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王阳明工夫论研究

作 者: 朱成坤
导 师: 李广良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致良知 无善无恶 天理 人欲 生命成长  转法华 法华转 静坐
分类号: B24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由“阳明的悟道过程”和“工夫论”两大部分组成。“阳明的悟道过程”主要描写阳明自己的悟道过程,重点放在了对于“龙场悟道”的解读,通过与的比较得出阳明的基本理论取向。阳明一开始就要求纵身投入到人间世中,将林林总总的世俗的对法收归一心,靠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大智慧将世俗的一切尘劳担当起来。所以阳明看来禅师们对于生命的尊重虽然令人钦佩,但显得有些自私。所谓“二氏与圣人之学所差毫厘,谓其皆有得于性命也”。,“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阳明要求在人间世中,不为“外”所役,所谓“转法华”,但也不可离于“外”。阳明面对的是在纷繁的人间世中致良知。在“工夫论”中分为“立志”、“存天理人欲”、“静坐”、“事上磨炼”、“致良知”五部分组成,其中在“致良知”部分指出了阳明学的最终归宿,阳明的工夫论很有特色,既要挺立出主体,但挺立出主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事就是在自己的分上,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致良知功夫,从少到老,从朝至暮,每时每刻致良知。所谓“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今天有今天的致良知,明天有明天的致良知,他有他的致良知,我有我自己的致良知,圣人致圣人的良知,常人致常人的良知,才力大的致才力大的良知,才力小的致才力小的良知,孩童致孩童的良知,大人致大人的良知,不假外慕,各人尽着自己的精神和力量致自己的良知。满街都是圣人。

全文目录


文献综述  5-10
摘要  10-11
ABSTRACT  11-12
第一章 导论  12-14
第二章 阳明的悟道过程  14-23
第三章 工夫论  23-59
  第一节 立志  24-29
  第二节 存天理人欲  29-33
  第三节 静坐  33-36
  第四节 事上磨炼  36-45
    一、工夫不分内外  37-40
    二、生于忧患  40-42
    三、日常生活中的涵养  42-45
  第五节 致良知  45-59
    一、我就是圣人  46-52
    二、满街都是圣人  52-54
    三、无善无恶  54-59
第四章 工夫论通论  59-61
第五章 结语  61-63
参考文献  63-66
后记  66-67

相似论文

  1. 宋明理学静坐修习及其现代教育启示,B244
  2. 论颜元的体育思想,G812.9
  3. 论禅定与心理分析,B948
  4. 书法禅论,J292.1
  5. 论沩仰宗与茶禅文化,G122
  6. 唐代南宗禅传播研究,B948
  7. 嵩山少林禅武文化的商业传播,G852
  8. 少林禅武文化影视传播现状与未来发展,G206
  9. 论养心为养生之本,R212
  10. 宗密“和会”思想研究,B948
  11. 虚云大师禅学思想研究,B948
  12. 河北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F592.7
  13. 一指禅缠法为主推拿治疗婴幼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研究,R244.1
  14. 试论南宗禅修模式的演变历史及其原因和特点,B948
  15. 美中有哀 哀而更美,I207.42
  16. 浪漫与奇幻—六朝与晚明人物画比较研究,J205
  17. 王士祯诗文学对申纬的影响研究,I207.22
  18. 《沧浪诗话》与清代诗学,I207.22
  19. 尘世旧颜风拂尽,云自无心水自闲,I207.22
  20. 园林禅意表达手法的演进初探,TU986.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明代哲学(1368~1644年) > 王守仁(王阳明,1472~1528年)及陆王学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