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报人张季鸾及其社评研究

作 者: 王瑛
导 师: 刘允洲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大公报 社评 文人论政 国家中心论 小骂大帮忙
分类号: G21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01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创刊于1902年的《大公报》迄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是“中国新闻史上寿命最长、影响最大、声誉最隆的一家报纸”。1926年,新记公司接管《大公报》,张季鸾为总编辑,此后直到1941年去世,主持笔政长达15年。他的社评,成为新记《大公报》的一大特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季鸾在中国新闻评论史上的地位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相比。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重要人物和他的社评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社评”相当于今天的社论,是报纸中最重要的评论,是表明一家报纸政治态度、思想观点的旗帜。近年来,我国报刊界热衷于新闻评论特别是社评的写作,认为此乃主流权威媒体的利器。正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然而,许多搞新闻评论的人,并不熟悉张季鸾这个人,遑论读《季鸾文存》。以为中国没有新闻评论经典著作,其实是一度甚嚣尘上的“新闻无学论”的翻版。对张季鸾及其社评进行公正、公平、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为驳斥这种错误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对于张季鸾和他的社评,学术界一直褒贬不一,尤其是“国家中心论”、“小骂大帮忙”等争议颇多的问题。有些人将其视为“雷区”,或避之唯恐不及,或对其大加挞伐。尤其在文革时期,《大公报》遭到全盘否定,张季鸾也横遭批判。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但对张季鸾的不公正评价仍时有发生,谬种流传,淆乱视听。公平地说,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眼光去评价旧中国创办的报纸。张季鸾时期的中国,内忧外患,国将不国,张季鸾的社评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极具研究价值。尽管张季鸾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但他出色的表现和独特的历史际遇,对后人来说都称得上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本文将张季鸾社评与史实相结合,拟对张季鸾及其社评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以此反映张季鸾的整体思想,以给当今报纸评论界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对张季鸾本人的功过及其不同时期的社评,将严格遵循马克思的辩证观和历史观,给予比较公允的评价,以纠正以往和现今学术界对张有失偏颇的评价和认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7
目录  7-9
绪论  9-12
  一、论文选题意义  9
  二、相关研究动态  9-10
  三、研究具备的条件及预期目标  10-12
第一章 张季鸾其人  12-15
  第一节 新记《大公报》以前的张季鸾  12-13
  第二节 新记《大公报》时期的张季鸾  13-15
第二章 张季鸾的代表性社评  15-23
  第一节 坚持政治理想,揭露社会黑暗  15-16
  第二节 洞察日本野心,宣传抗日救亡  16-18
  第三节 坚持拥蒋立场,鼓吹"国家中心论"  18-20
  第四节 追求报人理想,倡导新闻自由  20-23
第三章 张季鸾社评的立场、观点与影响力  23-29
  第一节 张季鸾社评的立场与观点  23-26
    一、追求言论自由与"文人论政"  23-24
    二、坚持抗战御侮与"国家中心论"  24-25
    三、对国共两党态度与"小骂大帮忙"  25-26
  第二节 张季鸾社评的影响力  26-29
第四章 张季鸾社评的写作特色  29-35
  第一节 讲求时效性,注重新闻与评论的结合  29-30
  第二节 论证缜密,说理透彻,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30-31
  第三节 标榜客观公正,以"敢言"著称  31-32
  第四节 预见性强,重在谋政与直谏  32-33
  第五节 文笔简洁犀利,语言通俗晓畅  33-35
结语  35-36
参考文献  36-4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0-41
致谢  41

相似论文

  1.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2. 中日社评文章的衔接对比,H36
  3. 媒体视角下的大国意识(1943-1945),K265
  4. 金庸《明报》社评研究,G219.29
  5. 清末地方自治运动中的《大公报》舆论,K257
  6. 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研究,G219.29
  7. 报人张季鸾新闻思想探析,G219.29
  8. 新记《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本土化及其启示,G219.29
  9. 张季鸾新闻思想研究,G219.29
  10. 1912—1927年湖南疫灾流行情况研究,K258
  11. 抗战时期的中国城市婚姻简析,K265
  12. 中国近代民俗变迁探析(1902-1911),K892
  13. 王芸生的文章报国实践研究,K825.42
  14. 20世纪20年代天津女性离婚问题,K292
  15. 吴宓与新文学,I206.6
  16. 九一八事变后《益世报》对日舆论研究,K264
  17. 《大公报》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K265.9
  18. 重庆版《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抗战诗歌研究,I207.25
  19. 报人金庸的社评建树研究,G212.2
  20. 中国近现代报刊“文人论政”传统的嬗演,G219.29
  21. 新记《大公报》新闻图像研究,G219.2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世界各国新闻事业 > 中国 > 新闻事业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