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学交流

作 者: 陈秋红
导 师: 冯宪光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文学交流 抗日战争 反法西斯 重庆文学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这短暂的一瞬在历史的轨道上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反法西斯战争赋予文学庄严、神圣、峻急的使命,要求作家去表现战争,表现战争中的人和战争的环境,传达一种战争特殊氛围里的精神体验和道德反思。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正义与非正义之战,促成了国际性的万众一心的反法西斯民主大联盟的形成,民族间的观念距离日趋缩短,人心归向达到超越时空的同一,因而中国抗战文学的审美追求,呈现出与世界审美心理空前接近的趋势。重庆抗战文学,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斗文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重庆抗战文学也得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反法西斯战斗文学的滋养,重庆抗战文学的成就是和全世界进步文学的影响分不开的。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所在地,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本文以重庆抗战文学界为立足点,系统地讨论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学交流情况。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抗战时期重庆中外文学交流的背景。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内迁,一大批文化教育机构、新闻出版机构和文学界人士相继迁入重庆,为重庆的战时文学繁荣奠定了基础。国民政府为谋求国际支持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许多反法西斯国家与重庆建有外交关系,一时间,来重庆的国际人士和团体络绎不绝,重庆方面也建立了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七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中苏文化协会等中外交流机构和团体,为推动国际交流出力不少。第二部分以国别为区分点分别论述重庆抗战文学界与美英法苏等各国的文学交流。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接受世界进步文学的影响中发生的,又是在与世界进步文学的交流中发展的。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国官方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但就民间和文学界而言,较为普遍地表现出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声援。各国记者和作家或者来到中国的土地上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在本国掀起援华运动,国外的反法西斯文学和世界文学名著被介绍到重庆抗战文坛,中国的抗日战争文学也被有意识地介绍到世界上的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这种互动的交流凝聚着中外反法西斯文学界共同的努力。本文也以日本作家鹿地亘为例,特别介绍了法西斯国家的反法西斯文学界人士为中国抗战和中外文学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在第三部分中,笔者从几个方面对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学交流进行总结。相对五四时期而言,抗战时期对外国文学的接受更为成熟而且更加有选择性,评论界与翻译界积极配合,引导外国文学的译介向于中国抗战有利的方向发展。文学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8
1 引言  8-9
2 抗战时期重庆文学对外交流的背景  9-17
  2.1 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  9-10
  2.2 战时重庆的外交状况  10-12
  2.3 中外文化交流机构  12-15
  2.4 战时重庆的出版界  15-17
3 抗战时期重庆与各国的文学关系  17-33
  3.1 与美国的文学关系  17-21
  3.2 与英法的文学关系  21-24
  3.3 与苏联的文学关系  24-31
  3.4 鹿地亘在重庆的活动  31-33
4 抗战时期重庆中外文学交流探析  33-38
  4.1 积极的引导  33-34
  4.2 理论的影响  34-36
  4.3 双向的交流  36-37
  4.4 不仅仅是文学  37-38
5 结语  38-40
参考文献  40-42
致谢  42-43
独创性声明  43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43-44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44

相似论文

  1. 抗战时期《中央日报》社论的舆论引导研究,K265.9
  2.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刑法思想研究,D909.2;D924
  3.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物价问题探析,K265
  4. 盟国通过西北地区的对华军事援助,K265
  5. 对抗日战争期间“破锋八刀”的研究,G852.22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K265
  7.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抗日战争史教学,K265
  8. 北岳区民主政治建设研究,K265
  9. 南京国民政府铁路战备研究(1931-1937),K263
  10. 抗战时期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探析,K265
  11. 日本侵华时期河北沦陷区的奴化教育研究(1935-1945),K265
  12. 《时代》周刊对抗战时期中国首都重庆的形象塑造,G239.2
  13. 《大众日报》创刊研究,G219.29
  14. 论陈寅恪史学之民族精神,K092
  15. 行人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I206.2
  16. 回顾中国抗日战争,K264
  17. 寻找现象背后的操纵力量,I512.074
  18. 刘少奇与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K265
  19. 试论电视剧《八路军》的史诗化审美追求,J905
  20. 路翎小说与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