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际视野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模式的选择研究
作 者: 李泽聿
导 师: 高长春
学 校: 东华大学
专 业: 世界经济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技术联盟 发展模式
分类号: F1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总量和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双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单纯地依靠生产要素的量的增加来实现;二,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三,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这一趋势必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提高国家竞争力、追赶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自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以来,产业技术联盟合作越来越受多地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将产、学、研组成的产业技术联盟视为国家产业科技创新的圭臬,竭尽全力推进本国以及与其他国家大型企业、著名高校、研究机构、金融资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今,产业技术联盟合作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范式;是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本文从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联盟这一组织形式的本质为起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技术联盟合作的定义、产业技术联盟的组建原则、创新机理、类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交易费用理论、资源理论与三重螺旋理论对产业技术联盟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将美国、日本这两个历史上开展新兴产业技术联盟合作最成功国家的产业技术联盟合作的发展历程、模式与机制的梳理、归纳和比较,总结出了值得我国借鉴的“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的先进经验;再次,对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之后,运用DEA模型建立相应指标对过去50年来“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的产业技术联盟创新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的现实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应采取的发展模式以及相应的机制构建给出了建议。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目录 9-11 第1章 绪论 11-17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2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与评述 12-15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13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15 1.2.3 简要评述 15 1.3 本文研究思路、结构与方法 15-17 1.3.1 研究思路 15 1.3.2 本文结构 15-16 1.3.3 研究方法 16 1.3.4 主要创新点 16-17 第2章 战略新兴产业技术联盟相关理论 17-25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涵义 17-18 2.2 产业技术联盟的涵义 18-21 2.2.1 产业技术联盟相关概念界定 18-19 2.2.2 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的基本原则 19-20 2.2.3 产业技术联盟的创新机理 20-21 2.3 产业技术联盟理论基础 21-24 2.3.1 交易费用理论 21-22 2.3.2 资源基础理论 22 2.3.3 产学研——"三重螺旋"理论 22-24 2.4 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模式与机制的关系 24 2.5 本章小结 24-25 第3章 美、日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模式与机制的历史分析 25-40 3.1 美国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历史考察 25-30 3.1.1 美国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历程与政策演进 25-28 3.1.2 美国产业技术联盟的典型模式 28-29 3.1.3 美国产业技术联盟典型机制设计 29-30 3.2 日本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历史考察 30-36 3.2.1 日本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历程与政策演变 30-33 3.2.2 日本产业技术联盟的典型模式 33-35 3.2.3 日本产业技术联盟的典型机制设计 35-36 3.3 比较与启示 36-39 3.3.1 美、日两国发展产业技术联盟合作共同的成功经验 36-37 3.3.2 美、日两国发展产业技术联盟合作的不同之处 37-38 3.3.3 美、日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模式的归纳 38-39 3.4 本章小结 39-40 第4章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模式的选择分析 40-58 4.1 不同发展模式下产业技术联盟创新有效性的度量 40-44 4.1.1 方法的选择 40-42 4.1.2 数据的来源 42 4.1.3 指标的构建 42 4.1.4 结论及解释 42-44 4.2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联盟的SWOT分析 44-54 4.2.1 优势分析 44-48 4.2.2 劣势分析 48-51 4.2.3 机遇分析 51-53 4.2.4 威胁分析 53-54 4.3 我国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模式的选择 54-56 4.3.1 外部视角:基于对国外发展模式的借鉴 54-55 4.3.2 内部视角:基于对国内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现实 55-56 4.3.3 我国的选择 56 4.4 本章小结 56-58 第5章 对策和建议 58-61 5.1 战略新兴性产业技术联盟创新的引导机制 58 5.2 战略新兴性产业技术联盟创新的激励机制 58-59 5.3 战略新兴性产业技术联盟创新的保障机制 59-60 5.4 战略新兴性产业技术联盟创新的协调机制 60-61 参考文献 61-64 附录一:开展试点工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联盟名单 64-66 附录二:DEA方法的数学解释 66-70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研究情况 70-71 致谢 71
|
相似论文
- 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G812.4
-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 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中的应用研究,F552
- 南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259.27
- 新疆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研究,F224
- 基于生态经济发展下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TU982.29
- 国内非区域核心城市高铁站区空间结构及形态要素研究,TU984.113
- 基于产业集群的港口经济发展模式研究,F552
- 唐山港曹妃甸港区集装箱码头发展战略研究,F552.7
- 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组织研究,F426.63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F123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理论及模型研究,F224
- 京唐港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552.7
- 苏南地区生态农村发展模式探讨,X321
- 辽宁省青少年女子网球队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G845
-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和布局研究,F426.4
- 社会转型期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发展模式研究,C924.21
- 我国设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F224
- 安徽中部地区城市群范围界定及其空间发展模式研究,TU984.113
- 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F426.8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技术发展与革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