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秦观作品专题研究

作 者: 李江峰
导 师: 王勇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秦观作品 小说艺术 茶文化 书画思想 “文字禅”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3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北宋是一个文化繁荣、各种艺术门类互相踩界的时代。在这种浓郁的艺术气氛熏染下,文坛涌现出了以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一大批通才。秦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小说、茶文化、书画、禅宗等方面都颇有心得,并在其作品中有着相应的体现。这样,秦观作品的专题研究就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本文分为秦观作品的小说艺术、秦观作品与茶文化、秦观作品蕴含着的书画思想、秦观作品中的“文字禅”四个专题,对秦观的相关作品进行初步的考察和梳理。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创新。第一,秦观作品的小说艺术。秦观的小说虽然不多,但足以说明秦观对这种文体的关注,《调笑令十首并诗》便是明证。各种文体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而小说创作给秦观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游戏心态的介入。这种介入使秦观在面对外来世界的冲击时,又多了一种应对的方法,我们在秦观的部分诗词作品中便可体会到这一点。第二,秦观作品与茶文化。唐代是我国茶文化的形成期,这与“茶仙”陆羽的大力提倡是分不开的。到了宋代,随着茶叶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茶文化进一步成熟。茶与文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茶”在文学作品中的出镜率也越来越高。秦观的作品不仅提到了“北苑”、“密云”、“葵月”等名茶,还对茶的饮用、茶的功能做了生动的描述。我们可以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尽享茶韵之香。第三,秦观作品蕴含着的书画思想。北宋是书画艺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书画和文学相通的观点已得到了文人的认同。秦观也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书画见解。在书法方面,秦观尚韵,认为人格的风韵同书法的风韵相通;对于书法家来说,灵性固然重要,苦练亦能修成正果。在绘画方面,秦观提出了“画意忘形形更奇”的观点,本质上就是认为绘画同样要讲究“韵胜”,这同书法尚韵是相通的。秦观推崇“韵胜”不仅体现在他的书画思想上,他的诗词同样体现出对“韵”的体悟和追求,本文对此也进行了初步分析。第四,秦观作品中的“文字禅”。禅宗发展到北宋中叶,进入了“文字禅”时代。禅宗对文字这种思想载体的追求,给我国宗教文化注入了一股浓浓的诗意,这也大大提升了自身的接受度。文字禅,从狭义上讲就是指那些谈禅的诗歌,笔者根据这种含义从三方面对秦观诗中的“文字禅”进行论述:“禅”对秦观的影响、秦观同诗僧们的交往、秦诗对“禅”的解读。其中,“禅”对秦观的影响是“文字禅”的思想根源,秦观同诗僧们的交往是“文字禅”的实践基础,秦诗对“禅”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1
引论  11-12
第一章 秦观作品的小说艺术  12-18
  第一节 秦观的小说  13-15
  第二节 秦观小说观念和创作对其诗词的影响  15-18
    一、《调笑令十首并诗》  15-17
    二、诗词中的游戏色彩  17-18
第二章 秦观作品与茶文化  18-25
  第一节 秦观作品中“茶”的别名和代称  19-22
    一、“北苑”  20
    二、“密云”  20
    三、“葵月”  20-21
    四、“茗芽”  21
    五、“雪”  21-22
  第二节 从秦观作品看茶的饮用  22-23
  第三节 从秦观作品看茶的功能  23-25
    一、品茶可以助兴,尤其是游玩之兴  23-24
    二、品茶可以催生灵感,提高创作效率  24-25
第三章 秦观作品蕴含着的书画思想  25-33
  第一节 秦观作品蕴含着的书法思想  26-28
    一、书法尚韵,与人格的风韵相通  26-27
    二、灵性固然重要,苦练亦能修成正果  27-28
  第二节 秦观作品蕴含着的绘画思想  28-30
    一、秦观品评过的绘画作品  28-29
    二、“画意忘形形更奇”  29-30
  第三节 秦观对“韵”的体悟和追求  30-33
第四章 秦观作品中的“文字禅”  33-44
  第一节 “文字禅”的思想根源——“禅”对秦观的影响  34-38
    一、佛教“苦空”观对秦观的影响  34-35
    二、禅宗“无住为本”思想对秦观的影响  35-37
    三、禅宗自然观对秦观的影响  37-38
  第二节 “文字禅”的实践基础——秦观同诗僧们的交往  38-40
    一、道潜  38
    二、昭庆  38-39
    三、元净  39-40
    四、了元  40
  第三节 “文字禅”的具体表现——审美体验和宗教体验在秦观诗中的分布  40-44
    一、淡化审美体验、侧重宗教体验的诗歌  41-42
    二、淡化宗教体验、侧重审美体验的诗歌  42
    三、审美体验和宗教体验比重相当的诗歌  42-44
注释  44-47
参考文献  47-51
致谢  5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2

相似论文

  1. 永川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F592.7
  2. 中国茶文化空间形态研究初探,TS971
  3. 危机与拯救:戴维·洛奇的小说主题,I561
  4. 中国茶馆海外营销可行性探索,F719
  5. 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TS971
  6. A Study of the Artistic Techniques in Edgar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I712
  7. 中国古代茶文化及其审美意蕴,TS971
  8. 茶文化空间中的茶席设计研究,TS971
  9. 《东坡志林》研究,I206.2
  10. 传媒视野下的茶文化传播研究,TS971
  11. 奥尔罕的钟摆,I37
  12. 茶馆发展演变和现代茶馆经营策略研究,TS971
  13. 从小说艺术到电影世界的转换,J905
  14. 流浪汉小说的发展与高尔基流浪汉小说的新突破,I106.4
  15. 巴德巴小说研究,I207.42
  16. 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的艺术表现,I313
  17. 茶文化对宜昌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F326.12
  18. 约翰·福尔斯的超小说艺术,I561
  19. 论中国茶叶包装的审美追求,J524.2
  20. 清茶远韵——中国茶文化的审美研究,TS971
  21. 论老舍小说对清代侠义公案小说艺术的继承,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