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濮阳地区花生主要地下害虫发生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

作 者: 马铁山
导 师: 罗梅浩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
关键词: 濮阳地区 花生 地下害虫 发生规律 控制技术
分类号: S435.6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河南省濮阳地区花生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grub)和新黑地珠蚧(Neomargarodes niger)两种,蛴螬是一种传统的地下害虫,新黑地珠蚧是近年来新发生的地下害虫。这两种地下害虫对花生的危害十分严重,一般可造成花生减产20%-50%,严重者可造成绝产。濮阳地区这两种地下害虫常年发生面积在12000hm2左右,造成农民减少收入400余万元,这两种花生地下害虫已成为影响濮阳地区花生产量和品质、阻碍花生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于2004-2006年,在濮阳辖区的濮阳县、清丰县和南乐县共计18个村镇,进行大范围、多地点、不同时期的随机取样调查,并通过不同虫口密度下的花生产量损失测定和不同药剂及不同施药方法的防治试验,得出研究结果如下:1.蛴螬的发生在濮阳地区主要为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三种,其中,华北大黑鳃金龟占所调查种类的52.3%,是濮阳地区花生田蛴螬的优势种。华北大黑鳃金龟在濮阳地区每2年发生1代,以成虫及2-3龄幼虫隔年交替越冬,一年中的11-12月和第二年的1-2月份大部分时间栖息于地下20-30cm,3月份后由于气温升高而逐步向0-10cm土层上移,华北大黑鳃金龟在粘土、壤土地块比在沙土地块多;重茬地块多于轮作地块;机械收割、秸杆还田的免耕地块多于施腐熟有机底肥和精耕细作的地块;土壤温度高的地块蛴螬发生增多。2.新黑地珠蚧一生经过卵、若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属于渐变态昆虫,以1龄幼虫在土中约5-15cm处,将口针刺人寄主根部吸食汁液为害,新黑地珠蚧在濮阳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2龄幼虫珠体在花生主根层10-20cm深的土壤中越冬,新黑地珠蚧主要发生在沙质土壤中,在粘壤土中数量少;气候干旱或者雨水过多时,发生少为害轻;气温高则发生早,气温低则发生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发育阶段的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雌性新黑地珠蚧的卵、若虫、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8℃、12.56℃、9.62℃和13.03℃,有效积温依次为157.12、393.70、135.23和680.40d·℃。雄性新黑地珠蚧的卵、若虫、蛹、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8℃、12.84℃、11.14℃、9.08℃和11.78℃,有效积温依次为157.12、422.49、74.70、29.14和702.92d·℃。重茬地块发生严重,轮作倒茬地块发生较轻,花生与小麦、玉米、红薯等轮作效果明显,田间中耕除草,精细管理发生较少,6月份高温干旱是该虫大发生的气候条件。3.药剂防治花生田为害期蛴螬幼虫,以喷施48%乐斯本(毒死蜱)EC(350ml/667m2)效果为好,药剂兑水50kg/667m2,用手动喷雾器去掉喷头对花生根际滴施,施药后20d校正虫口减退率为91.40%、防治效果为95.66%,增产率为45.09%;其次是40%比本胜(150ml/667m2),药剂兑水50kg/667m2,用手动喷雾器去掉喷头对花生根际滴施,施药后20d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2.51%、防治效果为87.11%、增产率为33.72%。4.药剂防治花生新黑地珠蚧为害期幼虫,效果较好的依次是48%乐斯本(毒死蜱)EC(350ml/667m2)、5%锐劲特SC(30ml/667m2)和1.8%阿维菌素EC(50ml/667m2),所用药剂兑水50kg/667m2,用手动喷雾,其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8.73%、57.35%和56.32%;若用48%乐斯本(毒死蜱)EC和5%锐劲特SC播种期沟施再加花生苗期交叉喷根,其校正虫口减退率为74.73%和71.24%,效果更好,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两者交叉施用。

全文目录


致谢  4-8
摘要  8-10
1. 文献综述  10-22
  1.1 花生两种主要地下害虫的为害状况  10-12
    1.1.1 蛴螬的为害状况  10-11
    1.1.2 新黑地珠蚧的为害状况  11
    1.1.3 花生两种主要地下害虫在濮阳市的为害状况  11-12
  1.2 花生两种主要地下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12-17
    1.2.1 蛴螬的生物学特性  12-16
      1.2.1.1 形态特征及分布  12
      1.2.1.2 寄主植物和生活史  12-13
      1.2.1.3 为害特点与发生规律  13-15
      1.2.1.4 预测预报  15-16
    1.2.2 新黑地珠蚧的生物学特性  16-17
      1.2.2.1 形态特征与分布  16
      1.2.2.2 为害特点与发生规律  16-17
  1.3 花生两种主要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状况  17-22
    1.3.1 蛴螬的综合防治  17-20
      1.3.1.1 化学防治  17-18
      1.3.1.2 生物防治  18-20
        1.3.1.2.1 真菌  18-19
        1.3.1.2.2 细菌  19
        1.3.1.2.3 病原线虫  19
        1.3.1.2.4 天敌昆虫  19-20
      1.3.1.3 物理机械防治  20
      1.3.1.4 农业防治  20
    1.3.2 花生新黑地珠蚧的综合防治  20-22
      1.3.2.1 化学防治  20
      1.3.2.2 农业防治  20-22
2. 引言  22-23
3 材料与方法  23-29
  3.1 濮阳地区自然概况  23
  3.2 试验时间和地点  23
  3.3 试验方法  23-29
    3.3.1 花生田蛴螬调查试验方法  23-25
      3.3.1.1 花生田蛴螬调查及观察方法  23-24
      3.3.1.2 防治花生田蛴螬药剂筛选试验  24-25
        3.3.1.2.1 供试花生品种  24
        3.3.1.2.2 供试药剂(表4)  24
        3.3.1.2.3 试验设计及计算方法  24-25
      3.3.1.3 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25
        3.3.1.3.1 蛴螬的发生与土质、温湿度的关系  25
        3.3.1.3.2 蛴螬的发生与耕作制度和田间管理的关系  25
    3.3.2 花生新黑地珠蚧调查试验方法  25-29
      3.3.2.1 花生新黑地珠蚧调查方法  25-26
      3.3.2.2 防治花生新黑地珠蚧的药剂筛选试验  26
        3.3.2.2.1 供试花生品种  26
        3.3.2.2.2 供试药剂(表5)  26
        3.3.2.2.3 试验设计  26
      3.3.2.3 花生新黑地珠蚧的有效积温测定试验  26-27
        3.3.2.3.1 试验仪器与条件  26-27
        3.3.2.3.2 试验方法  27
      3.3.2.4 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27-29
        3.3.2.4.1 新黑地珠蚧的发生与土质、耕作制度和降雨量的关系  27
        3.3.2.4.2 新黑地珠蚧的发生与田间管理的关系  27-29
4 结果与分析  29-42
  4.1 蛴螬  29-33
    4.1.1 濮阳地区花生田蛴螬优势种及发生情况  29
    4.1.2 濮阳地区花生田蛴螬优势种生物学特性  29-30
    4.1.3 濮阳地区花生田蛴螬发生影响因素  30-32
      4.1.3.1 发生与土质的关系  30-31
      4.1.3.2 发生与温湿度的关系  31-32
      4.1.3.3 发生与耕作制度、田间管理的关系  32
    4.1.4 药剂对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  32-33
  4.2 新黑地珠蚧  33-42
    4.2.1 新黑地珠蚧形态特征  33-35
    4.2.2 新黑地珠蚧生活史  35-36
    4.2.3 濮阳地区花生新黑地珠蚧发生影响因素  36-40
      4.2.3.1 发生与土质的关系  36-37
      4.2.3.2 发生与降雨量的关系  37
      4.2.3.3 发生与温度的关系  37-39
        4.2.3.3.1 化蛹时间与气温  37
        4.2.3.3.2 不同温度下各发育阶段历期  37-38
        4.2.3.3.3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38-39
      4.2.3.4 发生与耕作的关系  39-40
      4.2.3.5 发生与田间管理的关系  40
    4.2.4 药剂对花生新黑地珠蚧的田间防治效果  40-42
      4.2.4.1 不同药剂种类对花生新黑地珠蚧的防治效果  40-41
      4.2.4.2 不同施药方式对花生新黑地珠蚧的防治效果  41-42
5 结论与讨论  42-45
  5.1 近三年蛴螬的发生为什么呈暴发式发展趋势原因分析  42-43
  5.2 防治蛴螬的药剂选定  43
  5.3 防治新黑地珠蚧的药剂选定  43-44
  5.4 后续研究  44-45
参考文献  45-47
英文摘要  47-49

相似论文

  1. 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V249.1
  2. 半导体激光器热电控制技术研究,TN248.4
  3.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4. 徽州稻区白背飞虱发生规律及迁飞生物学研究,S435.112.3
  5. 栽培花生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研究,S565.2
  6. 不同粒径花生壳添加湿润剂和营养液在黄瓜育苗中的应用,S642.2
  7. 南通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研究,S435.111.42
  8. 板栗花生牛奶的加工工艺研究,TS252.5
  9. 花生红衣中红色素、原花色素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的研究,TS202.3
  10. 花生中镉的检测技术研究和镉分布的初步探索,S565.2
  11. 高山被孢霉产生花生四烯酸的研究,TQ921
  12. 模糊技术在温控对象中的应用研究,TP273.4
  13. 面向自主水下机器人的采样技术研究,TP242
  14. 横向埋弧自动焊摆动跟踪系统研究,TG409
  15. 风力发电中变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TM315
  16. 哈尔滨市光肩星天牛发生危害调查研究,S763.3
  17. 基于PLC控制的全功能液压综合试验台的研究,TH137.51
  18. 伊春市带岭区主要虫害(落叶松毛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S763.421
  19. 新闻出版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研究,D922.1
  20. 全向移动康复机器人智能运动策略研究,TP242.6
  21. 稻瘟病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MoIAP的功能分析及Bcl-2对水花生致病菌蕉斑镰刀菌的影响,S435.111.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油料作物病虫害 > 花生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