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氯乙烯对职业接触人群遗传毒性、氧化应激及健康影响的研究

作 者: 王家骥
导 师: 朱启星
学 校: 安徽医科大学
专 业: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诱变性 脂质过氧化 神经行为 听力损伤 微核 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α1-微球蛋白 生物标志物
分类号: R1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 研究背景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易挥发的不饱和脂肪族卤代烃类有机溶剂,被广泛用于金属脱脂剂或去污剂以及许多工业生产过程。由于使用广泛以及潜在的致癌作用,其代谢和对动物的毒性已被广泛研究。但至今,对职业接触者的致癌和致突变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资料有限,至今未能对人类的遗传毒作用以及致癌性作出明确的评估或结论,TCE的遗传毒性等是否与脂质过氧化有关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我省已发生数十起TCE职业中毒事件,开展TCE对职业接触人群遗传毒性、氧化应激及健康影响的研究已十分迫切。 2 目的 了解三氯乙烯对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的危害及其毒作用机制,探索TCE生物接触指标以及早期生物效应指标(包括脂质过氧化水平、细胞遗传学指标、纯音听阈、尿中α1-微球蛋白含量和简单反应时等)的剂量和时间-反应关系,探索TCE诱发的遗传毒作用与脂质过氧化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有关TCE毒作用生物标志物的专题研究提供线索,为制定防治TCE职业危害的措施以及修订TCE中毒的诊断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3 方法 在对珠海市三间使用TCE工厂工人的健康状况等进行现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工人血和尿样进行实验室研究。并现场采样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TCE浓度、噪声强度和接触者尿中TCA浓度;对接触噪声和TCE工人及对照检测其听力。 接触TCE工龄在3个月以上的207名工人作为接触组,从未接触TCE或其它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义化学毒物的66名工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试剂盒测定“T、SOD、GSH干x、MDA活性或含量,同时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双核淋巴细胞删、SCE以及尿中 al帖G含量,采用SCGE测量DNA损伤,以替星样淋巴细胞出现率判断DNA损伤程度,以简单反应时判断神经行为功能状态。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4 结果 *)接触组车间空气中TCE平均浓度90.4 mg/m’(范围 50.3-230.8),均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浓度 (30m加、 接触组工人班末尿 TCA平均值为 60.74吧/[(范围为5.03《27.5厂有47%的工人尿三氯乙酸含量超出我国职业接触生物限值伤0my或 0.3mmol/L)。 (2)接触组抗氧化酶 CAT、总 SOD和 GSH-I’X活性以及 MDA含量均比对照组增高O州.01或0.05);在低剂量接触TCE的早期可代偿性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MOA含量,但血清MDA含量随着接触TCE剂量和工龄的增加而升高。尿中TCA<50mg/L组 CAT活性显著性升高,但随着尿中 TCA含量的增加 CAT活力逐渐降低,血清 CAT活力与尿TCA以及血清MDA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血清MDA含量与接触TCE的工龄和尿TCA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仰 接触组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MN细胞率、双核微核细胞率、SCE和替星样淋巴细胞出现率均较对照组增高;除SCE外,微核、双核微核、誓星样淋巴细胞出现率与接触工龄间存在相关关系;微核、双核微核发生率、SCE和替星样淋巴细胞出现率与尿中TCA浓度间也存在相关关系。 (4) 接触组尿。-微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意义:但有随尿中TCA含量和接触 1’CE工龄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 (5)与对照组相比同时接触强度为 82-89.sdBO)的噪声和 TCE的作业人员,6-skHz的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工龄大于2年或和尿中TCA的浓度大于50mg/L组出现明显的高频段听力损伤。 (6) 长期高浓度接触TC【可对暴露者的神经行为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反映手眼运动速度和协调性以及注意力的简单反应时平均时间延长并且呈一 3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博上)学位论义定的剂量和时间-反应关系(1\0.05人 (7)长期高浓度接触TCE可导致作业人群的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系统症状、生殖功能紊乱、皮肤过敏症状等症状检出率增加,5 结论 (1)低剂量早期接触1”CE可代偿性诱导抗氧化酶,使体内的抗氧化机制处于代偿亢奋状态,降低血清MDA含量。长期高剂量接触TCE可导致抗氧化酶活力(主要是CAT等)下降,氧化防御系统受损,羟自山基和过氧化氢清除功能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和脂质过氧化损伤。 (2)TCE具有遗传毒作用,长期高浓度接触可导致染色体断裂和 DNA损伤oSCGE分析法作为三氯乙烯接触人群DNA损伤的早则生物监测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证实。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的监测作为TCE接触人群染色体损伤的早期生物监 /测指标的灵敏度优于常规微核试验,其作为1”C卜接触人群染色体损伤的早期生物监测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o) 脂质过氧化水平与遗传损伤之问存在相关关系,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是TCE遗传损伤的前提条件之一。 O)长期高浓度接触TCE可对暴露者的神经行为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反映手眼运动速度和协调性以及注意力的简单反应时平均时间延长。 伤)长期

全文目录


1 英文缩略语词汇表  4-5
2 中文摘要  5-8
3 英文摘要  8-13
4 前言  13-17
5 第一部分  17-34
  5.1 材料与方法  17-20
  5.2 结果  20-28
  5.3 讨论  28-33
  5.4 结论  33-34
6 第二部分  34-49
  6.1 材料与方法  34-36
  6.2 结果  36-41
  6.3 讨论  41-48
  6.4 结论  48-49
7 参考文献  49-55
8 附录  55-64
  8.1 《三氯乙烯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状况调查表》  55-57
  8.2 图片  57-61
  8.3 本人简历  61
  8.4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61-64
9 致谢  64-65
10 综述及参考文献  65-89

相似论文

  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分析,R692.3
  2. 低砷饮水暴露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膳食营养因素作用的研究,R151
  3. 甲醛暴露所致工人早期遗传损伤的研究,R131
  4. Brp44l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R737.9
  5. 四溴联苯醚(BDE-47)对菲律宾蛤仔解毒代谢酶基因表达与毒性效应的研究,X174
  6. 多环芳烃—蒽对紫贻贝(Mytilus galloprpvincialis)生理生化效应的研究,X174
  7. 褐菖鲉鳃丝和肝EROD与胆汁FACs生物标志物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X174
  8. 渤海海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P618.13
  9. 溃疡性结肠炎差异蛋白质的筛选研究,R574.62
  10.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在病理确诊的额颞叶变性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R749.1
  11. 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P593
  12. 5种稻田常用杀虫剂对斑马鱼的毒性及亚致死效应,S482.3
  13. 苯、PM_(2.5)及其共存多环芳烃暴露DNA损伤标志物的研究,R114
  14. DNA损伤反应相关分子表达作为电离辐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R818
  15. 诺氟沙星对阿部鲻鰕鯱细胞色素P450 1A1和P-gp基因诱导和表达的影响,X174
  16. 南极株塔玛亚历山大藻产毒营养生理及毒素生理功能研究,X55
  17. 绰墩遗址水稻土中脂类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的研究,K875
  1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血清生物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R725.1
  19. 海洋溢油化学指纹分析鉴定方法研究,X834
  20. 丙烯酰胺亚慢染毒大鼠的生物效应标志物的初步研究,R1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劳动卫生 > 职业性疾病预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