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禅宗与现代心理疗法

作 者: 阮氏桃
导 师: 郭永玉;定险峰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禅宗 静坐 修行 现代心理疗法
分类号: B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81次
引 用: 1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禅宗,是中印两国文化以千年时光凝成的最甜美的一滴甘露。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禅对个人的生命和心灵是极其关注的,它指出了人类内在的智慧。禅宗代表的是中国六祖慧能的宗教思想。禅宗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禅宗自唐代起流传,在中国甚至亚洲其他的思想史、文化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也引起了现代心理疗法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心理疗法出现了明显的整合趋势,即将不同形式的心理疗法结合起来应用。整合的实际含义是将人看成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开放系统,主张对病人采取多层次的整体干预,每种干预都和其他层次的干预关联而发挥其最大作用。禅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应该成为现代人创造美满生活的工具,因为禅的功用很多:扩大心脑、坚定毅力、启发智能、调和精神、消除烦恼、强化耐力、改善习惯、磨练心志、提高悟性。从跨文化因素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到,禅的功用与现代健康理念是一致的,有着现代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多种心理治疗方法的思想因素。这说明现代心理疗法的核心思想与禅宗的公案、禅机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奇妙的吻合。禅本身就是一门充满活力而又独具智慧的心理治疗学。本文第一部分说明禅从印度传到中国由达摩到慧能的发展过程,以及解释了“禅宗”的定义,并且简单介绍了禅对中国心理文化及西方心理文化的影响。第二部分提出禅宗的静坐可以使我们散乱的心念,逐步归于凝定,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不但可以去病强身,而且可以去除主观的迷忘,获得安乐的境界,所以静坐的确是禅最基本的修养法。第三部分对比研究禅与各种现代心理疗法。(一)禅与精神分析疗法;禅与精神分析疗法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针对心灵的问题,目标都在帮助人更澄明、稳定;差别则在于澄明的程度。精神分析法是一种科学的治病救人的方法,并且是彻底的非宗教性质的;禅是东方的智慧,精神分析是西方的智慧。禅则是一种对人性痛苦和烦恼予以解脱的思想智慧,是具有神秘性质的。因而,精神分析学走的是精神治疗的道路,而禅走的是精神拯救的道路,所以禅是自我的回归,而精神分析疗法是出他人奉劝的回归。(二)禅与人本主义疗法;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疗法特别指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要人找到那个“我”,而禅的返本还源之意也是要人找到那个“我”,就目标而论,自我实现与禅是相同的。当然禅并不仅仅止足于找到“我”,禅是超越“我”的,禅的最终目标是找到“我”背后的“非我”,所以从深度来讲,禅当比自我实现更深刻,更彻底。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与禅宗的顿悟也有相同之处。(三)禅与认知疗法;认知疗法决定了一个人会对什么样的刺激做出什么反应。面对同样的刺激,许多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少数人反应异常,原因就在于“认知失调”。禅宗六祖慧能所指的“妄念”正是认知疗法所强调的错误认知方式。慧能认为人性本来是清净的,因为有了妄念,人的真如之性便被覆盖,只要消除妄念,就能恢复本性。认知疗法认为思想是情感的基础,想到悲,情即悲,想到善,情即善。对此,慧能指出“一切法尽在自性”,“遇善知识开真法,吹却迷妄。于自性中,万法皆见。”这个善知识便是得道的禅师,而认知疗法也可以说是善知识。而迷妄是什么呢?在认知疗法中,迷妄是指“失真认知”。(四)禅与森田疗法;森田疗法的顺应自然就是让患者承认自己的症状,接受自己本来的状态。这种治疗方法与禅的“平常心”几近相同。“平常心”就是“要眠则眠,要坐则坐,热则取凉,寒则向火”,它具有谐调精神状态的功能。森田疗法还注重“为所当为”的,是聚集于行动及目标的。而禅是自观自性、如实观照的。学禅者可能会流于疏忽正常的工作、公事、家务、经纪及人际关系发展,这一点实施森田疗法正好可以补救其弊。其实唐朝百丈禅师所实施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制度,自然使人成为“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正常人。禅与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的详细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禅与各种现代心理疗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超越。第四部分通过对前三部分的分析得出结论,如果将禅与现代心理疗法相结合,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治疗模式。将禅引入现代社会生活中,将带来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我们应该了解“禅”,发扬“禅”,使“祥”为全人类的健心疗心,安身立命提供思想营养,为促进全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2
1.禅宗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东西方心理文化的影响  12-25
  1.1 禅从印度传到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12-20
  1.2 禅的定义  20
  1.3 禅宗对中国心理文化的影响  20-22
  1.4 禅宗对西方心理文化的影响  22-25
2.禅的养身疗法——静坐  25-34
  2.1 静坐是禅最基本的修养法  25-26
  2.2 身心调和与解放  26-29
  2.3 静坐之法  29-34
3.禅与现代心理疗法的探讨研究  34-66
  3.1 禅与精神分析疗法  34-45
    3.1.1 两者之间的联系  35-43
    3.1.2 禅和精神分析的评价  43-45
  3.2 禅与人本主义疗法  45-55
    3.2.1 马斯洛的五层需要  45-53
    3.2.2 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  53-55
  3.3 禅与认知疗法  55-58
  3.4 禅与森田疗法  58-63
    3.4.1 顺应自然  58-61
    3.4.2 为所当为  61-63
  3.5 禅宗对现代心理疗法的贡献  63-66
结语  66-69
参考文献  69-72
后记  72

相似论文

  1. 罗教与禅宗的修行观比较,B948
  2. 论沩仰宗与茶禅文化,G122
  3.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B948
  4. 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B948
  5. 《坛经》无相戒研究,B948
  6. 梁楷研究,J205
  7. 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书法批评的影响,J292.1
  8. 宋明理学静坐修习及其现代教育启示,B244
  9. 澄明之境,J205
  10. 日本乐烧综述,J509.313
  11. 园林禅意表达手法的演进初探,TU986.1
  12. 唐代江西寺院经济探析,K242
  13. 融汇儒道禅思想的司空图《诗品》及其诗论,I207.22
  14. 南岳禅宗与禅茶一味,B948
  15. 王阳明工夫论研究,B248.2
  16. 论禅思想下的水墨画意境与青花山水画创作,J212
  17. 唐代禅宗对水墨山水画的影响,J209.2
  18. 论宋代陶瓷的禅宗美学境界,J527
  19. 禅与海德格尔哲学比较,B516.54
  20. 佛教对米芾书画艺术的影响,J209.2
  21. 论颜元的体育思想,G812.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