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作 者: 薛晓辉
导 师: 黄健英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蒙古族 经济文化类型
分类号: G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76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草原游牧民族,世代生息繁衍于广阔的草原地带。族源以及分布区域决定了蒙古族以草地畜牧业为基本生计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草原畜牧经济文化类型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各种自然、经济、人口以及制度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农牧经济互为消长,使得北方农牧交错带不断位移,其主要趋势是逐步向草原深入,使得草原面积逐渐缩小,农耕范围不断扩大,直接导致草原畜牧经济萎缩,农耕经济迅速蔓延,从根本上动摇了蒙古族的草原畜牧经济基础,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逐步形成了今天蒙古族多种经济文化类型共存的发展模式。如何协调蒙古族多种经济文化类型之间的关系,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过程中,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治理区域,也是制止荒漠化扩展的前沿阵地,该地带的生态恶化已经成为威胁京津地区乃至日本等国的生态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的写作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而进行的,通过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深入剖析蒙古族经济社会变革的深层原因,说明农牧消长以及农牧边界的位移对蒙古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蒙古族经济在新世纪发展中的趋势和模式,同时为北方农牧交错带区域内的生态恶化找到根源,总结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蒙古族在这一特殊经济文化区域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以期为民族经济学科填充部分内容。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历史上蒙古族的分布及经济文化类型该部分通过对历史上蒙古族的起源、分布区域以及经济文化类型这三方面的逐层分析,对蒙古族进行历史回顾。蒙古族一个历史悠久的草原民族,其先民也是活动于蒙古高原地带的游牧民族,世代生息繁衍于广阔的草原地带。依托于草地生存环境,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经济社会从原始的狩猎——采集经济文化类型过渡到以草原游牧经济文化类型为主导,并有少量农业经济作为畜牧经济的补充形式而存在。第二章: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历史演变该部分首先介绍农牧交错带的提出及其含义,从一般性概念上对农牧交错带进行界定;然后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进行地域界定,明确其地理范围;最后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及变迁过程,通过对蒙汉民族间游牧与农耕文明此消彼长状况的分析,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与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转变之间的必然联系。第三章: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动因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与变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长时期受到社会、经济、自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处在一种变动的复杂状态中。该部分主要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两大方面入手,深入分析自然因子、生态环境以及人口、经济、制度等因素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影响,从而找出农牧消长的深层根源。第四章: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中演变两千多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在多种驱动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一直处于变迁之中。这一历史过程对蒙古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定居农业的普及和草原畜牧经济的衰退,并且随着工业经济文化类型的出现,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多样化趋势日益显现。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应该充分发挥蒙古族传统经济文化类型与工业化进程的相互促进作用,以工业化促进农牧业,以农牧业作为工业化的产业基础,以科技武装生产,发展商品畜牧业、市场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不阻碍传统经济文化类型的发展,进而实现民族真正发展,走一条蒙古族经济发展的新路。本文通过对历史上蒙古族起源、分布以及经济文化类型的回顾,深入剖析在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变迁的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过程与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之间的关系,从全新的角度探讨区域地理、环境变迁与民族经济变化间内在联系的一般性、规律性,进一步得出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多样化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与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所在,从而对该地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蒙古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也为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各民族多元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和谐社会提供有益探索。

全文目录


摘要  2-5
Abstract  5-12
导论  12-15
   一、问题的提出  12-13
   二、相关研究动态  13-14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四、创新点与不足  14-15
第一章 历史上蒙古族的分布及经济文化类型  15-24
   第一节 蒙古族的起源  15-17
     一、蒙古族的族源  15-17
     二、蒙古民族的形成  17
   第二节 历史上蒙古族的分布状况  17-19
     一、蒙古建国前夕蒙古部的分布  18
     二、元代蒙古族的分布状况  18-19
   第三节 历史上蒙古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19-24
     一、狩猎——采集经济文化类型  19-20
     二、畜牧经济文化类型  20-22
     三、农业经济文化类型  22-24
第二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历史演变  24-33
   第一节 农牧交错带的一般概念  24-25
     一、农牧交错带的提出  24
     二、农牧交错带的含义  24-25
   第二节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域界定  25-28
     一、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的沿革  25-26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域范围  26-28
   第三节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及变迁  28-33
     一、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  28-29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变迁  29-33
第三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动因分析  33-44
   第一节 自然环境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  33-36
     一、自然驱动力  33-35
     二、生态环境恶化  35-36
   第二节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的人为因素  36-44
     一、人口因素  37-38
     二、经济根源  38-40
     三、制度因素  40-44
第四章 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中演变  44-61
   第一节 农业经济文化类型的发展  44-50
     一、农耕经济在草原迅速蔓延  44-48
     二、农业经济文化类型对蒙古族社会的影响  48-50
   第二节 畜牧经济文化类型的衰落  50-55
     一、 草原畜牧经济衰落表现  51-53
     二、 畜牧经济文化类型衰落的启示  53-55
   第三节 工业经济文化类型的崛起  55-61
     一、工业经济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  55-57
     二、工业化与蒙古族民族经济  57-61
结语  61-62
参考文献  62-6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5-66
后记  66-67

相似论文

  1. 从南北方蒙古族服饰差异看环境对审美心理的影响,J523.5
  2. 运动、鲜牛奶及钙剂对蒙古族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人群的影响,R580
  3. 赤峰市部分地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和血微量元素的初步分析,R749.16
  4. 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写作中“Be”动词使用错误分析,H319
  5. 蒙古族谚语管理思想初探,H212
  6. 科尔沁地名传说探析,I207.7
  7. 陆地C_3、C_4草本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研究,Q945
  8. 关于我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的思考,J607
  9. 探讨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的新思路,J624.1
  10. 新疆蒙古族中学生体质及生活方式的研究,G804.49
  11. 蒙古族寄宿制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G759.2
  12. 内蒙地区蒙古族儿童过敏性紫癜与HLA-A基因的关联性,R725.5
  13. 文化交流、融合进程中民族服饰的流变,J523.5
  14. 新疆蒙古族中学地理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H2;H102
  15. 我国蒙古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D432.62
  16. “游牧”城市的蒙古人,C955
  17. 通辽市蒙古族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759.2
  18. 八十年代蒙古族题材绘画中女性形象的意义研究,J205
  19. 《青海卫拉特联盟法典》研究,D929
  20. 蒙古族中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631
  21. 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研究,G625.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