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主要耗能行业能源效率及节能潜力分析
作 者: 汪宏韬
导 师: 潘克西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关键词: 节能经验 耗能行业 能源消费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
分类号: F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8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节能减排是关系民族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大计,是缓解资源供给、环境污染、国家安全等诸多压力的重要途径。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突破三十亿吨标煤,比1980年增长了4.1倍,远超发达国家同期增幅。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高度集中在特定部门和特定行业,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在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促使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节节攀高,是推高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动因。本文在总结发达国家节能经验和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相关理论与方法,依次分解了中国2000-2008年国家、工业及制造业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系统研究了行业层面能源消费变化机理,重点分析和探讨了电力行业电源结构、能效指标、技术发展趋势及节能潜力。全文共有五章,按照内容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基础原理部分、实证分解部分、案例研究部分。基础原理部分涵盖论文前三章,是全文的基础与依托。这一部分阐述说明了全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观点与后续研究,集中展示了方法综述和前人成果,系统梳理了复旦能源团队研究进展,详细总结了美英日等国在管理机构与体制、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节能资金来源等层面的节能作为,对比分析了中国实践的不足与国情差别,为后续分解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案例分析进行了铺垫。实证分解部分涵盖论文的第四章,是全文的重点与核心。在阐述过去三十年产业发展阶段与能源消费特征的基础上,这一部分利用对数化迪氏指数分解法将中国、工业及制造业2000-2008年能源消费分解成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以及能源强度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层面上,工业的效应特别显著,远超过其它五大行业;工业部门层面,制造业的效应特别显著;而制造业能源消费的分解效应主要集中显现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统计发现,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耗能行业消耗了制造业全部用能的70%以上,创造价值却仅有制造业全部增加值的25%。可见,工业内不全是高能耗、低产出的产业,调整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可能成为节能减排新思路。案例研究部分涵盖了论文的第五章,是全文研究的延续与深化。统计发现,过去三十年,中国一次能源电化比例与能源强度、碳强度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鉴于电力行业的基础性与重要性,这一部分以电力行业为落脚点,详细阐述了我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能效指标、技术进展及节能潜力。先进燃煤发电将成为我国电力行业今后发展的基础与依托,也是我国降低能源强度、减少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未来,电力行业节能需要以系统的视角审视资源、转换、输送以及利用环节,只有做到统筹兼顾、才能实现综合提升。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1 绪论 8-13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8-10 一、选题背景 8-10 二、研究意义 10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观点 10-13 一、研究方法与全文思路 10-11 二、主要观点与后续研究 11-13 2 理论综述与团队研究 13-19 2.1 理论综述 13-16 一、因素分解方法 13-14 二、能源效率研究 14-16 2.2 团队研究 16-19 3 发达国家先行经验与中国实践 19-27 3.1 发达国家先行经验 19-25 一、美国 19-21 二、英国 21-23 三、日本 23-25 3.2 中国实践 25-27 4 基于LMDI的中国行业能耗分解研究 27-40 4.1 产业发展阶段与能源消费特征 27-30 一、1978-1984年,二产比重下降、能耗增长缓慢 27-28 二、1985-1991年,轻工产能扩张、能耗增长较快 28 三、1992-2000年,工业走向重化、能耗波动较大 28-29 四、2001-2009年,重化工业超常、能源消费剧增 29-30 4.2 模型建立与统计数据 30-31 4.3 能耗分解与结果分析 31-39 一、中国能源消费分解分析 31-34 二、工业能源消费分解分析 34-36 三、制造业能源消费分解分析 36-39 4.4 结论与分析 39-40 5. 主要耗能行业能源效率分析——以电力行业为例 40-49 5.1 电力行业与国家能效联系:一次能源电化比例曲线 40-42 5.2 我国电力行业能源效率分析 42-45 一、我国电力生产结构概况 42-43 二、电力行业主要能效指标分析 43-45 5.3 我国燃煤发电技术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 45-47 一、我国燃煤发电技术的历史变迁 45-46 二、我国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46-47 5.4 关于电力行业节能的建议 47-49 参考文献 49-51 后记 51-52
|
相似论文
- 基于低碳发展理念的浙江省能源消费特征研究,F205
-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F206;F124
- 辽宁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F127;F206
- 我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与地区差异研究,F224
-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X24
- 能源约束下湖北省工业结构调整研究,F427
- 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的能源、经济、环境效益研究,S216.4
- 我国工业部门能源需求变动的实证分析,F224
- 混沌时间序列分析下江苏—西部联动能源系统的研究,F224
- 保定市电力客户服务中心能源竞争策略研究,F426.6
- 上海市能源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F124.5
- 中国能源效率分析,F426.2
- 我国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F206;F124
-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F124;F206
- 生产分割视角下中国外贸的能耗效应研究,F752
-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费研究,F124;F206
- 城区清洁能源替代政策的影响评估,F426.2
- 陕西省能源消费及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F426.2;F127
- 我国居民能源消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224
-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性研究,F124;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能源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