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东半岛东北部近岸海区全新世楔形沉积体沉积作用研究

作 者: 王淑利
导 师: 李巍然;刘健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海洋地质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楔形沉积体 沉积作用 环境演化 全新世 海平面变化
分类号: P73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山东半岛近岸海区存在一个在近岸处厚度超过40 m、向岸外变薄的楔形沉积体,被称之为“山东泥楔”。它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就引起了地学界的关注,但对其成因和形成时代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本文通过对山东半岛东北部近岸海区近年来测量的1800 km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2个70 m深的全取心钻孔的研究,揭示了这一楔形沉积体的沉积特征、年龄和发育历史。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对浅地层剖面进行了地层划分,2)对两个钻孔的岩心进行了岩性描述、粒度分析、28个样品的AMS14C测年、有孔虫和介形虫的鉴定以及矿物组分分析,3)在此基础上,结合全新世全球海平面变化特征,探讨了楔形沉积体的沉积过程、影响因素及其与全新世海平面变化的关系。浅地层剖面的研究表明,楔形沉积体由三个单元构成,从下到上依次为SU3、SU2和SU1,最大厚度达到40 m。SU3表现为退积-加积型的反射特征,内部反射层近似水平,沉积厚度不超过2-3m,以一个明显的侵蚀面与下伏地层分隔开。SU2表现为大多数向海进积的反射特征,内部反射层的倾角大多小于0.5°,近岸沉积厚度达到35m,其底界面是侵蚀面。SU1显示加积型的反射特征,内部反射层为近似水平的连续反射,最大沉积厚度超过18m,其底部为切割下伏地层的侵蚀面。对应于楔形沉积体的两个钻孔岩心由三个沉积单元组成,从下到上依次为DU3、DU2、DU1,与SU3、SU2、SU 1相对应。沉积单元的划分是依据岩相、沉积构造、有孔虫和介形虫组合特征等。AMS14C测年表明,DU3形成于11.6-9.6 cal kyr BP(日历年龄,下同),DU2形成于9.6-6.5 cal kyr BP,DU1形成于6.5 cal kyr BP。钻孔岩心的矿物表明楔形沉积体物源主要是黄河携带沉积物。DU3由粉砂和砂质粉砂组成,并且表现为向上变细的层序,这个沉积单元,形成于MWP-1B(11.6-11.3 cal kyr BP)事件和随后的海平面缓慢上升时期(11.3-9.6 cal kyr BP),为潮坪-近岸沼泽沉积。DU2由黏土质粉砂与大量的毫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2. 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研究,P426.63
  3. 河北阳原钱家沙洼QK综I孔泥河湾组的介形虫和地层划分对比,Q915
  4. 北黄海及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S917.4
  5. 山东半岛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F832.7
  6. 山东半岛城市群内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合作模式研究,F299.2
  7. 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晚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P532
  8. 末次冰期以来艾比湖周边灌草丛沙堆的古气候记录,P532
  9.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断裂分布的分形分析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P542.3
  10. 西北太平洋海平面变化及其影响因素,P731.23
  11. 1973-2009年山东半岛沿岸潟湖遥感监测与变迁分析,P737.1
  12.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F127
  13. 苏北盆地38-19ka BP期间古气候环境演变记录研究,P532
  14. 北海市海平面变化及其对沿岸的影响,P731.23
  15. 山东半岛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研究,D630
  16. 基于共生理论的山东半岛港口群耦合性研究,F224
  17. 寿光市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问题研究,F127
  18.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先行试验区问题研究,F127
  19.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探究,F224
  20. 黔西南旱全新世高分辨率石笋记录,P532
  21. 浙江省全新世早期环境变化与文化响应,P534.6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 海洋地质学 >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 海洋沉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