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吴宓与新文学

作 者: 李雪荣
导 师: 刘晓丽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吴宓 新文学 白话 吴宓日记 《学衡》 《大公报·文学副刊》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探究吴宓新文学的关系。吴宓本人是《学衡》杂志主编,“学衡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学衡派被现代文学史定位为“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而吴宓本人早年又猛烈攻击新文学运动,且毕生坚持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一直被视为是新文学的对立面和反对派。除了吴宓早期对新文学的激烈批评外,通过对《吴宓日记》、《吴宓日记续编》、《学衡》、《大公报·文学副刊》等史料的梳理,可以发现他与新文学的关系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不仅从理论上构建出自己理想的新文学,而且在自己主编的刊物上大量刊登新文学作品,并且撰写了篇幅不小的评论,甚至吴宓本人也采用新文学运动所倡导的白话进行创作和日常书写实践。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细致解读,可以发现吴宓并不是一味地反对新文学。他赞赏的新文学作品到底有何特色,驱使他进行白话创作的动因何在。接着进一步探究在新文学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吴宓对新文学态度转变的内因与外因,以及他本人的新文学观。从吴宓这个新文学运动对立者的视角来看新文学,他的反对还有认同,都是一种特殊的“参与”新文学的方式,客观上也是对新文学的推动。本文丛吴宓对新文学的激烈批评、对新文学作品的评价及吴宓本人白话创作实践这三个角度进行考察,试图勾勒出吴宓一生对新文学的复杂态度。论文主体部分是以不同时期吴宓对待新文学态度的转换为线索进行论述,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分别论述吴宓早年所受教育对其文学观养成的深远影响以及留美期间吴宓对新文化运动的激烈批评。第二章主要围绕学衡时期吴宓对新文学态度的转变进行阐述,从学衡创办之宗旨及吴宓的文化理想、吴宓的文学立场、学衡刊评白话小说及吴宓的白话创作实践四个方面展开。第三章核心是吴宓主编《大公报·文学副刊期间》对新文学态度的接受,从编辑策略的转变、吴宓评价新文学作品、《大公报·文学副刊》与新诗的因缘及副刊中所见新文学期刊四个侧面展开论述。最后一章通过梳理晚年吴宓日记中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之批评,勾画出吴宓理想中的新文学观。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6-7
ABSTRACT  7-9
绪论  9-14
第一章 新文化运动初期吴宓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  14-22
  第一节 吴宓早年教育经历  14-17
  第二节 留美期间吴宓反对新文化的言论  17-22
第二章 吴宓对新文学批评的转变  22-38
  第一节 学衡创办之宗旨及吴宓的文化理想  22-27
  第二节 吴宓对新文学之批评  27-30
  第三节 学衡刊评白话小说  30-34
  第四节 吴宓的白话书创作实践  34-38
第三章 吴宓主编《大公报·文学副刊》时对新文学的接受  38-55
  第一节 大公报的编辑策略之变化  38-42
  第二节 吴宓评价新文学作品  42-47
  第三节 《大公报·文学副刊》与新诗的因缘  47-52
  第四节 《大公报·文学副刊》中所见文学期刊  52-55
第四章 晚年吴宓眼中的新文学  55-63
  第一节 晚年吴宓日记中对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之批评  55-59
  第二节 吴宓理想中的新文学观  59-63
结语  63-65
附录一  65-72
附录二  72-77
附录三  77-79
参考文献  79-82
后记  82-83

相似论文

  1. 多彩的塞北乡村画卷—何申小说论,I207.42
  2. 百色白话词汇研究,H17
  3. 论白璧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其影响,I206.6
  4. 王瑶现代学术思想研究,I209
  5. 《三国演义》文白相间的语言特点,H134
  6. 新文学语境下的周作人旧体诗研究,I207.25
  7. 学衡派文学思想研究,I206.6
  8. 林白水与中国白话文运动,K257
  9. 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I206.6
  10. 郁达夫旧体诗词研究及其文学史地位,I207.25
  11. 高中白话散文教学内容建构探究,G633.3
  12. 《安徽白话报》研究,G219.29
  13. 民初《女子白话报》研究,G219.29
  14. 明代白话小说与谶纬文化,I207.41
  15. 明清白话小说言说类插入语研究,H146
  16. 广西北海市区白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实验研究,H116.4
  17. 论吴宓的古典主义文学观,I206.6
  18. “非诗化”倾向与“诗”的回归,I207.25
  19. 吴宓在清华大学的教育实践研究(1925-1937),I206.6
  20. 文学革命之胡适叙事,I206.6
  21. 疏离:鲁迅与朝鲜(韩国)新文学,I312.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