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吕柟哲学思想研究

作 者: 宋艳芳
导 师: 雷健坤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吕柟 泾野子内篇 格物致知 
分类号: B248.9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研究吕柟的学者越来越多,但就他的学术思想特质和所属学派,还存在不少争议。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思想进行梳理,探究他的思想特质。第一,理气观,吕楠认为理、气、性不分离,理和性贯穿于“气”之中,“理”是从人事中产生的,所以“通人则通天地”,天命也只是个气,和气为一体,把气和人事放到最高位置。第二,人性论,吕柟认为人性论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为人们能为善去恶确立一个前提和根据,使人们相信人性本善,相信自己可以也应该为善去恶,没有为什么,就像宗教信仰一样,并不需要繁琐的推理论证,所以,他赞同先秦的人性说,对宋代张载、二程等人的人性论有所批判。第三,格物致知,他认为格物在随时随处格,凡念虑所起,身之所动,事之所接皆是,皆要穷尽其理,格物要“远取诸物”,还要“近取诸身”。格物要尽量多格,也要有侧重点,拣每个人的不足处格。大家都不足的是嫌贫爱富,解决的办法是甘贫少欲。他认为致知和格物是一个过程,德性之知来自闻见之知,从闻见之知处做,更具操作性。第四,知行观,吕柟同意王阳明的真知必行、行后方才算知、不知不行、知行联系密不可分等观点,但是他始终强调知先行后的顺序,实质强调的是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因为王阳明认为致良知才是根本。他对王阳明“致良知”的批评,主要因为它太混沦,没有针对性,不能因人而施,容易误导人。第五,戒惧、慎独、致曲工夫。吕柟认为它们是侧重于内心的格物,是于“念虑之所起”处格物,和格物致知是一个工夫,是格物致知的关键点。第六,格物致知的目的:成。仁是做好格物致知之后的结果和目标,在他看来仁是“好问好察”、“以能问于不能”、“浑然与物同体”和“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体验和境界。总之,吕柟在坚守程朱理学思想的同时,又对其批判;在批判阳明学派的同时,又和他有不谋而合之处;为学方法上,他倾向于朱熹、程颐-类时时处处存心不放、在日常生活中踏踏实实格物致知,逐渐积累进而上达的为学路线,但他又十分欣赏程颢、尹彦明等人舒展的、圆融洒落的自由境界,对朱熹和程颐严毅敬畏的形象颇多微词,他希望在他给人的感觉是后者,但是背后的工夫是前者,试图将两者和谐的融为一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9ABSTRACT  9-11引言  11-12第一章 生平及学术背景  12-16  1.1 生平  12  1.2 学术背景  12-16    1.2.1 程朱理学的僵化和阳明学派的兴起  12-13    1.2.2 程朱理学家对理学的调整  13-14    1.2.3 吕柟面对现状的态度和任务  14-16第二章 理气观和人性论  16-22  2.1 理气观  16-19    2.1.1 理是气发展的结果  16-17    2.1.2 理、气不分离  17-19  2.2 人性论  19-22    2.2.1 性、气不分离  19    2.2.2 人性论问题的意义所在  19-22第三章 格物致知工夫  22-41  3.1 格物  22-28    3.1.1 格物的含义  22-25    3.1.2 格物的方法  25-28  3.2 致知  28-30    3.2.1 致知和格物为一  28    3.2.2 德性之知和闻见之知  28-30  3.3 知行观  30-36  3.4 慎独、戒惧、致曲工夫  36-38  3.5 格物致知的目的  38-41结语  41-43参考文献  43-45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5-46致谢  46-47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7-49

相似论文

  1. 澳洲坚果干燥特性及力学特性研究,S664.9
  2.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3. 孔子忠恕思想初探,B222
  4. 当代我国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与对策研究,R-05
  5. 朱子与阳明格物致知说之比较,B244.7
  6. 宋仁宗朝台谏政治之研究,K244
  7. 火麻仁种质资源初步研究,S567.239
  8. 薏苡仁多糖提取、纯化及流变学特性和抗氧化研究,R285
  9. 胡宏哲学思想析要,B244.99
  10. 安仁话语法特点研究,H17
  11. A.索尔仁尼琴作品中人性和个性的反映,I512
  12. 酸枣仁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其活性的研究,TQ461
  13. 黄景仁诗歌意象研究,I207.22
  14. 契丹萧太后与北宋刘太后之比较研究,K246.1
  15. 孟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保护,X2
  16. 论杨时的理学思想,B244
  17. 宋仁宗与佛教关系研究,K244
  18. 名臣之后——范纯仁研究,K244
  19. 儒道美学思想在影视剧中的渗透,J905
  20. 吕柟哲学思想研究,B248.9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明代哲学(1368~1644年)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