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作 者: 戚萍
导 师: 周海波
学 校: 青岛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胡适 进化论 文学史观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文学的发展是否有其自身规律,一直是文学史家们十分关注并努力探讨的问题,文学史观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文学事实的认定和价值评判,胡适提出的“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论是一种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它的立论基础植根于中国传统文论中朴素的文学史观,契合了中国文学发展中“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绝艺”和“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文学实际;另一方面,受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思潮和新文学运动的双重影响,被胡适运用西方进化论进行了改造,完成了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异质对接,成为主导当世并影响后世的重要文学史观之一,也成为20世纪文学史研究重大的学术命题之一。进化论文学史观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格局影响巨大,但在理论形态上并未达到完善和精致的程度,还存在着种种的缺陷。随着时代发展,其局限性愈来愈成为文学史研究中的瓶颈。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进化论文学史观的实质是以先入为主的理论预设替代了文学史事实的价值判断,以科学理论的某种机械性遮蔽了文学发展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忽视了文学演进中的特殊性和民族性,而过分强调了一致性和时代性。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进化论文学史观在建立文学史民族品格方面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状况,文学进化论在白话、文言二元对立中走了一条绝对白话,不容文言继承的思路,从而隔断了中国文学几千年的语言传统。文学史如何在世界话语氛围中做出中国化的独特言说,关键是对中国文学民族精神的个体性有明确的认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是有自身规律和特点的,文学进化论可以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文学史阐释方式,而不能完全左右文学史研究的方向和格局。

全文目录


引言  5-7
第一章 进化论文学史观的社会文化背景  7-12
  1.1 传统文学史观的嬗变  7
  1.2 进化论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7-9
  1.3 胡适的文学进化论思想  9-12
第二章 进化论与胡适文学变革设计的新思路  12-18
  2.1 文学进化论思想的初步形成  12
  2.2 文学进化论思想的系统化  12-15
  2.3 关于文学进化观的四个层面  15-18
第三章 胡适对白话小说的关注与研究  18-24
  3.1 短篇白话小说是文学进化的必然现象  18-20
  3.2 白话小说进化的三个要件  20-24
    3.2.1 白话语言艺术的运用  20-21
    3.2.2 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  21-22
    3.2.3 新的美学观的建立  22-24
第四章 胡适进化论文学史观的现代意义  24-27
  4.1 文学观念方面  24-25
  4.2 文体形式方面  25-26
  4.3 价值评判方面  26-27
第五章 对进化论文学史观理论偏颇的探讨  27-31
  5.1 对非主流声音的思考  27-28
  5.2 文体类型之间不存在绝对进化  28-29
  5.3 文学进化论下文学民族性的缺失  29-31
结论  31-33
参考文献  33-35
发表论文  35-36
致谢  36-37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37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37

相似论文

  1.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当代启示,G633.3
  2. 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研究,K263
  3. 《努力周报》时评专栏研究,K261
  4. 论翻译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I206.6
  5. 浅析王国维的文学观,I206.5
  6. 严复启蒙思想初探,B256
  7. 康有为社会变革思想探析,B258
  8. 胡适翻译思想研究,H059
  9. 伍尔夫诗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I206.6
  10. 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I206.6
  11. 救心与救世:章太炎应用佛学研究,B948
  12. 柳诒徵史学思想研究,K092
  13. 胡适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研究,G219.29
  14. 自由曲面空间结构几何及拓扑形态创构,TU399
  15. 大鼠皮质脊髓束与红核脊髓束定位损伤后的蛋白组学研究,R651.2
  16. 胡适儒学观研究,B26
  17. 两位自由主义学者——胡适与周作人,I206.6
  18. “咦咦”之声中的浮世悲欢,I207.42
  19. 颠覆与重构:论胡适的新文学史观,I206.6
  20. 王瑶文学史观研究,I209
  21. 论铃木虎雄的赋史研究,I31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