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油墨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研究
作 者: 曹文红
导 师: 朱一民;于福家
学 校: 东北大学
专 业: 矿物加工工程
关键词: 油墨用纳米碳酸钙 表面改性 作用机理 指标分析
分类号: TB3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油墨中的体质颜料—碳酸钙,如果粒径达到20-60nm,并进行表面改性,使其与油墨连接料很好的相容,将对油墨的生产及提高油墨的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有稳定性好、光泽高、不影响印刷油墨的干燥性能、适应性强等优点,并且能够降低油墨的生产成本。纳米碳酸钙的改性工艺主要有湿法和干法,改性方法主要有机械化学改性法、高能改性法以及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本文采用的是湿法改性工艺,以表面化学包覆与机械搅拌结合的方法进行试验。首先采用几种表面改性剂对纳米碳酸钙分别进行改性试验,找出一种较好的改性剂硬脂酸,并进行单因素条件改性试验。在改性剂用量为2%,改性时间为30min,改性温度为60℃,初始料浆浓度为8%,搅拌速度为1400r/min,烘干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10h的优化条件下,得到了优化后的产品,活化指数达到了99.9%,接触角达到153.2°。此优化试验过程中,改性后产品仅用活化指数和接触角来表征。通过其它检测,最终优化后的产品吸油值为55.5gDOP/100gCaCO3,光泽度为7.2GS,流动度为15.5mm,流动度差(0.5ml调墨油和1g样品混合并研磨300次,膏状物中有灰色物),未达到本文参考的油墨用纳米碳酸钙指标。因此,在油墨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研究中,改性后产品用活化指数和接触角可以来衡量产品的活化效果,但不能作为应用好坏的指标,需要用光泽度,透明度,吸油值,流动度等来综合表征。本文重点是采用各种改性剂分别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试验,在试验中使用吸油值、光泽度、流动度、透明度对改性后产品进行表征,选出了效果较好的ZCS-01,并做了两个单因素条件试验,但存在的问题是改性剂用量在9%时才能满足本文参考的油墨用纳米碳酸钙指标。因此,在满足指标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而进行了探索试验。探索试验分为两种药剂复合,三种药剂复合,以及ZCS-01与其它药剂复合试验。最终确定出ZCS-01与其中的一种药剂NDZ101复合,并对其做了优化试验。当ZCS-01与NDZ101在改性时间为30min,改性温度为90℃,初始料浆浓度为4%,搅拌速度为1000r/min,烘干温度在100℃,烘干时间10h的条件下,得到了药剂最佳比例为3:2,改性剂总用量在4%时,得到的改性后的产品流动度为30.5mm,光泽度为24.9GS,吸油值为41.0gDOP/gCaCO3,而且透明度好,满足本文所参考的油墨用纳米碳酸钙指标,因此得到了可以替代单独使用9%的ZCS-01时的改性产品,降低了用药成本。机理分析中采用了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分析表明:(1)硬脂酸与纳米碳酸钙之间形成了化学键。改性机理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硬脂酸与纳米碳酸钙的吸附作用模型;(2)ZCS-01和硬脂酸对纳米碳酸钙的作用机理相似,均与纳米碳酸钙表面的-OH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化学键。表面改性机理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吸附作用模型。指标分析并结合试验可以得出,改性后纳米碳酸钙在连接料中的分散程度可以用光泽度、流动度、透明度等来表征,进而可以得知改性后的产品能否很好的应用到油墨中。表面活性剂对透明度和流动度都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与连接料相溶性较好、本身具有一定透明性的有机物或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有利于得到高透明度、高分散性的产品。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绪论 12-20 1.1 引言 12 1.2 纳米碳酸钙改性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4 1.2.1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研究现状 12-13 1.2.2 纳米碳酸钙的应用现状 13-14 1.3 纳米碳酸钙在油墨中的改性研究及应用 14-18 1.3.1 油墨原料及组成 14-15 1.3.2 油墨的体系 15-16 1.3.3 纳米碳酸钙在油墨中的作用与要求 16 1.3.3.1 在油墨中应用的作用 16 1.3.3.2 在油墨中应用应具备的条件 16 1.3.4 影响纳米碳酸钙在油墨中应用的技术关键 16-17 1.3.4.1 晶型 16 1.3.4.2 透明度 16-17 1.3.4.3 细度 17 1.3.4.4 黏度 17 1.3.4.5 流动度 17 1.3.4.6 光泽度 17 1.3.4.7 白度 17 1.3.4.8 水分 17 1.3.5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7-18 1.4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8-20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8-20 第二章 试验材料、方法及性能测试 20-28 2.1 试验材料 20-23 2.1.1 原材料 20 2.1.2 试验药品 20-22 2.1.3 试验装置与主要设备 22-23 2.2 试验工艺与方法 23-24 2.2.1 试验工艺 23-24 2.2.2 试验方法 24 2.3 性能测试 24-28 2.3.1 活化指数 24 2.3.2 接触角 24-25 2.3.3 吸油值 25 2.3.4 光泽度 25 2.3.5 透明度 25-26 2.3.6 流动度 26-27 2.3.7 扫描电镜 27 2.3.8 红外光谱 27 2.3.9 油墨用纳米碳酸钙指标 27-28 第三章 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试验研究 28-48 3.1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试验 28-36 3.1.1 改性剂种类选择试验 28-29 3.1.2 硬脂酸作为改性剂的纳米碳酸钙改性试验规律 29-35 3.1.3 优化后产品的其他检测 35-36 3.2 油墨用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试验 36-45 3.2.1 不同种类药剂试验 36-37 3.2.2 ZCS-01改性试验 37-39 3.2.2.1 改性剂用量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影响 37-38 3.2.2.2 改性时间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影响 38-39 3.2.3 其它的药剂试验 39-43 3.2.3.1 两种改性剂复合试验 39-42 3.2.3.2 三种改性剂复合试验 42-43 3.2.4 ZCS-01与其它药剂的复合试验 43-45 3.2.4.1 3%的ZCS-01与2%的其它改性剂的复合试验 43 3.2.4.2 ZCS-01改性剂与NDZ101复合后试验 43-45 3.3 本章小结 45-48 第四章 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机理研究 48-68 4.1 引言 48-49 4.2 作用机理研究与分析 49-64 4.2.1 硬脂酸与纳米碳酸钙的作用机理研究与分析 49-55 4.2.1.1 红外光谱分析 49-52 4.2.1.2 扫描电镜分析 52 4.2.1.3 吸附模型的建立 52-55 4.2.3 NDZ101与ZCS-01复合与纳米碳酸钙作用机理研究与分析 55-64 4.2.3.1 红外光谱分析 56-60 4.2.3.2 扫描电镜分析 60-61 4.2.3.3 吸附模型的建立 61-64 4.3 主要指标的分析研究 64-65 4.3.1 光泽度的分析研究 64 4.3.2 流动度的分析研究 64-65 4.3.3 透明度的分析研究 65 4.4 本章小结 65-68 第五章 结论 68-70 参考文献 70-72 致谢 72
|
相似论文
-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并用于水中多环芳烃治理,X712
- 不同类型亲水结构表面修饰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 小分子有机酸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X703
- 两种高温合金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TG174.4
- 常压等离子体对碳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放电过程的数值模拟,TQ342.742
- PBO纤维表面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研究,TS195.6
- 缓粘沥青作用机理、路用性能测试及影响因素研究,U414
- “四黄注射液”对动物热证的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S853.7
- 国家软实力视角下的法治文化价值研究,D90
- 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动因、贸易效应及其作用机理,F752.02
- 基于GIS的洞庭湖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价,P208
- 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TB383.1
- 纳米Mg(OH)_2阻燃剂的表面改性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TB383.1
- 纳米聚硅调剖堵水材料的研制与应用,TB383.1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固体润滑剂添加剂改性及应用研究,TE624.82
- 天然重晶石粉末表面改性及工艺流程设计,TQ630.4
- 航空用新型RTV-2有机硅胶黏剂的研制,TQ433
- 光学探针作用于蛋白类物质的研究,O629.73
- PPTA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应用,TQ340.6
- 阻燃级氢氧化镁形貌控制和改性,O614.22
- 城市土地价格与房地产市场价值作用机理研究,F293.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特种结构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