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聚乙烯醇—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及其丙烯脱湿性能的研究

作 者: 程庆来
导 师: 姜忠义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化学工艺
关键词: 丙烯脱湿 杂化 复合膜 聚乙烯醇 氧化硅 透明质酸 明胶
分类号: TQ028.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丙烯聚合过程中,为防止催化剂中毒,对原料气中水含量需严格控制。为适应工业需求,本研究以丙烯/水蒸气混合气体为模型体系,通过杂化改性制备了两种高脱湿性能的复合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一系列分析方法表征了膜的物理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研究了膜的自由体积特性。利用透明质酸(HA)的粘附性,在聚乙烯醇(PVA)高分子与无机氧化硅(silica)界面之间引入HA过渡层,增强PVA与silica界面粘合作用,消除界面缺陷。HA具有强亲水性,可增加膜对水分子的吸附选择性,促进水分子在膜中的传递。首先将经过HA修饰的氧化硅颗粒与PVA共混制得PVA-(HA-silica)铸膜液,再采用浸涂法与聚砜(PS)多孔膜制成PVA-(HA-silica)/PS复合膜。相比于PVA/PS膜(渗透系数215 GPU,分离因子4720),PVA-(HA-silica)/PS膜显著提高了丙烯脱湿性能,当HA浓度为0.2 wt.%,HA-silica的填充量为4%时,复合膜的渗透系数为912 GPU,分离因子达到9650。在生物矿化过程的启发下,在聚乙烯醇-明胶(PVA-gelatin)共混高分子溶液中加入硅酸钠作为硅前驱体,通过明胶的诱导矿化功能原位合成(PVA-gelatin)-silica杂化膜。明胶发挥其催化以及模板作用,诱导氧化硅的成核与生长;PVA高分子链为氧化硅的生长提供了受限空间,抑制氧化硅粒子的团聚,使其均匀分散在高分子主体中。以这种杂化膜为分离层,以聚砜多孔膜为支撑层制备的(PVA-gelatin)-silica/PS复合膜展现了良好的脱湿性能。当溶液pH=5.0,硅酸钠浓度为30 mM时,复合膜的渗透系数为1500 GPU,分离因子达到67511。吸附实验表明,水分子在PVA-(HA-silica)和(PVA-gelatin)-silica膜中的传递过程主要由扩散步骤控制。系统地考察了氧化硅填充量、溶液pH值、前驱体浓度等制膜条件以及温度、压力、流率等工艺参数对复合膜脱湿性能的影响。针对丙烯深度脱湿过程,以中空纤维复合膜为分离膜材料,提出了膜过程与传统气体脱湿技术耦合的应用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前言  9-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4
  1.1 膜法气体脱湿技术的研究现状  10-14
    1.1.1 膜法气体脱湿技术的原理  11
    1.1.2 膜法气体脱湿技术的应用  11-13
    1.1.3 气体脱湿膜材料  13-14
  1.2 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现状  14-18
    1.2.1 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分类  14
    1.2.2 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方法  14-16
    1.2.3 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界面形态  16-18
    1.2.4 有机-无机杂化膜在气体脱湿中的应用  18
  1.3 复合膜的研究现状  18-21
    1.3.1 中空纤维复合膜  19-20
    1.3.2 复合膜在气体脱湿中的应用  20-21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21-24
    1.4.1 本文研究思路  21
    1.4.2 本文研究内容  21-24
第二章 实验过程与表征方法  24-31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4-25
    2.1.1 实验试剂  24
    2.1.2 实验仪器  24-25
  2.2 膜表征方法  25-27
    2.2.1 扫描电镜(SEM)与透射电镜(TEM)  25
    2.2.2 热重分析(TG)与差示扫描量热(DSC)  25-26
    2.2.3 X 射线衍射(XRD)与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6
    2.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6-27
    2.2.5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  27
  2.3 吸附实验  27-28
  2.4 丙烯脱湿实验  28-31
    2.4.1 实验装置与流程图  28-29
    2.4.2 实验步骤  29
    2.4.3 膜分离性能评价指标  29-31
第三章 PVA-(HA-silica)/PS 膜的制备及脱湿性能研究  31-47
  3.1 分离膜的制备  32-33
  3.2 PVA-(HA-silica)膜的表征  33-38
    3.2.1 氧化硅颗粒的表征  33-35
    3.2.2 PVA-(HA-silica)膜的理化结构  35-37
    3.2.3 PVA-(HA-silica) /PS 中空纤维复合膜的形貌  37-38
  3.3 PVA-(HA-silica)膜的吸附-扩散性能  38-41
    3.3.1 PVA-(HA-silica)膜的吸附性能  39
    3.3.2 PVA-(HA-silica)膜的扩散性能  39-41
  3.4 PVA-(HA-silica)/PS 中空纤维复合膜的分离性能  41-45
    3.4.1 制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41-42
    3.4.2 操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42-45
  3.5 小结  45-47
第四章 (PVA-gelatin)-silica/PS 膜的制备及脱湿性能研究  47-63
  4.1 分离膜的制备  48-49
  4.2 (PVA-gelatin)-silica 膜的表征  49-55
    4.2.1 氧化硅颗粒在溶液中的分布  49-50
    4.2.2 (PVA-gelatin)-silica 膜的理化结构  50-54
    4.2.3 (PVA-gelatin)-silica/PS 中空纤维复合膜的形貌  54-55
  4.3 (PVA-gelatin)-silica 膜吸附-扩散性能  55-56
    4.3.1 (PVA-gelatin)-silica 膜的吸附性能  55-56
    4.3.2 (PVA-gelatin)-silica 膜的扩散性能  56
  4.4 (PVA-gelatin)-silica/PS 中空纤维复合膜的分离性能  56-61
    4.4.1 制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56-59
    4.4.2 操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59-61
  4.5 小结  61-63
第五章 膜法丙烯脱湿的应用展望  63-67
  5.1 传统气体脱湿技术  63
    5.1.1 溶剂吸收法  63
    5.1.2 固体吸附法  63
  5.2 膜法脱湿工艺计算  63-65
    5.2.1 数学计算式的推导  63-64
    5.2.2 实验条件下的参数计算  64-65
  5.3 膜分离与分子筛吸附耦合技术  65-66
    5.3.1 工艺流程图  65
    5.3.2 操作方式  65-66
  5.4 小结  66-67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7-69
  6.1 结论  67-68
  6.2 展望  68-69
参考文献  69-74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74-75
致谢  75

相似论文

  1. PVA基复合包装材料纳米SiO2改性及其对咸鸭蛋保鲜效果的影响,TS253.46
  2. 木薯淀粉—瓜尔胶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36.9
  3.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肝癌疗效的双源CT灌注成像评估,R735.7
  4. 聚砜类超滤膜的制备及其在油脂脱色中的应用,TQ320.721
  5. 成纤维细胞与明胶海绵支架三维共培养的实验研究,R329
  6.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兔VX2肝移植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735.7
  7. ZnO杂化材料的制备、缺陷调控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TB33
  8. 表面引发“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多功能有机/无机纳米粒子及其应用研究,TB383.1
  9. 壁上有孔的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制备,TB383.1
  10. 聚酰亚胺/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83.2
  11.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的影响,R329
  12. 界面聚合制备小孔径复合超滤膜及其性能研究,TB383.2
  13. 双重响应性材料对芳香聚酰胺膜的表面修饰,TB383.2
  14. 纳米氧化锆/钛杂化有机硅环氧高折射率材料的研究,TB383.1
  15. Al2O3/C杂化气凝胶和Al2O3气凝胶的制备及表征研究,O648.17
  16. 聚乙烯醇阻燃改性研究,TQ325.9
  17. HA及其受体CD44在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重构中作用的实验研究,R562.25
  18. 碳纳米管—聚乙烯醇—生长因子复合敷料的研制,R318.08
  19. 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明胶复合支架的相容性研究,R318.08
  20. 再生氧化纤维素防粘连膜预防盆腔手术后粘连的临床分析,R713
  21. 慢性间歇低氧及再氧合对肾脏损害的机制研究,R69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化工过程(物理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 > 分离过程 > 新型分离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