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 者: 胡凤山
导 师: 郁仁存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郁仁存 学术思想 经验总结 内虚学说 平衡理论 气血学说 益气活血解毒方 晚期胃癌 化疗 临床观察
分类号: R2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郁仁存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工作四十余年,以其学识渊博、中西兼通、经验丰富、疗效确凿而享誉海内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的奠基人和带头人之一全面认识肿瘤要从肿瘤的病因病机开始,郁老结合自己在多年的临床观察治疗肿瘤过程中,在前人的以外邪、饮食、七情致病基础上,提出了肿瘤发病的“内虚学说”。认为肿瘤的发生虽然与外邪、饮食、七情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内虚”更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郁老指出如果机体正气充实,外在致病因素就无法侵入体内引起疾病的发生。又如正气虚弱无法驱邪外出,使邪气留于机体内,影响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的正常功能,使体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多年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郁老不断总结研究,把大量精力用于肿瘤的理论研究,郁老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是源于体内诸多方面的失衡,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失衡、增殖与分化失衡、增殖与凋亡失衡、机体免疫力与肿瘤侵袭力失衡,虚、痰、瘀、毒的盛衰在体内的失衡等。提出“平衡理论”运用于肿瘤的临床实践,深化“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内涵,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让合理的综合治疗模式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现代治疗中,西医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这些治疗对机体的影响大,尤其是手术,使机体的正常组织器官有缺失,加大了对于后续治疗的影响。郁老提出的内虚学说指导我们在治疗方面,采取的方法是在西医消除病灶,以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外,同时加大调整机体的内环境的力度,在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中药就全程参与,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郁老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四原则、四结合。四原则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原则,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原则,近期治疗与远期调摄相结合原则。四结合:中医药与手术相结合,中医药与化疗相结合,中医药与放疗相结合,中医药与生物治疗相结合。在临床中注重判断正邪的虚实,正气虚实以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以及合并疾病的病程、辅助检查结果、既往治疗情况、卡氏评分、身体一般情况作为判断,主要是根据其变化的速度及程度来说明正气的虚实情况。邪气盛衰以肿瘤生长情况、临床症状的轻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标志物及肿瘤涉及的相关部位影像的变化等作为判断,主要是根据肿瘤发展的速度及临床分期来说明邪气的盛衰情况。治疗上以平衡学说为理论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采取分阶段战略,在治疗的各个时期把握攻邪、扶正的用药比例,在随后的巩固治疗中长期辨证结合辨病用药,这样才能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在肿瘤临床中,郁老应用气血学说对肿瘤进行诊断及治疗,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具体是:气血失调与肿瘤临床的关系,气血失调包括气滞、气虚、血瘀、血虚证;气血失调及病理产物与肿瘤临床的关系,病理产物包括水湿、痰饮、瘀、癌毒。根据临床观察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都有气血失调的症状,而气血失调后,可能出现气滞、气虚、血瘀、血虚证,而气血失调又能产生湿、痰、瘀、毒等病理产物,这些因素互相结合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在临床中根据湿、痰、瘀、毒的发生比例不同、表现不同,治疗中以水湿症状为主则利湿,以痰症状为主则化痰,以瘀症状为主则祛瘀,以癌毒症状为主则解毒攻毒,同时结合全身气血失调的不同情况,补虚扶正进行针对治疗。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郁老认为气虚血瘀证在肿瘤患者,尤其是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其后开展的多项临床实践,证实了气虚证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有密切关系;而血瘀证与血液凝固系统异常、微循环障碍、血液高凝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在此理论指导下研制了固本祛瘀汤和固本抑瘤方系列,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深入的科学研究证实了上述看法,郁老是最早提出应用“益气活血法抗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专家,这一观点在临床与实验的证明中得到证实,其后相关报道逐步增多,对全国中医治疗肿瘤的学术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参加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我临床跟师3年,在郁仁存教授的悉心培养过程中,以研究、整理、传承为工作重心,力求把郁老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继承。在工作中广泛大量收集郁仁存教授治疗恶性肿瘤的病例,加以分类整理,尤其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消化系肿瘤(胃癌、大肠癌、肝癌)、乳癌及妇科肿瘤临证的资料,通过使用名老中医经验数据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编码、数据库结构的编写修改、数据库文件的生成、数据的录入校对与管理,利用其构建包括病人一般信息、四诊信息、辨证分型、基本治法、基本方、药物组成及加减化裁、进行指标筛选、重要性排序等,将所得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进而总结出郁老治疗肿瘤的独到经验、学术思想及临证体会。通过大量病例的搜集,把胃癌、乳腺癌、肺癌、大肠癌、肝癌、双重癌等本专业疾病,从病名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医案、体会等方面进行总结。在临证中还有乳腺增生、高脂血症、失眠等本专业以外的相关疾病的治疗,这些疾病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也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医案、体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郁仁存教授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治疗了大量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通过分析六味地黄丸的中医辨证论治,以及现代药理,结合临床病案,总结郁老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的临床经验。通过以上各病种的分析,力求全面的总结郁仁存教授治疗肿瘤的临床经验。此次研究的创新点是在既往益气活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上,增加了解毒成分,更加针对在气虚血瘀证基础上有邪毒蕴结的晚期胃癌患者。从此次临床研究发现:晚期胃癌患者应用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临床受益率,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免疫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益气活血解毒方既补益气血,又活血化瘀,同时具有抑制肿瘤的功效,在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时是合理和可行的,未观察到明显毒副作用,使用安全。通过此次临床研究,验证了郁老提出的益气药的总份量应大于活血药,而且用药总份量以(7:3--6:4)比例为好,并增加了解毒成分,这样除了能够提高临床症状改善率,而且可以比较迅速地起效,从而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0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Ⅳ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两组化疗均应用XELOX方案全身化疗。中药加化疗组在化疗同时服用益气活血解毒方汤药,每日一剂。实验结束评价疗效,包括肿瘤病灶大小、药物不良反应(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神经毒性)、气虚血瘀证症候、生活质量、血凝指标、免疫指标等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中药加化疗组可供统计的有效病例51例,化疗组48例。研究结果如下:1肿瘤客观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31.37%,临床受益率是60.78%,对照组分别是25.00%,和41.67%。在有效率方面治疗组略高于单纯化疗组,但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别(P>0.05),在临床受益率上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效率相近,但在临床受益率方面治疗组明显提高。2相关毒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血色素、血小板、肝肾功能、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神经毒性等方面,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差异(P>0.05)。中药加化疗组在白细胞减少方面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中药可以缓解化疗引起的血液学毒副反应。3气虚血瘀证症状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气虚血瘀证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差异;而治疗后,中药加化疗组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后积分较疗前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性差异(P<0.05);两组症候积分在治疗后,中药加化疗组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可以改善气虚血瘀证的症状。4生活质量:治疗组卡氏评分在治疗后较疗前有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后较疗前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卡氏评分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益气活血解毒方中药联合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血凝指标: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FIB, FDP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TT、PT、FIB、APTT、D-D、FDP之间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FIB,FDP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应用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对于血液高凝情况有改善作用。6免疫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NK细胞活性及CD4/CD8比值均有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而单纯化疗组在NK细胞活性和CD4/CD8比值组内比较,两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组间比较,在治疗后NK细胞活性及CD4/CD8比值均有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可以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中药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胃癌,能够增强化疗的近期疗效,减少部分毒副反应,有效改善患者气虚血瘀证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以及血凝指标,说明益气活血解毒方配合化疗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9英文摘要  9-13第一部分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13-72  1 学术思想渊源  13-22    1.1 工作中注重临床与科研  13-14    1.2 学习中注重博采众长  14-15    1.3 学术上注重脾肾与气血  15-18    1.4 中医对于肿瘤的古代与现代认识  18-21    1.5 学术思想的形成  21-22  2 郁仁存教授提出中医肿瘤学病因病机的内虚学说  22-25    2.1 内虚是肿瘤发病的决定性因素  22-23    2.2 内虚学说与治未病理论在肿瘤防治方面的应用  23-25  3 郁仁存教授提出治疗肿瘤的平衡学说  25-30    3.1 平衡学说与肿瘤的病因病机  25-27    3.2 平衡学说指导下的肿瘤综合治疗原则  27-30  4 郁仁存教授运用气血学说诊断及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  30-39    4.1 气血失调与肿瘤临床  31-34    4.2 气血失调及病理产物与肿瘤临床  34-39  5 郁仁存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39-70    5.1 胃癌临床经验总结  39-42    5.2 乳腺癌临床经验总结  42-44    5.3 肺癌临床经验总结  44-47    5.4 大肠癌临床经验总结  47-49    5.5 肝癌临床经验总结  49-52    5.6 双重癌临床经验总结  52-54    5.7 乳腺增生临床经验总结  54-55    5.8 高脂血症临床经验总结  55-57    5.9 失眠临床经验总结  57-60    5.10 郁仁存教授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的临床经验总结  60-70  参考文献  70-72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72-114  中文摘要  72-74  英文摘要  74-77  英文缩略语  77-78  上篇 文献综述  78-100    1 益气活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文献综述  78-84    2 晚期胃癌的内科化学治疗进展的文献综述  84-88    3 胃癌中医治疗现状的文献综述与展望  88-95    参考文献  95-100  下篇 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100-114    1 前言  100    2 临床资料  100    3 诊断标准  100-102    4 研究方法  102    5 结果  102-107    6 结论  107-108    7 讨论  108-113    参考文献  113-114附件  114-129致谢  129-130个人简历  130

相似论文

  1. 辨证论治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临床观察,R259
  2.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3.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4. 许心如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三参通脉合剂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R259
  5. 许心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泻肺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R259
  6.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痹玉康Ⅰ号”方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7. 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8.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9. 乌贼墨—黄芪合剂缓解化疗副作用研究,R285.5
  10.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1. 周耀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及三子四仙汤治疗小儿外感挟滞型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12. 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R249.2
  13. 王应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和诊治小儿外感发热独创望上腭及特色用药研究,R249.2
  14. 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小儿腹泻病用药规律研究,R249.2
  15.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16. 危北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胃肠复元法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治疗作用的探讨,R249.2
  17.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18.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益气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R249.2
  19. 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研究,R249.2
  20. 柯微君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ITP用药规律研究,R249
  21.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医案、医话(临床经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