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火郁发之”法对胃粘膜急性损伤中攻击因子与保护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

作 者: 牛栋
导 师: 李士懋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保护因子 火郁发之 攻击因子 胃粘膜损伤
分类号: R2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胃粘膜是胃体的重要保护屏障,由胃粘膜损伤而引发的一系列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且复发率亦高。因此,如何保护和修复受损胃粘膜,从根本上杜绝胃炎、胃溃疡等病的发生和康复,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攻击因子保护因子失衡,是造成胃粘膜损伤,引发各种急慢性胃炎及溃疡病等的首要环节。因而研究相关细胞因子的平衡关系,对阐明中药对胃粘膜保护的机理有重要意义。中医将胃粘膜损伤性疾病分属于胃脘痛、痞证、吞酸、呕吐及呃逆等病。在这些病症中,以火郁证居多。因而本课题选择了体现火郁发之治则中,辛开苦降法的胃康胶囊为施加因素,用消炎痛造成急性胃粘膜损伤的病理模型,研究对胃粘膜攻击因子、保护因子的调节作用,以阐明中医药治疗胃粘膜损伤的机理。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丽珠得乐组10只,胃康高剂量组10只,胃康胶囊低剂量组10只,空白组常规饲养,不作任何处理。将其余4组动物灌胃给药,模型组给2ml生理盐水;丽珠得乐组给2ml0.6%丽珠得乐悬液;胃康胶囊高剂量组给2ml32%胃康胶囊悬液;胃康低剂量组给2ml8%胃康胶囊悬液。每日1次,连续5天,于给药第4天禁食24小时,禁水4小时。末次给药1小时后1ml0.5%消炎痛溶液灌胃。测定大鼠血浆的TXB2、PAF、TNF-α、PGI2、EGF及胃粘膜中MDA和SOD的含量,数据用统计学处理。并观察胃粘膜病理变化。结果:胃康胶囊能够降低实验性胃粘膜急性损伤大鼠血浆的PAF、TNF-α和MDA含量,升高EGF、PGI2和SOD的含量,对抗胃酸分泌,减轻胃粘膜损伤的程度,对防止胃粘膜损伤的发生有肯定意义。结论:胃康胶囊可通过削弱攻击因子,增强保护因子2个环节发挥细胞保护作用,从而保护胃粘膜免遭损伤。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英文缩略语  6-7
文献综述  7-31
  现代医学关于胃粘膜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7-20
  胃康胶囊方中药物治疗胃部疾患的研究进展  20-24
  中医对胃粘膜损伤的研究进展  24-31
实验研究  31-47
  前言  31-32
  实验一、胃康胶囊对消炎痛诱导大鼠胃粘膜急性损伤血浆中6-keto-PGF1α、TNF-α、PAF及血清EGF含量的影响  32-39
    材料和方法  32-35
    结果  35-39
  实验二、胃康胶囊对消炎痛诱导大鼠胃粘膜急性损伤MDA、SOD含量的影响  39-47
    材料和方法  39-41
    结果  41-47
讨论  47-55
参考文献  55-68
致谢  68-69
个人简历  69

相似论文

  1. 健脾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析,R285
  2. 基于联合估计解码的数字水印同步算法研究,TP309.7
  3.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粘膜损伤大鼠EGF及EGFR表达的影响,R245
  4. 健脾益气方药调控血小板活化因子对急性胃粘膜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R285.5
  5. 脑出血后脑胃综合征的实验研究,R743.3
  6. 网络成瘾中学生的抗逆力探究及学校社会工作跟进初探,G630
  7. 大鼠迷走背核、孤束核在胃运动及应激性胃粘膜损伤中的调控作用,Q42
  8. 流体剪应力作用下成骨细胞的响应及其OPG、ODF表达的研究,R318.01
  9. 健胃益气汤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R285.5
  10. 应激与非应激状态下急性酒精中毒大鼠洗胃及其效果的研究,R472
  11. 吴茱萸汤抗消化性溃疡药效学及作用机理实验研究,R285
  12. 海岛居民胃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R735.2
  13. 电针“足三里”、“中脘”、“内关”穴抗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机理的实验研究,R245.97
  14. 活化蛋白C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保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R363
  15. AQP9在大鼠消化道定位及AQP4在胃粘膜损伤修复过程中作用机制研究,R573
  16. 孤独症患儿家长复原力及相关因素研究,B844.1
  17.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R573.1
  18. 大鼠胃粘膜损伤的随龄变化,R573
  19. 疏肝和胃丸对应激大鼠EGF、TGFα含量的影响及EGFR表达的实验研究,R285.5
  20. 黄芪苷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中医治疗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