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IHHN、T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TSV结构蛋白VP1、VP3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 者: 李明
导 师: 费荣梅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 桃拉综合征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VP1 VP3 蛋白相互作用
分类号: S9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桃拉综合征(Taura Syndrome, TS)是一种严重危害对虾养殖的病毒病,它是由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 TSV)引起的。TSV的主要宿主是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细角对虾(P. stylirostris),并且具有高爆发率和致死率。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也是严重危害对虾养殖的一种病原体,主要宿主是红额角对虾(Penaeus stylirostris),其宿主也十分广泛。本文主要对江苏地区对虾TS和IHHN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为了研究江苏地区的TSV和IHHNV的流行情况,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江苏省盐城、连云港等地的对虾养殖场,及南京市市场上的对虾和其他虾种进行为期2年的采样,共采样718尾,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发现,无论是在市场还是养殖场的对虾都没有TSV的检出;而检测IHHNV时,则是虾体没有出现明显的病变,但在对虾机体内IHHNV却广泛存在,718尾样品中有144尾检出IHHNV存在,阳性率为20.0%。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IHHNV携带率较高,其他虾种检出率较少;6月份、7月份、10月份对虾的IHHNV检出率较高,而相对寒冷的冬季,12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IHHNV的检出率较低。TSV的主要结构蛋白有三个,分别为VP1(55kD),VP2(40kD)和VP3(24kD)。本文对桃拉病毒结构蛋白VP1和VP3分别进行表达,并对这两个结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根据TSV中国株ZHZC3的全基因组序列,对VP1,VP3分别设计扩增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了扩增。再将目的基因与pColdTMTF载体连接,分别构建高效表达重组载体pCold-VP1、pCold-VP3.将重组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而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均为上清表达。融合蛋白pCold-VP1、pCold-VP3经His-TrapTMHP纯化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并未有颗粒状物质出现。根据桃拉病毒中国株ZHZC3的全基因组序列,对VP1进行重新设计扩增引物,扩增后与pGEX-4T-3载体连接,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将表达后的融合蛋白与用pCold-VP3融合蛋白,进行pull down试验,结果表明,结构蛋白VP1和VP3之间,并无明显相互作用。
|
全文目录
摘要 8-10ABSTRACT 10-12第一篇 文献综述 12-38 第一章 桃拉综合征病毒的研究进展 12-28 1 引言 12 2 桃拉病毒的发现 12-13 3 病原学 13-14 4 流行病学 14 4.1 宿主动物 14 4.2 传播途径和机制 14 5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4-15 6 诊断 15-18 6.1 传统方法 15-16 6.2 免疫学方法 16-17 6.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7-18 7 桃拉综合征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18-21 7.1 基因结构 18-19 7.2 基因的多样性 19-21 7.3 基因表达 21 8 小结 21-23 参考文献 23-28 第二章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的研究概况 28-38 1 引言 28 2 病原学 28-29 3 流行病学 29-30 3.1 宿主动物 29 3.2 传播途径 29-30 4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30-31 5 诊断 31-34 5.1 传统方法 31-32 5.2 免疫学方法 32 5.3 分子生物学方法 32-34 参考文献 34-38第二篇 实验研究 38-82 第三章 桃拉综合征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38-56 1 材料 39-40 1.1 参考毒株 39 1.2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39 1.3 试剂 39 1.4 主要仪器设备 39-40 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40 1.6 引物设计 40 2 方法 40-45 2.1 样品的处理 41 2.2 病毒核酸的提取 41-42 2.3 TSV的检测 42-44 2.4 IHHNV的检测 44-45 3 结果与分析 45-51 3.1 TSV的检测结果 45-47 3.2 IHHNV的检测结果 47-51 4 讨论 51-53 参考文献 53-56 第四章 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结构蛋白VP1和VP3的表达 56-70 1 材料 56-57 1.1 毒株 56-57 1.2 菌株 57 1.3 主要酶和试剂 57 1.4 主要仪器设备 57 1.5 PCR引物设计 57 2 方法 57-61 2.1 病毒总RNA的提取 57-58 2.2 RT-PCR 58 2.3 PCR产物的鉴定、回收与纯化 58 2.4 PCR产物的T/A连接 58-59 2.5 连接产物的转化 59 2.6 阳性克隆的PCR鉴定 59 2.7 重组质粒pCold-VP1/VP3的构建 59 2.8 连接产物的转化 59-60 2.9 重组质粒pCold-VP1/VP3的双酶切鉴定 60 2.10 测序分析 60 2.11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60 2.12 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 60-61 2.13 pCold-VP1/VP3重组蛋白的纯化 61 2.14 电镜观察pCold-VP1/VP3重组蛋白 61 3 结果 61-65 3.1 TSV检测结果 61-62 3.2 目的基因的RT-PCR扩增及重组质粒pCold-VP1/VP3双酶切鉴定结果 62-63 3.3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63-64 3.4 上清的纯化 64-65 3.5 pCold-VP1/VP3重组蛋白的电镜观察结果 65 4 讨论 65-68 参考文献 68-70 第五章 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结构蛋白VP1与VP3之间的相互作用 70-77 1 材料 71 1.1 毒株 71 1.2 菌株 71 1.3 主要酶和试剂 71 1.4 主要仪器设备 71 1.5 PCR引物设计 71 2 方法 71-74 2.1 病毒总RNA的提取 71-72 2.2 RT-PCR 72 2.3 PCR产物的鉴定、回收与纯化 72 2.4 PCR产物的T/A连接 72 2.5 连接产物的转化 72 2.6 阳性克隆的PCR鉴定 72 2.7 重组质粒pGEX-VP1的构建 72-73 2.8 连接产物的转化 73 2.9 重组质粒pGEX-VP1的双酶切鉴定 73 2.10 测序分析 73 2.11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73-74 2.12 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 74 2.13 Pull-Down分析 74 3 结果 74-77 3.1 目的基因的RT-PCR扩增及重组质粒pGEX-VP1双酶切鉴定结果 74-76 3.2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76 3.3 Pull-Down分析 76-77 4 讨论 77-79 参考文献 79-82全文总结 82-84附录 84-86致谢 86
|
相似论文
-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重复单元ORF94的序列差异分析及囊膜蛋白的相互作用,S945.1
- 江苏地区白斑综合征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945.1
- 卷曲螺旋蛋白52与TRAF6及其家族成员相互作用对NF-κB通路的影响研究,R363
-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S858.28
- 安徽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R512.62
- 脑心肌炎病毒VP1片段基因稳定性、原核表达及应用研究,S852.65
- 上海地区人群夜尿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R691
- 基因分型诊断在肠道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探讨,R373.2
- 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PARP-1在VDR转录调节中作用的研究,R541
- 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O的保护作用,R587.2
- 江苏省规模化猪场PCV-2流行病学调查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的防制,S858.28
- HumanCosavirus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基因组序列分析,S855.3
- 长沙市2-4岁儿童婴幼儿龋流行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R788.1
- 湖南省居民牙齿磨损及咀嚼槟榔与牙齿磨损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R781.2
- 湖南省居民楔状缺损及咀嚼槟榔与楔状缺损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R783
- APOBEC-3F和-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中定位研究,R512.62
- 云南省澜沧江下游地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R181.3
- 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就医流向影响因素研究,R197.1
- NYD-SP14基因功能的研究,Q7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学 > 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