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制与路径研究

作 者: 刘艳军
导 师: 李诚固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变 城市化 响应机制 响应路径 东北地区
分类号: F29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45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城市化是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激发区域新一轮财富充分涌流的载体。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与社会和谐进步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借鉴国内外老工业基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强调,通过城市化模式转变、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等城市化体系的调整,响应与拉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东北振兴的战略选择。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以及区域规划学等学科的理论,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通过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的创新,以更好地将城市化响应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与东北地区发展实际相结合。第一部分:阐述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研究背景。根据城市与区域日益整合发展的态势判断,指出了新时期区域产业-空间日益优化与重组的发展趋势,明确了城市化滞后的各种负面效应。提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互动是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互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第二部分: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理论。在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要素与结构对应、时空过程耦合、形态与动力共轭的角度,论述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过程、响应强度、响应形态、响应效应以及响应变化趋势,初步构建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理论框架。第三部分:分析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相应过程及其驱动因素。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发展过程的梳理,着重把握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相互作用的特征,指出资源禀赋、交通条件改善、“外力”开发、国家投资以及对外开放是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第四部分:系统研究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制。从区域城市发展道路、模式、路径、动力机制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入手,系统研究了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化模式转变、城市体系调整、近域城市整合、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以及外向化城市培育等对区域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驱动机制与响应方式,并初步建立起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动力体系。第五部分:提出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趋势与路径。对东北地区近年来城市化空间变化的产业结构效应进行评价。基于产业结构的整合化、知识化、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前言  11-13
第一章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研究背景  13-25
  第一节 城市与区域日趋整合发展  13-16
    一、城市区域化与城市功能扩散  13-14
    二、区域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14-15
    三、城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  15-16
  第二节 区域产业-空间结构重塑  16-18
    一、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  16
    二、产业空间布局的集群发展  16-17
    三、区域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的重构  17-18
  第三节 区域城市化的滞后约束  18-20
    一、限制要素流转与产业集聚  19
    二、抑制需求拉动与结构转换  19-20
    三、加剧城乡“二元”发展格局  20
  第四节 城市化响应产业结构演变与“东北再造”  20-25
    一、态势诊断:城市化与工业化畸形发育  20-22
    二、必然趋势: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  22-23
    三、路径选择:城市化响应产业结构演变  23-25
第二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理论分析  25-40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概念界定  25-26
    一、城市化  25
    二、产业结构演变  25-26
    三、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  26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过程  26-29
    一、前工业化时期城市的离散式发展  26-27
    二、工业化时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27-28
    三、后工业化时期城市结构与功能高级化  28-29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  29-31
    一、城市与区域的互动强度变化  29-30
    二、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的互动强度变化  30-31
  第四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形态  31-33
    一、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变化  31-32
    二、产业结构更新与城市职能地域形态调整  32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优化  32-33
  第五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效应  33-37
    一、产业结构演变对城市化的推动效应  33-34
    二、城市化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反馈效应  34-37
  第六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变化趋势  37-40
    一、产业结构整合化与区域空间地域重组  37
    二、产业结构知识化与城市功能空间优化  37-38
    三、产业结构服务化与城市核心区功能升级  38
    四、产业结构生态化与区域生态空间构建  38-39
    五、产业结构国际化与区域外向型地域建设  39-40
第三章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过程及其驱动因素  40-51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过程  40-46
    一、自然经济发展与早期城镇发育阶段(1860 年以前)  40
    二、近代工业结构形成与城市兴起阶段(1860 年-1948 年)  40-43
    三、重工业基地建设与城镇体系形成发展阶段(1949 年-1978 年)  43-44
    四、现代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结构调整阶段(1979 年-至今)  44-46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变化的驱动因素  46-51
    一、资源禀赋:响应变化的基础  46-47
    二、交通发展:响应变化的支撑  47-48
    三、“外力”开发:响应变化的历史作用  48-49
    四、国家投资:响应变化的“源”动力  49
    五、外贸外资:响应变化的新型驱动  49-51
第四章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制  51-92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演进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51-57
    一、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过程的模型分析  51-52
    二、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过程的实证分析  52-57
  第二节 城市化模式转变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57-62
    一、城市发展模式变化促动产业发展平台转换  57-59
    二、城市化多元动力形成推进产业结构更新  59-62
  第三节 区域城市体系演变与城镇产业有序分工  62-69
    一、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强化产业整合发展  62-66
    二、城镇职能体系变化推动城市产业合理分工  66-69
  第四节 近域城市整合与区域产业合理分布  69-75
    一、城市整合的形成推动城市间产业互补  69-72
    二、近域城市整合强化城市产业竞争力  72-75
  第五节 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变化  75-84
    一、城市空间地域优化驱动产业结构升级  75-81
    二、城市新区开发支撑城市产业层次优化  81-84
  第六节 外向化城市发展与区域产业国际化  84-92
    一、外向化地域培育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国际化  84-86
    二、城市职能外向化拉动区域国际产业分工  86-92
第五章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趋势与路径  92-124
  第一节 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功能的重新定位  92-94
    一、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功能重塑的新型环境  92
    二、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功能优化的现实依托  92-93
    三、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功能重塑的战略选择  93
    四、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功能优化的重新定位  93-94
  第二节 城市群(带)培育与区域增长平台搭建  94-99
    一、培育“三群一带”区域空间结构体系  94-98
    二、构建城市群(带)整合发展的协调机制  98-99
  第三节 大都市区构建与城市区域化推进  99-106
    一、大都市区空间构建与功能地域重组  100-104
    二、大都市地域空间调控策略  104-106
  第四节 城市职能结构与功能空间地域优化  106-111
    一、城市职能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106-109
    二、城市功能空间地域重组  109-111
  第五节 “典型地域”空间优化与聚合能力增强  111-116
    一、资源型地域的空间整合  111-114
    二、边境地域的空间体系优化  114-116
  第六节 “整合空间”培育与城乡互动发展  116-120
    一、培育“圈层”、“点-轴”整合空间  117-118
    二、城乡互动整合的实现路径  118-119
    三、城乡整合的支撑体系构建  119-120
  第七节 区域“整合通道”与生态空间体系构建  120-124
    一、区域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整合通道建设  120-122
    二、区域生态地域与空间体系构建  122-124
结论  124-127
  一、基本结论  124-125
  二、主要贡献  125-126
  三、遗留问题  126-127
参考文献  127-131
后记  131-132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132

相似论文

  1. 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TU972.2
  2.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3.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4. 东北雨养农业区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研究,S513
  5. 苏州市“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研究,D669.3
  6.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机制研究,F301
  7. 离石气温变化及城市化影响初步分析,P467
  8. 城市化进程中征地拆迁补偿模式及其改革的探析,F301
  9. 城市化视角的东乡族流迁人口宗教生活考察,B968
  10. 产业升级背景下东莞小城镇空间发展对策研究,TU984.113
  11. 沈阳市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优化研究,G526
  12. 农民城市化视角下的江苏省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研究,F299.27
  13. 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F299.2;F224
  14.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心理问题研究,B844.3
  15. 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黑人居住隔离问题研究,K712
  16. 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研究,G122
  1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救助体系研究,F323.89
  18. 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F812.7
  19. 浦东新区外籍人口集聚与国际社区建设,C92-05
  20. 工业化、制度因素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F299.2
  21. 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P53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 > 中国 > 地方城市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