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农业效率增进、技术进步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 者: 罗航艳
导 师: 曾国平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农业 生产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空间相关性 空间计量经济
分类号: F320;F32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宏观国民经济稳定、健康运行的重要前提,而高的农业生产效率又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根据主流经济学提供的农业经济增长以及生产前沿面理论,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生产效率最有效的衡量指标。长期以来,由于统计资料的匮乏和研究方法的限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估算或者仅限于单一投入要素,或者仅考虑纯生产效率,而较少考虑随机冲击因素对农业产出的影响,这使得人们对我国省际农业生产效率区域差异的认识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此外,主流经济学中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以研究样本的空间独立同分布特性和现实地理条件的同质性等严格假定为基础,使得经典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出现偏差,估计结果不够科学,对经济现象的区域差异较为缺乏解释力。空间经济学者认为,区域空间单元的某种经济对象与周边空间单元具有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是解释区域经济现象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原有数据传统时间维度的基础上纳入空间因素来重新审视和探索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借鉴国内外农业发展经济理论,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科学、审慎地对省际农业生产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和分解,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发展的现状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农业生产效率纳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集聚与差异,揭示出土地、劳动力等农业投入要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作用机理,更科学地解释省际农业生产效率在时空动态演变中的机制和规律。文章研究认为:第一,1985年~2008年,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存在明显时际差异和区际差异。第二,技术进步率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有力因素,而来自于效率改善的促进作用仍不显著。同时,我国的农业生产仍不具备规模经济性。第三,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Moran I指数的计量结果表明这种空间集聚现象由正向空间相关性造成而非随机产生。第四,我国省际农业生产效率与当地及其周边区域的农业从业人员、化肥、灌溉投入和气候因素关系密切,而土地、农机和役畜投入的空间影响作用尚不明显。最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区域生产协调发展的几点对策与建议:第一,实现农业区域分工协调发展,提高省域农业生产竞争力;第二,完善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资本投入机制,强化规模效应;第三,充分重视农业生产空间依赖性,增强省域农业生产辐射带动力;第四,统筹农业投入要素合理配置、改善省域农业发展环境。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4
  1.1 问题的提出  9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9-11
    1.2.1 研究的目的  9
    1.2.2 研究的意义  9-11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1-13
    1.3.1 研究的思路  11-12
    1.3.2 研究的方法  12-13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3-14
    1.4.1 研究的重点  13
    1.4.2 研究的难点  13
    1.4.3 研究的创新点  13-14
2 国内外文献述评及实践经验借鉴  14-24
  2.1 国外研究现状  14-16
    2.1.1 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14
    2.1.2 农业生产效率的测算及实证应用  14-15
    2.1.3 农业生产效率的国际比较  15-16
  2.2 国内研究现状  16-19
    2.2.1 从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年份来看  16
    2.2.2 从农业生产效率研究角度来看  16-17
    2.2.3 从农业生产效率分析方法来看  17
    2.2.4 从对农业生产效率增长源泉解释的角度看  17-19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比较及评价  19
  2.4 实践经验借鉴  19-24
    2.4.1 美国农业生产典型经验借鉴  19-21
    2.4.2 法国农业生产典型经验借鉴  21-22
    2.4.3 韩国农业生产典型经验借鉴  22-24
3 农业生产效率测算及空间计量分析的相关理论  24-32
  3.1 农业生产效率测算理论假设及模型  24-27
    3.1.1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24-25
    3.1.2 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相关理论  25-27
  3.2 空间计量分析理论假设及模型  27-32
    3.2.1 基于Moran Ⅰ指数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27-29
    3.2.2 基于Moran散点图和LISA聚集图的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  29-30
    3.2.3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及估计  30-32
4 农业生产效率测算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  32-42
  4.1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的农业生产效率测算  32-38
    4.1.1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32-34
    4.1.2 农业生产效率估算  34-38
  4.2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其分解  38-42
5 农业发展区域差异及其成因的空间计量分析  42-51
  5.1 农业产值基于Moran Ⅰ指数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  42-44
  5.2 农业产值基于Moran散点图和LISA聚集图的局域空间相关性检验  44-47
  5.3 空间计量经济估计与分析  47-51
6 研究结论与农业区域协调发展对策运用  51-60
  6.1 研究结论  51-53
  6.2 农业区域协调发展对策运用  53-59
    6.2.1 实现农业区域分工协调发展,提高省域农业生产竞争力  53-54
    6.2.2 完善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资本投入机制,强化规模效应  54-57
    6.2.3 充分重视农业生产空间依赖性,增强省域农业生产辐射带动力  57-58
    6.2.4 统筹农业投入要素合理配置,改善省域农业生产环境  58-59
  6.3 本研究取得的进展与研究展望  59-60
致谢  60-62
参考文献  62-66
附录  66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66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6

相似论文

  1. 极化SAR图像超分辨算法的研究,TN957.52
  2.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3.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4.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X52
  5. 宜兴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X592
  6.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研究,F320.1
  7.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8.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9. 金山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F320.1
  10.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障碍研究,F320.1
  11. 寿光市信息农业发展研究,F320.1
  12.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13.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14. 温州市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研究,D422.6
  15.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16. 淮安市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725
  17. 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研究,X592
  18.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19.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20. 农业供应链系统网络平台的构建,S126
  21. 黄海农场农业机器选型与配备的研究,S232.3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