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有机溶剂体系中铝及铝合金镀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作 者: 张爱平
导 师: 王吉会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有机溶剂体系 电镀  铝合金 表面形貌 组织结构 耐蚀性
分类号: TG17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1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利用AlCl3+LiAlH4的四氢呋喃-苯有机溶剂体系在低碳钢Q235基体上进行了镀实验,并就不同电镀工艺对铝镀层表面形貌、厚度、结构、结合力及耐蚀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lCl3+LiAlH4有机体系在低碳钢上镀铝是可行的,铝镀层表面光滑、均匀,并呈现不规则的颗粒状或块状的生长特性。铝镀层的厚度和晶粒尺寸随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铝镀层与碳钢基体间的结合力随镀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且铝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铝镀层的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2~4A/dm2、电镀时间30~60min。化学转化处理后,镀层的摩擦系数减小,显微硬度与耐腐蚀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在AlCl3+LiAlH4有机溶剂中分别加入MgBr2、MnCl2、NiCl2及MoCl5的方式,获得了Al-Mg、Al-Mn、Al-Ni、Al-Mo合金镀层,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电镀工艺对铝合金镀层表面形貌、厚度、结构、合金元素含量、结合力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Cl3+LiAlH4有机溶剂体系是电沉积铝合金镀层的有效体系,镀层表面平坦光滑、致密均匀。Al-Ni镀层厚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除此之外,铝合金镀层厚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镀层为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峰向低角度偏移,形成含合金原子的Al固溶体结构;除Mo原子外,合金原子含量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Al-Mo镀层中Mo含量随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铝合金镀层与碳钢基体的结合力良好。在3.5%NaCl溶液中,铝及铝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按递降次序排列如下:铝锰合金,铝镁合金铝,铝,铝钼合金,铝镍合金。在AlCl3+MgBr2+LiAlH4有机溶剂体系中,Al-Mg镀层的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0.75~1.50A/dm2。在AlCl3+ MnCl2+LiAlH4有机溶剂电镀体系中,Al-Mn合金镀层沉积的最佳电流密度为0.15~0.50A/dm2,电镀时间为30~45min。在AlCl3+ NiCl2+LiAlH4有机溶剂电镀体系中,Al-Ni合金镀层沉积的最佳电流密度为0.75~1.00A/dm2。在AlCl3+ MoCl5+LiAlH4有机溶剂电镀体系中,Al-Mo合金镀层沉积的最佳电流密度为2.00~3.00A/dm2,电镀时间为45~60min。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一章 绪论  9-24
  1.1 有机溶剂电镀概述  9-10
  1.2 有机溶剂电镀  10-15
    1.2.1 AlCl_(3+)LiAlH_4体系  11-12
    1.2.2 AlBr_(3+)HBr/KBr体系  12-14
    1.2.3 Al(C_2H_5)_(3+)NaF体系  14
    1.2.4 三种有机电解质体系的比较  14-15
  1.3 铝合金镀层  15-20
    1.3.1 合金共镀的原理  15-18
    1.3.2 铝镁合金电镀  18
    1.3.3 铝锰合金电镀  18-19
    1.3.4 铝镍合金电镀  19
    1.3.5 铝钼合金电镀  19-20
  1.4 有机溶剂电镀铝及铝合金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0-21
  1.5 本文的工作内容、目的和意义  21-24
    1.5.1 目前工作的问题及难点  21-22
    1.5.2 本文的工作内容  22
    1.5.3 本文工作的性质、意义  22-24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4-29
  2.1 AlCl_(3+)LiAlH_4体系概述  24-25
  2.2 实验过程  25-27
    2.2.1 试剂、材料及仪器  25
    2.2.2 电镀液的制备  25-26
    2.2.3 电镀装置  26
    2.2.4 实验内容与方法  26-27
      2.2.4.1 阴极和阳极的前处理  26-27
      2.2.4.2 电镀过程  27
  2.3 铝及铝合金镀层性能测试  27-29
    2.3.1 镀层金相组织及镀层厚度  27
    2.3.2 镀层的物相分析  27-28
    2.3.3 镀层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28
    2.3.4 镀层的结合力  28
    2.3.5 镀层的耐蚀性  28
    2.3.6 镀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试验  28-29
第三章 有机溶剂体系中铝镀层的性能与阳极氧化处理  29-43
  3.1 有机溶剂中铝镀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9-37
    3.1.1 电镀液的制备与电镀过程  29-30
    3.1.2 铝镀层的外观及厚度  30-32
    3.1.3 铝镀层的结构  32
    3.1.4 铝镀层的表面形貌  32-34
    3.1.5 铝镀层的结合力  34-35
    3.1.6 铝镀层的耐蚀性  35-36
    3.1.7 铝镀层的显微硬度  36-37
  3.2 铝镀层的阳极氧化处理  37-42
    3.2.1 铝阳极氧化概述  37-38
    3.2.2 实验过程  38-39
      3.2.2.1 化学转化前处理  38
      3.2.2.2 化学转化处理  38-39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9-42
      3.2.3.1 阳极氧化过程  39-40
      3.2.3.2 镀层的显微硬度  40-41
      3.2.3.3 镀层的摩擦系数  41
      3.2.3.4 镀层的耐蚀性  41-42
  3.3 小结  42-43
第四章 AlCl_(3+)LiAlH_4体系中电镀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43-70
  4.1 铝镁合金镀层  43-49
    4.1.1 铝镁合金镀层的外观及厚度  44-45
    4.1.2 铝镁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  45-46
    4.1.3 铝镁合金镀层的成分和结构  46-47
    4.1.4 铝镁合金镀层的结合力  47-48
    4.1.5 铝镁合金镀层的耐蚀性  48-49
  4.2 铝锰合金镀层  49-57
    4.2.1 铝锰合金镀层的宏观形貌和厚度  49-51
    4.2.2 铝锰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  51-54
    4.2.3 铝锰合金镀层的成分  54
    4.2.4 铝锰合金镀层的结构  54-55
    4.2.5 铝锰合金镀层的结合力  55
    4.2.6 铝锰合金镀层的耐蚀性  55-57
  4.3 铝镍合金镀层  57-61
    4.3.1 铝镍合金镀层的外观及厚度  57-59
    4.3.2 铝镍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成分  59-60
    4.3.3 铝镍合金镀层的结构  60
    4.3.4 铝镍合金镀层的耐蚀性  60-61
  4.4 铝钼合金镀层  61-67
    4.4.1 铝钼合金镀层的外观及厚度  62-63
    4.4.2 铝钼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成分  63-64
    4.4.3 铝钼合金镀层的结构  64-65
    4.4.4 铝钼合金镀层的耐蚀性  65-67
  4.5 各镀层的综合评价  67-68
  4.6 小结  68-70
第五章 结论  70-72
参考文献  72-75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75-76
致谢  76

相似论文

  1.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2. 铝阳极在NaCl溶液中的缓蚀剂的研究,TG174.42
  3.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4. 光探针测量系统中瞄准信号的检测与处理的研究,TH74
  5. 通孔电镀铜添加剂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TQ153.14
  6. 二维粗糙表面光散射特性模拟与实验研究,TP391.41
  7. 铝胁迫下小黑豆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及其铝胁迫响应基因的鉴定,S529
  8. 中小学家校合作委员会组织运作研究,G636
  9. 工程陶瓷的激光热裂法切割技术研究,TQ174.62
  10. 甲基磺酸盐体系电镀锡添加剂及工艺研究,TQ153.13
  11. 凝胶—发泡法制备多孔氧化铝隔热材料的研究,TQ174.1
  12. 铝铵基阳离子淀粉的制备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TS727
  13. 织物结构对无缝运动内衣面料性能影响的研究,TS941.15
  14. 废弃氟石膏改性利用及高含氟废水处理研究,X703
  15. 生鲜鸡肉保水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TS251.55
  16. 川东南烤烟上部叶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学和细胞学特性的研究,S572
  17.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苗期耐阴性研究,S682.11
  18. 耐铝毒水稻(Oryza sativa L.)种质资源的筛选及不同形态N素对水稻幼苗耐铝性的影响,S511
  19. 基于TWC脱除垃圾焚烧烟气中NOx实验研究,O643.36
  20. 反应烧结多孔钛酸铝材料的研究,TQ133.1
  21. 膨松剂在食品中应用的调查与研究分析,TS20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 > 腐蚀的控制与防护 > 金属表面防护技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