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经皮后凸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与单纯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 者: 彭科
导 师: 王冰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脊柱外科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术 脊柱转移性肿瘤
分类号: R7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并与单纯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疗法对比,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经皮后凸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组与单纯经皮后凸成形术组手术前后影像学改变。分析经皮后凸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组与单纯经皮后凸成形术组骨水泥外渗率和分布类型及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或单纯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78例,通过资料整理,筛选资料完备的病例65例,共计102节椎体为研究对象,其中PKP联合RFA组34例,61节椎体;PKP组31例43节椎体。了解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像学改变和骨水泥渗漏情况。评测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WHO疼痛缓解标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0DI)比较及随访时间为术前,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所得据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数字X光片上测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椎体上下终板平行线交点的夹角)矫正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病椎矫形情况。科内会诊评阅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资料,分析两组病例骨水泥的外漏情况。确定有无骨水泥外漏及各属于哪种类型,采用R×C列联表X2检验分析。结果1.VAS评分情况PKP联合RFA组术前VAS评分为为7.81±0.61,术后1天为3.10±0.51,术后1周、1月、3月、6月分别为2.38±0.29,2.49±0.36,2.59±0.37,2.63±0.29,术前术后采用t检验(P<0.05),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各时间点采用方差分析(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认为患者PKP联合RFA术后6个月内疼痛缓解情况稳定;PKP组术前VAS评分为7.50±0.88,术后1天为3.72±0.41,术后1周、1月、3月、6月分别为2.37±0.36,2.59±0.39,2.47±0.23,3.48±0.33,术前术后采用t检验((P<0.05)疼痛缓解明显,术后1周、1月、3月各时间点采用方差分析(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认为患者PKP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情况稳定。术后6月采用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患者术后6月较前3月疼痛加重。两组术后术后1天、1周、1月、3月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6月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WHO疼痛缓解评分情况WHO疼痛缓解评分:PKP联合RFA组有效率:术后1天82.3%(28/34),术后1周91.2%(31/34),术后1月87.5%(28/32),术后3个月87.1%(27/31),术后6个月86.7%(26/30)。PKP组效率:术后1天80.6%(25/31),术后1周87.1%(27/31),术后1月86.7%(26/30),术后3个月83.3%(25/30),术后6个月60.7%(17/28)。术前术后采用t检验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术后1天、1周、1月、3月评分经独立样本两率值比较的z检验,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6月评分经独立样本两率值比较的z检验,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ODI情况PKP联合RFA组术前ODI为71.15±0.83,术后1天为58.82±0.59,术后1周、1月、3月、6月分别为41.55±0.51,41.59±0.64,43.67±0.89,46.47±0.47,术前术后采用t检验(P<0.05),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显著;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天与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各时间段比效,OD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各时间段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可以认为PKP联合RFA术后6个月内患者日常活动功能改善稳定。PKP组术前ODI为69.81±0.59,术后1天为58.06±0.82,术后1周、1月、3月、6月分别为42.63±0.69,42.01±0.63,43.46±0.54,57.69±0.69,术前术后采用配对t检验(P<0.05),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显著;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天与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各时间段比效,OD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各时间段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可以认为患者术后6个月内患者日常活动功能改善稳定。两组术后6月ODI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影像学改变情况PKP联合RFA组病椎术前前缘高度为19.5±1.5mm,中部高度为25.4±1.1,Cobb角术前为25.1±5.0°。PKP组病椎术前前缘高度为19.1-1.4mm,中部高度为25.2±1.0,Cobb角为23.2±3.8°;PKP+RFA组病椎术后前缘高度为25.7±1.2mm,中部高度为29.7±1.3,Cobb角为10.7±2.8°,PKP组病椎术后前缘高度为23.0±1.5mm,中部高度为27.0±1.2,;Cobb角为17.6±2.5.°。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术后与术前比效,PKP+RFA组及PKP组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与术前比效,PKP+RFA组及PKP组椎体中部高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PKP+RFA组与PKP组比较,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有显著差异(P>0.05)。PKP+RFA组与PKP组比较,术后椎体中部高度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与术前比效,PKP+RFA组及PKP组Cobb角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PKP+RFA组与PKP组比效,Cobb角有显著差异(P>0.05)。5骨水泥渗漏情况PKP联合RFA组骨水泥外渗率为21.3%,单纯PKP组骨水泥外渗率为44.6%,采用R×C列联表X2检验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PKP+RFA组骨水泥外漏率及c型、d型外漏率均低于单纯PKP组。结论PK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瘤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杀灭肿瘤,明显改善患者活动功能,相对于单纯PKP治疗止痛效果更加持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PK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瘤相比单纯PKP治疗可以更好的恢复病变椎体高度,增强椎体强度,提高脊柱的稳定性。PKP联合RFA相比单纯PKP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更好的降低骨水泥外渗率,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变化,R541.75
  2.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与递进式个体化心房基质消融术治疗房颤结果对比研究,R541.75
  3. 射频消融术引起心肌损伤的临床评价及比较普通射频消融导管与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对心肌损伤的影响,R541.7
  4. 射频消融术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疼痛性骨转移瘤的临床研究,R738.1
  5. 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对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R541.75
  6.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研究,R738
  7. 针刺与局部麻醉用于慢性鼻炎下鼻甲肥大射频消融术的对照研究,R765.21
  8.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估,R766
  9. P波变化对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R541.75
  10. 房颤经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R541.75
  11. 与电生理介入技术相关的心房解剖标志的64排CT特征的初步研究,R541.7
  12. 不同的知情同意告知方式对心脏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R473.5
  13. 子宫肌瘤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R737.33
  14.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征性分析,R541.7
  15. 精确引导下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R687.3
  16. 立体心电图P环运行状况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R541.75
  17. 射频消融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R541.7
  18. 射频消融对活体动物肢体长骨的损毁及其修复过程的基础研究,R738
  19. 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R735.9
  20.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R541.7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运动系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