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代州县吏胥研究初探

作 者: 苗月宁
导 师: 党明德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清代 州县吏胥 作用 新趋势
分类号: K2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官僚制度的研究中,学术界对官僚整体,科举制度以及职官制度等论述辨析较详,对吏胥的考察较为薄弱,而吏胥制度在专制社会的国家机器的运作中作用不可小视。在一个王朝的官僚政治系统中虽然官员占据要津而吏胥处于底层,但吏胥在人数上远远多于官员而且是统治机制运转的实际操作者,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把持着事权,同时他们处于官民之间的结合部位,是各级官署行政信息的搜集整理者,是官民沟通的渠道,可以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如果离开了吏胥,则官僚机构将难以运转,其中又以州县吏胥最接近百姓,是政府政策的最终实施者。因此,探索州县吏胥阶层的源流,职能以及吏胥的作用有助于全面理解中国官僚政治结构运行机制和行政效能,体悟宗法专制社会的政治生态环境,明辨官僚政治的利弊得失。 本文之所以以“清代州县”为限,一是因为清朝是吏胥之制得到充分发展并抵达高潮的一个阶段,也是其终结朝代,以清代吏胥为研究对象更具有典型性。二是州县吏胥作为政令的最终实施者并没有引起史学界的重视,对于吏胥的论述大多局限于中央六部吏胥,对州县吏胥的研究可以弥补史学研究的不足。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绪论:笔者综述了现有对胥吏问题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思路,发现前人研究的不足。如对宋代胥吏的研究多局限于官制的设置及制度方面,忽视了对吏胥作用的研究;对清代吏胥的研究则只侧重对其危害现象的描述,对于吏胥在维护政权方面的积极作用则论述甚少。笔者认为应该对吏胥制度从积极和消极方面作整体探讨和论述,此外作者又利用清代的诗歌、小说中的内容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和鲜活。 二、吏胥的具体特征: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吏胥系统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吏胥系统的构成、承充和役满、具体的职掌和国家对吏胥的管理等。通过论述笔者认为:吏和胥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吏的政治地位要高于胥徒,但是二者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受到了压制,一旦应役,他们在社会上都属于贱民行列,因此二者联合起来开始了以逐利为目的地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绪论  10-14
  (一) 前人研究概况  10-13
  (二) 本文的研究价值  13-14
第二章 州县吏胥的职掌及选充  14-19
  (一) 清代吏胥的选充  15-17
    1、清代吏的选充  15-17
    2、胥徒的选充  17
  (二) 县级吏胥的职掌  17-19
    1、吏的职掌  17-18
    2、胥的职掌  18-19
第三章 州县吏胥的额设及管理  19-25
  (一) 州县吏胥的额设  19-22
    1、吏的额设  19
    2、胥徒的额设  19-22
  (二) 对州县吏胥的管理  22-25
第四章 州县吏胥的作用  25-44
  (一) 州县吏胥在国家政治中的积极作用  25-31
    1.沟通上下联系,保证国家政策顺利执行  25-28
    2、保证政令的贯彻,维持法令的连续性。  28-29
    3、保证官员依法行事,对官员贪赃枉法予以限制  29-30
    4、维系社会安定,稳固专制统治  30-31
  (二) 州县吏胥在国家政治中的消极作用  31-37
    1、舞文弄墨,贪赃枉法  33
    2、巧取豪夺,鱼肉百姓  33-34
    3、善蔽官长,挟持堂官  34-35
    4、制造事端,到处索钱  35-37
    5、与官员沆瀣一气,朋比为奸  37
  (三) 清代士人对吏胥政策的失败  37-44
第五章 吏胥制度演变的新趋势  44-48
  (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政权体系中越来越需要吏胥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  44-45
  (二) 变“人治”为“法治”社会,改变用私人势力来承担国家职能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45-46
  (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吏胥的地位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46-47
  (四) 吏胥制度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瓦解封建制度的作用  47-48
结束语  48-49
主要引用书目及参考文献  49-53
致谢  53-54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4-55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5

相似论文

  1.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2.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3. 六种6,7-呋喃香豆素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C9和2C19活性的影响,R965
  4. 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对三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Q945
  5.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6.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7.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8.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9. 高效复合益生菌的研制及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S828.5
  10. PRRSV的感染差异性和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研究,S858.28
  11.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12.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13. 不同类型土壤中镍的生物富集特性及其对蚯蚓的毒性效应,X131.3
  14.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15.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16. 兔肌球蛋白热诱导凝胶化学作用力与凝胶结构功能关系的研究,TS251.1
  17.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下菜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与N2O排放的研究,X131.3
  18. 厌氧条件下初始NO3-含量对土壤反硝化气体(N2、N2O和NO)和CO2排放的影响,X131.3
  19.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S476.1
  20. 溶磷菌的筛选、溶磷条件优化及对玉米的促生作用研究,S513
  21. 5-氨基乙酰丙酸调节梨树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S661.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清前期(1616~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