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
作 者: 庄葳
导 师: 刘松茯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建筑历史与理论
关键词: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结构技术 艺术化技术 动感的形态 空间形态
分类号: TU-8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0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就当今西方建筑界而言,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无疑是一名成功的建筑师。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是建立在结构技术、建造工艺以及建构艺术的基础之上,并以其动感的建筑形态、优雅的结构表现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艺术天分不仅表现在建筑领域中,而且在桥梁设计、雕塑设计、家具设计以及绘画等设计领域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独树一帜的设计作品因其鲜明的艺术化结构特征而开辟了建筑结构技术艺术化表现的新篇章。本课题以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艺术化技术建筑创作理念为研究对象,具体从文化积淀、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和进行作品解读,全面挖掘其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本文首先从多元文化的融合、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交融以及对既有知识的重新应用与诠释三个方面,深刻地分析了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建筑创作理念的构筑基础。他从哲学和宗教中寻求建筑的伦理价值,将伦理道德观点渗透到建筑设计之中;他打破了艺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以及解题与创造之间的人为界限;他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并从中探索创造新的可能性。这些充分体现了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对于对建筑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建筑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对建筑学的既有规则、现存的设计程序的突破,以及对结构技术、设计方法、建造技术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与重释。其次,从建筑空间、形态、构件三个建构维度总结了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独到的建筑创作手法。深入挖掘构件的运动潜能和创造动感的建筑形态是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在建筑创作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其设计的核心部分。另外,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还追求一种流动的、连续的、有结构围合而成的空间形式,以与其动感的外形相协调。最后,从建筑的节点、材料与对传统技术的再现的角度出发,突显了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对建造技术的广泛探索。他把建筑中起承重作用的柱和梁分解为受拉和受压构件,并借助材料的物理特性与构件的功能相配合,施以恰当的材料;他利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手段重新传达了传统建筑精神品质。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把抽象的数学语言转义到感性的建筑语汇,并在更高的水平的融合中达到了将技术升华为艺术。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20 1.1 课题背景 10-11 1.2 相关领域与概念的研究 11-18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5 1.2.2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建筑创作历程简述 15-18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8-20 第2章 艺术化技术的创作张力 20-45 2.1 文化的特质 20-28 2.1.1 多文化融合的设计观 21-23 2.1.2 以建筑诠释伦理道德 23-25 2.1.3 泛神化的宗教情结 25-28 2.2 艺术化潜能 28-36 2.2.1 以建筑为媒的情感移置 28-30 2.2.2 以草图为媒的抽象升华 30-34 2.2.3 以分析与类比为媒的思维互动 34-36 2.3 技术的升华 36-44 2.3.1 结构技术的承转 36-38 2.3.2 技术表现的延承 38-41 2.3.3 设计技术的拓展 41-44 2.4 本章小结 44-45 第3章 艺术化技术的创作维度 45-74 3.1 空间的衍绎 45-52 3.1.1 连续空间的多义性 46-48 3.1.2 模糊空间的多元性 48-50 3.1.3 结构空间的多样性 50-52 3.2 自然的衍生 52-63 3.2.1 人体的拟态 53-58 3.2.2 动物的姿态 58-61 3.2.3 植物的肌理 61-63 3.3 构件的衍化 63-72 3.3.1 可开合的屋盖 64-68 3.3.2 可折叠的门窗 68-70 3.3.3 实验性的雕塑 70-72 3.4 本章小结 72-74 第4章 艺术化技术的创作语汇 74-95 4.1 结构创造的诗意建筑 74-81 4.1.1 力的消解与转化 74-76 4.1.2 梁的传承与创新 76-79 4.1.3 构件的柔化与转义 79-81 4.2 材料提升建筑艺术性 81-87 4.2.1 柔韧的钢材 82-83 4.2.2 通透的玻璃 83-85 4.2.3 可塑的混凝土 85-87 4.3 技术赋予建筑新内涵 87-93 4.3.1 运动的光影 87-89 4.3.2 极简的色彩 89-91 4.3.3 编织的质感 91-93 4.4 本章小结 93-95 结论 95-97 参考文献 97-102 附录1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作品年表 102-114 附录2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荣誉与奖项 114-11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16-118 致谢 118
|
相似论文
- 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景观特色策略研究,TU984.113
- 文昌十八行“梳式”聚落的成因及形态特征研究,TU981
- 近代受南洋文化影响的琼北民居空间形态特征研究,TU-05
- 马桥镇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TU982.29
- 海南书院空间形态及建筑特征研究,TU-0
- 鄂东南传统商业集镇空间形态及其更新趋势研究,TU981
- 传统与变迁,TU-0
- 新疆吐峪沟居住社区空间形态研究及其在新住区规划设计中的重构,TU984.12
- 产业链组织结构对产业链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F224
- 陇西黄土丘陵区集镇空间形态的演变研究,K928.5
- 地理案例的空间相似性计算,P208
- 社会学视域下的乡村聚落空间演变,TU984
- 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TU984.113
- 湘南传统聚落水系景观空间研究,TU986
- 郑东新区CBD(中央商务区)景观空间形态研究,TU984.13
- 中央商务区的城市设计实践研究,TU984
- 基于类型学和符号学的苏州古城新建建筑空间和形态设计研究,TU984.114
- 武汉市边缘地区空间形态发展研究,TU984.113
- 山地城市滨江建筑空间形态初探,TU-024
- 国内非区域核心城市高铁站区空间结构及形态要素研究,TU984.1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艺术 > 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