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地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及路径选择

作 者: 刘万霞
导 师: 王朝科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山地经济 后发优势 经济全球化 可持续发展 条件分析 路径选择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7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69%,然而,山区较丘陵和平原发展水平最低。山区的落后状况严重地制约着全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还可能引发地区矛盾,影响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下,相对落后的山区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以摆脱困境,获得长足健康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应用经济全球化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山地经济的实践背景,综合分析山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条件,提出山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基本路径,认为山地作为落后地区,结合这一实际,应选择后发优势战略,在具体发展路径上,亦以自然资源为依托,通过资源转换,获取发挥后发优势的先决条件,在发展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以特色主导产业引导产业调整的方向,逐步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转化,提高产业层次和优化产业结构。为了获得发展的动力,还需围绕发展战略和路径,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5
前言  5-9
  1 选题背景  5-6
  2 文献综述  6-8
  3 研究意义  8-9
1 研究山地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背景  9-21
  1.1 研究山地经济的理论基础  9-19
    1.1.1 经济全球化  9-10
    1.1.2 区域后发优势理论  10-16
    1.1.3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16-19
  1.2 研究山地经济的实践背景  19-21
2 研究山地经济的逻辑起点及分析框架  21-23
  2.1 研究山地经济的逻辑起点  21-22
  2.2 分析框架和方法  22-23
3 山地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23-32
  3.1 山地经济发展的现状评价  23-25
  3.2 山地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分析  25-26
  3.3 山地文化对山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26-27
  3.4 山地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  27-29
  3.5 山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9-32
4 山地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及路径选择  32-36
  4.1 山地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  32-33
  4.2 山地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33-36
5 山地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6-41
6 结论与讨论  41-42
致谢  42-43
参考文献  43-46
附录  46-47
原创性声明  47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47-48
中文详细摘要  48-52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7. 社会学视角下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路径思考,D267
  8.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9.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0. 基于程序切片的电子海图系统软件测试技术研究,TP311.53
  11.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3.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14.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5.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16.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浙江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6
  17.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F832.4
  18.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F224
  19. 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研究,D923
  20.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D632.1
  21. 关于媒介形象的研究及其塑造战略,G206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