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近年来,射频消融术治疗恶性肿瘤以其微创,安全,疗效可靠从而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疗工作者及患者的认可,尤其在治疗肝脏肿瘤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少学者临床上应用射频消融治疗肺癌、肾癌,也取得了较好效果。胰腺癌是一种病情凶险、治愈率低、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在美国已成为消化道肿瘤致死原因的第2位,中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统计我国1988~ 1997年胰腺癌发病率接近欧美国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病人生活质量差,是胰腺癌的特点。世界范围的综合资料显示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5%或更低,是预后最差的消化道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因早期诊断困难,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已无手术机会。因此姑息性手术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能否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成为近年来医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通过临床研究来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晚期胰腺癌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本人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所参与32例晚期胰腺癌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均经CT或MRI结合CA199证实为晚期胰腺癌,术中探查均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或已有肝转移,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胰腺癌。整理分析其临床资料,男性22例(68.75%),女性10例(31.25%);平均年龄63岁;腹痛24例(75%),黄疸4例(12.5%),腹痛合并黄疸4例(12.5%);胰头癌24例(75%),胰体尾癌8例(25%);肿瘤最大者5×6cm,最小者3.4×3.6cm,平均4.3×4.5cm;其中8例合并肝转移(25%);术前合并糖尿病16例(50%);32例患者均开腹术中行胰腺癌射频消融,对伴随肝转移的8例患者,术中同时行肝转移瘤射频消融; 24例胰头癌患者中22例术中射频消融术后立即行胃空肠吻合加胆肠吻合,1例术中射频消融术后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1例术中射频消融术后行胆囊空肠吻合,1例胰颈体癌患者术中射频消融术后行胰颈体切除,胰尾空肠吻合。术后均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高营养及抗生素等处理,待血尿淀粉酶及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正常、量减少(<10ml)后开始进食,拨出腹腔引流管。通过观察患者术后血糖变化情况、血淀粉值、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及引流量、腹痛改善情况、术后CT变化、CA199变化情况、术后生存时间,临床分析研究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1术后患者血糖变化情况:32例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其中16例术前已证实合并糖尿病,通过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空腹血糖值进行比较(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后静脉补充高营养时糖胰比按3:1配比,不合并糖尿病的按6:1配比),32例患者术后血糖都有升高,后逐渐下降,考虑为应激反应。16例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后7天后空腹血糖均可降至术前水平;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后7天后血糖较术前有轻微的升高,均可经皮下注射胰岛素得到良好控制,并且胰岛素的用量较术前无明显增多。临床数据分析如下(?x±s):术前空腹血糖(6.6±1.7),术后第1至7天空腹血糖分别为(11.99±3.8)、(11.2±2.9)、(10.1±3.5)、(9.9±3.2)、(9.3±3.4)、(8.1±2.7)、(6.7±1.3).术后并未引糖尿病的发生。2观察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血淀粉酶、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及引流液引流量:临床数据分析如下(?x±s):术前空腹血淀粉酶(113.25±176.81),术后第1、3、5、7天血淀粉酶值分别为(119.00±108.57)、(44.25±11.41)、(38.625±12.68)、(25.625±21.51);术后第1、3、5、7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分别为(1911.875±3951)、(321±306.43)、(146.625±167.42)、(129.5±224.19)。术后8(25%)例发生一过性血淀粉酶值升高,23例(71.875%)发生一过性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升高,术后第一天腹腔引流液最多为450ml,均未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目标值很快将至正常,引流液引流量也迅速减少,术后最长拔管时间30天,最短拔管时间7天,平均拔管时间为11.3天,中位拔管时间9.5天,没有观察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生。3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本组28例(87.5%)患者术前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和或腰背部疼痛。均采用数字分析法(NRS),其中轻度4例(14.29%),中度12例(42.86%),重度12例(42.86%)。经射频消融治疗后,除3例疼痛缓解不明显外,25患者疼痛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总缓解率89.3%,另外术前有13例需用药物止痛的患者,术后10例停用止痛药,1例减少止痛药服药计量。临床数据分析如下(?x±s):术前患者疼痛分数(5.5±1.81),术后(1.63±0.86)4观察患者术后影像学变化:复查CT显示胰腺肿瘤射频消融区域呈坏死后炎症改变,增强扫描肿瘤部位强化较术前明显减弱。5肿瘤标志物CA199的变化:本组患者术前CA199均有升高,术后复查全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8例(25%)降至正常范围(《37u/L)。临床数据分析如下(?x±s):术前CA199(721.4±315.3).术后CA199(184.2±290.77)6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除上述8例患者术后发生一过性血淀粉酶值升高,23例患者发生一过性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升高,1例(3.125%)患者发生胰瘘,1个月后痊愈,此患者为胰颈体癌,射频消融术后行胰颈体切除,胰尾空肠吻合;1例(3.125%)发生胆瘘(见图3),患者为胰头癌,未行胆肠吻合,术中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1例(3.125%)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胰头钩突癌,术中行胆囊空肠吻合,未行胃空肠吻合。7术后患者生存情况:1例患者于术后15天死于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于术后一个半月死于腹腔内严重感染,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个月、3个月因全身广泛转移,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余28例均存活6个月以上,最长1例已存活15个月。结论:通过临床观察32例经射频消融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证明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胰腺癌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只要术中准确定位,避免对大血管和胰胆管直接消融,同时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措施,如加做胆肠、胃空肠吻合,术后加强对症处理和保证引流通畅,多不会造成严重并发症。本组3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显示术后患者CA199下降,疼痛明显缓解,生存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近期治疗效果尚可,但远期治疗效果欠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