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桉树焦枯病发病规律与损失估计和防治指标的研究

作 者: 孟祥民
导 师: 郭文硕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森林保护学
关键词: 桉树 焦枯病 发生发展规律 防治 损失估计 经济危害允许水平 防治指标
分类号: S76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20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桉树(Eucalyptus)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是广为种植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在福建省内已经有几万公顷的人工栽植林,其在福建省的发展非常迅猛。但是由于大面积纯林的集中连片栽培以及经营管理的不善,造就了桉树的生长环境恶化,非常利于病害的发生。1999年7月在福建省永安市湍石采育场首次发现了桉树焦枯病的为害,造成125.5hm~2巨尾桉枯死,给林业生产带来了重大损失,林业厅为此专门发布了疫情通报。但由于对该病害在福建省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了解甚少,防治措施的研究也是微乎其微,无法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一旦该病害扩散蔓延开来人们将束手无策,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就该病害在福建省的发生发展规律、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和营林措施试验,病害的损失估计、病害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桉树焦枯病主要以子实体或菌丝的形式在桉树落叶和林下土壤中越冬。翌年待越冬病组织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经气流、雨水传播,主要从新叶背面的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寄主组织引起侵染,以自然孔口侵入为主。病原菌侵入后经3~10 d潜育期后即可引起发病。从植株下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病害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初始发,高峰期一般出现在7月份和8月份,9月份病情逐渐和缓,进入11月份后天气逐渐变冷,气温开始下降,降雨量也减少,待11月中旬左右病害则停止发展。 桉树焦枯病的发生发展为害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气温、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病的发展程度,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扩散蔓延,不同林冠层以及树龄的发病程度也存在着差别,不同品种之间的发病程度也不同。 2.病害的损失估计 根据桉树焦枯病的发生特点,按照不同发病等级调查桉树的各因子生长量,并进一步分析明确了各个病级对桉树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当发病等级分别达到Ⅳ级、Ⅲ级和Ⅱ级的时候已经分别给桉树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带来极显著的影响。按照不同的发病等级与损失率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损失率估测模型分别为线性模型L=-8.0768+7.0926X、逻辑斯蒂模型L=36.4783/(1+EXP(5.3923-1.3028X))、线性模型L=-10.5759+11.9257X。另外,对永安目前的桉树种植面积进行了损失的量化估计,年经济损失率达到20.77%,估计年经济损失可达7.0545亿元,损失严重。 3.病害防治研究 综合室内毒力测定试验以及田间试验结果,在对桉树焦枯病防治上可以采取利用施肥处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1 前言  11-15
  1.1 桉树焦枯病的研究现状  11-14
    1.1.1 发生概况  11-12
    1.1.2 症状研究  12
    1.1.3 病原菌研究  12-13
    1.1.4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13
    1.1.5 发病条件  13
    1.1.6 防治方法  13-14
  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5
    1.2.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15
    1.2.2 研究主要内容  15
2. 发生发展规律研究  15-25
  2.1 材料与方法  15-17
    2.1.1 主要调研区的自然条件  15
    2.1.2 病原菌越冬场所的观察  15
    2.1.3 病原菌的释放与传播  15-16
    2.1.4 侵染途径的确定  16
    2.1.5 分生孢子侵染量的研究  16
    2.1.6 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的研究  16
    2.1.7 环境因子对病害发生发展的影响  16-17
  2.2 结果与分析  17-25
    2.2.1 病原菌越冬场所  17
    2.2.2 分生孢子传播方式  17-19
    2.2.3 侵染途径  19-20
    2.2.4 分生孢子侵染量  20-21
    2.2.5 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  21
    2.2.6 环境因子与病害发生发展的关系  21-24
    2.2.7 病害的发生发展时期  24
    2.2.8 田间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24-25
  2.3 结论与讨论  25
3 病害的损失估计  25-35
  3.1 材料与方法  25-27
    3.1.1 野外调查方法  25-26
    3.1.2 不同病级与按树的各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26
    3.1.3 病级与各生长因子损失率的关系及模型的建立  26
    3.1.4 公顷材积损失率估测模型的建立  26
    3.1.5 病害的损失估计方法  26-27
  3.2 结果与分析  27-34
    3.2.1 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27
    3.2.2 不同病级与按树生长量的关系  27-31
    3.2.3 病级与生长损失率关系及模型的建立  31-33
    3.2.4 不同病情指数与公顷材积损失率的关系及模型  33
    3.2.5 病害的损失估计  33-34
  3.3 结论与讨论  34-35
4 病害防治研究  35-43
  4.1 材料与方法  35-37
    4.1.1 参选药剂  35
    4.1.2 室内药效测定比较  35-36
    4.1.3 田间试验设计  36-37
  4.2 结果与分析  37-43
    4.2.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7-39
    4.2.2 几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回归方程  39
    4.2.3 田间试验结果  39-43
  4.3 结论与讨论  43
5 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  43-47
  5.1 材料与方法  44
    5.1.1 原理  44
    5.1.2 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数学模型推导  44
    5.1.3 不同防治措施下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  44
  5.2 结果与分析  44-47
    5.2.1 数学模型的推导  44-45
    5.2.2 不同防治措施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  45-47
  5.3 结论与讨论  47
6. 小结  47-50
  6.1 结论  48-49
    6.1.1 病害的发生发展  48
    6.1.2 病害的损失估计  48
    6.1.3 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的防治  48-49
    6.1.4 病害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指标  49
  6.2 今后的努力方向  49-50
参考文献  50-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不同原料烟熏液的制备、精制及灌肠液熏工艺的研究,TS251.65
  2. 奉化市溪口风景区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S763.3
  3.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4. 宜兴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X592
  5.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6. 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及其生态有机药肥研制,S436.421
  7. 产酶溶杆菌OH11菌株几丁质酶基因的功能研究,TQ925
  8.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9. 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土传烟草青枯病生防研究中的应用,S435.72
  10. 斑痣悬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搜寻行为研究,S476.3
  11. 防治土传香蕉枯萎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6.68
  12. 西藏生防芽孢杆菌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S476.1
  13. 蓖麻提取物和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作用研究,S482.51
  14. 茄子青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微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S436.411
  15. Bacillus subtilis fmbj对桃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拮抗机理及应用研究,S476
  16. 芽孢杆菌yczE基因生防功能分析及表达Harpin蛋白的工程菌防病效果研究,S476.1
  17. 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作用研究,S435.111.4
  18. 油菜田日本看麦娘的抗药性研究,S451.2
  19. 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5.621
  20. 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喷施对芝麻品质影响研究,S565.3
  21.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 > 各种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