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浅地下水位灌区套种模式下田间灌溉水有效性评价

作 者: 邬佳宾
导 师: 魏占民;陈亚新
学 校: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水土工程
关键词: 浅地下水位 套种 SPAC 五水 田间灌溉水利用率 秋浇
分类号: S2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我国西部干旱区具有浅地下水位之独特水土资源特点和秋浇之独特灌溉模式的特大型灌区-河套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田间试验观测,以SPAC系统和机制及土壤水盐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分析确定田间灌溉水、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和作物水(“五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包括作物生长期和非生长期在内完整水文年的田间灌溉水有效性。选择了河套灌区具有代表性的春小麦与夏玉米套种的种植模式,在此种植模式下,对当前实际灌溉条件下的田间灌溉水有效性进行评价,科学全面地分析田间灌水的节水潜力,为当前河套灌区正在实施的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改造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从水量平衡理论出发,研究了SPAC系统中灌水量、降雨量、根系层土壤水分变化量、地下水补给量与渗漏量和作物腾发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在科学地描述了“五水”之间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浅地下水位为主要特征的河套灌区,农田间“五水”转化频繁而复杂。灌溉后,前期灌溉水渗漏成为地下水,后期地下水又补给成为根层土壤水为作物所利用,因此不能简单的将渗漏水视为无效水。(2)以综合分析SPAC系统农田水分运移转化为基础,从动态观点出发,在时间尺度上考虑深层渗漏量和根系层储水量对作物的有效性,全面合理地对浅地下水位灌区春小麦套种夏玉米模式下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性作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灌溉制度下,春小麦套种夏玉米的田间灌溉水利用率只能达到80.6%。可以说,在这一种植模式下,田间灌溉水仍有一定的节水潜力。(3)对河套灌区的非生长季灌溉-秋浇进行田间灌溉水有效性评价。秋浇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淋盐、储水,但是秋浇问题是极为复杂的。在本次研究中就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试验田2004年底以及2005年全年试验田耕作层各层土壤都保持了较低的土壤含盐量,以致基本没有淋盐要求,因此本文只对其储水保墒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非盐碱地的秋浇水利用率较低,以此次试验为例,秋浇水利用率只有30.1%,可见,可以针对农田不同的土壤状况制定不同的秋浇定额来提高秋浇灌溉水利用率。

全文目录


1 引言  7-13
  1.1 研究背景  7-8
  1.2 研究意义  8-9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9-10
  1.4 论文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0-13
    1.4.1 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0-12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2-13
2 灌溉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13-21
  2.1 试验区概况  13
  2.2 试验小区布置  13-14
  2.3 试验材料  14
  2.4 观测项目及方法  14-21
    2.4.1 气象  14
    2.4.2 灌水量资料  14-16
    2.4.3 土壤物理性质及田间观测资料  16-19
    2.4.4 作物生育资料  19-21
3 土壤性质及其水分运动参数的推求  21-28
  3.1 土壤水扩散率的测定  21-24
    3.1.1 计算原理  21-22
    3.1.2 测定方法  22
    3.1.3 数据整理和D(θ)拟合  22-24
  3.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24-26
    3.2.1 测定方法  24
    3.2.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  24-26
  3.3 非饱和导水率  26-27
  3.4 小结  27-28
4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农田水分循环  28-39
  4.1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28-29
  4.2 农田水量平衡  29
  4.3 土壤水存储量的计算  29-32
  4.4 灌溉水及有效降水  32-33
  4.5 深层渗漏及地下水补给的计算  33-37
  4.6 作物蒸发蒸腾量  37
  4.7 小结  37-39
5 基于SPAC 系统的田间灌溉水有效性研究  39-46
  5.1 引言  39-40
  5.2 传统评估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40-41
    5.2.1 传统评估方法  40
    5.2.2 存在的问题  40-41
  5.3 有效灌水量的计算方法  41-42
  5.4 田间灌溉水利用率  42-44
  5.5 小结  44-46
6 非生长期灌溉水有效性评价  46-51
  6.1 试验田土壤盐分动态变化  46-48
    6.1.1 试验田土壤盐化等级的确定  46-47
    6.1.2 土壤盐分测定方法  47
    6.1.3 土壤盐分动态变化  47-48
  6.2 秋浇灌溉水利用率  48-50
    6.2.1 秋浇保墒效果  48
    6.2.2 秋浇储水效率  48-49
    6.2.3 试验结果分析  49-50
  6.3 小结  50-51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53
  7.1 主要结论  51-52
  7.2 展望  52-53
致谢  53-54
参考文献  54-58
作者简介  58

相似论文

  1. 套种对油茶幼林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其生长的影响,S794.4
  2. 不同套种模式马尾松群落学特征对比研究,S718.54
  3. 湘西州烟薯不同套作时期对烟叶产质量影响,S572
  4. 磷肥副产硅胶制备五水偏硅酸钠技术研究,X781
  5. 硅酸钠繁衍物的制备、改性及性能研究,O613.72
  6. 套种圆叶决明和施肥对茶园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的影响,S154.3
  7. 大量施灌沼液稻田氮素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S511
  8. 鳞翅目幼虫对呈味物质的取食反应和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的驱虫效果,S433
  9. 红壤坡地果园不同套种模式水土保持效果研究,S66
  10. 灰毡毛忍冬与野菊间作套种及有效成分研究,S567.239
  11. 闽南番石榴园节肢动物群落研究,S436.67
  12. 杭州“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的理论解读,TU984.18
  13. 不同年份早酥梨叶片浸提液对几种套作作物的影响,S661.2
  14. 糯玉米新品种“浙凤糯3号”的选育及其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S513
  15. 黄土高寒区几种灌木树种基于SPAC系统的耐旱耐盐性研究,S793
  16. 五水硫酸铜冷却结晶过程研究,TQ131.21
  17. 小麦、玉米套种机械化及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S233.2
  18. 日光温室土壤-植物-环境连续体(SPEC)水热耦合运移动态模拟,S625
  19. 盐渍化地区SPAC系统能态分析及根系吸水模型研究,S154.4
  20. 不同绿色覆盖模式的抑盐效应研究,S156.4
  21. 新疆博乐垦区冬小麦/玉米栽培模式研究,S5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工程 > 农田水利 > 灌溉制度与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