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莆仙戏音乐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关系之探究

作 者: 吴红叶
导 师: 黄明珠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莆仙戏 锣鼓点 戏曲表演
分类号: J61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莆仙戏锣鼓点戏曲表演为视角,试图突破以往对莆仙戏艺术成分分类研究的研究局限,以田野调查为立足点,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实证研究等方法对莆仙戏音乐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究。全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本文通过对莆仙戏影音资料以及对莆仙戏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取了莆仙戏的锣鼓形态和表演特征分别做了详细的介绍,为其后莆仙戏的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相互关系的实例分析奠定了形态基础。 第二部分、文章通过对传统莆仙戏的折子戏《杀狗》、《朱朝连》、《三鞭回两锏》等剧目的片断分析,分三方面论述了莆仙戏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笔者以莆仙戏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相互关系的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处理好二者相互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四部分、以中国戏曲的形成为依据,论述了莆仙戏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相互关系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缘由。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论述可以得出:莆仙戏锣鼓点与表演程式是莆仙戏表演中两个十分重要的艺术成分,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要做到处理好莆仙戏音乐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的相互关系,必须掌握深刻体验、驾驭程式、善用对比的三种基本方法。同时,两者的相互关系有着重大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缘由,因此我们在抢救莆仙戏的同时,也要保存其艺术特点,并通过莆仙戏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相互关系的处理更好为莆仙戏表演艺术服务。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5
中文文摘  5-8
绪论  8-9
第1章 莆仙戏的锣鼓形态和戏曲表演的特征  9-15
  1.1 锣鼓点的节奏形态  9-12
  1.2 莆仙戏的表演特征  12-15
第2章 莆仙戏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的相互关系  15-24
  2.1 在特定的情节和场景中,戏曲表演的内容制约了锣鼓节奏  15-17
  2.2 在特定音乐曲牌的旋律框架下,锣鼓点制约着演员表演  17-22
  2.3 本质上说,二者的相互配合都是共同为发展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性格而服务的  22-24
第3章 处理锣鼓节奏与戏曲表演相互关系的基本方法  24-29
  3.1 深刻体验  24-25
  3.2 驾驭程式  25-27
  3.3 善用对比  27-28
  小结  28-29
第4章 莆仙戏音乐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紧密关系的溯源  29-32
  4.1 中国戏曲的形成  29-30
  4.2 戏曲的歌舞形态下,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相互关系的产生缘由  30
  4.3 在莆仙戏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更加鲜明  30-32
结论  32-33
参考文献  33-34

相似论文

  1. 京剧锣鼓节奏教学初探,J632.52-4
  2. 莆仙戏新作《妈祖—林默娘》的艺术特征初探,J825
  3. 莆仙戏表演艺术简论,J825
  4. 浅析三大表演资源融合对当今影视表演艺术的影响,J912
  5. 福建莆田莆仙戏调查与初步研究,J825
  6. 从表演的差异性看戏曲与曲艺的不同美学特征,J812
  7. 传统戏曲舞美因素的承传与创新,J813
  8. 论性别错位的性别批评意义,J812.2
  9. 鲤声剧团调查报告,J892.4
  10. 表演艺术中的速度与节奏,J912
  11. 传统戏场建筑研究,TU242.2
  12. 简论中国戏曲电影的发展,J905
  13. 明代南京剧坛研究,I207.37.510
  14. 论影视音乐的作用,J617.6
  15. 歌剧咏叹调《晴朗的一天》的音乐分析及演唱提示,J617.2
  16. 影视歌曲的演唱特点及其处理效果,J617.6
  17. 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咏叹调《妈妈,那些烈酒》之研究,J617.2
  18. 陕北道情的音乐考察与文化研究,J617.5
  19. 新中国电影音乐风格的流变,J617.6
  20. 歌剧《原野》悲剧性的音乐学分析,J617.2
  21.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香港喜剧、武侠电影配乐中的运用,J617.6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戏剧音乐理论 > 地方戏曲音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