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miR-14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 者: 车艳红
导 师: 卢爱妮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妇产科学
关键词: miR-143 宫颈鳞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
分类号: R737.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造成每年约35万人死亡,且近来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生育及健康,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是我国重点防治癌症之一。大约80%的原发性宫颈癌从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发生。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为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然而,HPV阴性者也可患宫颈癌。这表明,其他辅助因子中存在从宫颈不典型增生到宫颈癌之间的致病因素。microRNA的发现,为癌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深入研究宫颈癌发生及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具有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发现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提高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miRNAs是一类长度约19-25nt的单链非编码RNA,负调控靶mRNAs翻译的稳定性和效率。可在疾病中观察到miRNAs表达的变化,特别是在癌症中。miRNA的监管失调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iR-143位于染色体5q32处。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呈低表达。miR-143在宫颈癌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可能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虽然miR-143在宫颈癌细胞株中呈现低表达,但目前国内尚未发现miR-143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研究。本研究旨在研究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miR-143表达水平的变化,为miR-143在宫颈鳞癌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实验分组1.1病例组: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住院手术切除的30例新鲜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分期标准,Ⅰ期20例,Ⅱ期10例。30例门诊收集的新鲜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其中CIN级14例,CIN~Ⅲ级16例。1.2对照组:取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30例作为对照。1.3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均未行放疗和化疗:②所有病理组织均经病理检查为宫颈鳞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③所有入选的标本征集均经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知情同意书。2.实验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miR-143的表达水平。用U6作为内参。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miR-143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15、0.93±0.17、0.32±0.23,三者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122.097,P<0.05)。用LSD统计方法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组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组织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iR-143在高危型HPV阳性和阴性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0.27、0.90±0.24,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453,P>0.05)。3.宫颈鳞癌组织病理分级G2期与G3期miR-143的相对表达量为0.38±0.47、0.15±0.33,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742,P<0.05)。4.宫颈鳞癌淋巴结阳性和阴性miR-143的表达量为0.17±0.40、0.37±0.4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06,P<0.05)。5.宫颈鳞癌肿瘤直径≥2.5cm和肿瘤直径<2.5cm miR-143的相对表达量为0.22±0.06、0.36±0.48,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709,P>0.05)。6.宫颈鳞癌间质浸润深度≥2/5和间质浸润深度<2/5miR-143的相对表达量为0.31±0.44、0.33±0.89,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269,P>0.05)。7.宫颈鳞癌FIGOI期和II期miR-143的相对表达量为0.36±0.54、0.24±0.41,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455,P>0.05)。8.宫颈鳞癌年龄>40岁和年龄<40岁miR-143的相对表达量为0.31+0.52、0.33±0.5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9,P>0.05)。结论1.miR-143的低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相关;2.miR-143的表达水平与高危型HPV感染无关;3.宫颈鳞癌中miR-143的表达水平与组织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年龄无关。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2
前言  12-16
材料与方法  16-23
结果  23-28
讨论  28-34
结论  34-35
参考文献  35-39
综述  39-58
  miRNA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39-53
  参考文献  53-58
英文缩略词表  58-59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9-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7在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与意义,R737.33
  2. PDCD5、Bcl-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蓝萼甲素对宫颈鳞癌SiHa细胞的作用机制探讨,R737.33
  3.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E6蛋白和STAT3的表达及相关性,R737.33
  4. Galectin-7、S100A9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5. 宫颈鳞癌转移相关miRNA表达谱的初步研究,R737.33
  6. NFBD1在早期宫颈鳞癌及CIN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7. 白介素-2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8. ⅠB-ⅡB期宫颈鳞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分析,R737.33
  9. Twist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意义,R737.33
  10. 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特异性早期预警指标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R737.33
  11. HPV16感染及宫颈病变与CALCA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研究,R737.33
  12. CD1a和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3
  13.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14.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yclinB1、CDK1、P27的表达及其意义,R737.33
  15. MK反义寡核苷酸对宫颈鳞癌Hela229细胞中MK表达影响的研究,R737.33
  16. RUNX3、TGF-β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和意义,R737.33
  17. 宫颈鳞癌组织中腺瘤性结肠息肉易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的意义,R737.33
  18. Survivin、FHIT及bFGF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3
  19.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3
  20. 维吾尔族子宫颈癌与哈萨克族食管癌中HPV16变异的初步研究,R735.1
  21. 宫颈病变中hTERC基因扩增及P16、Ki67、CK8、CK17表达状况的研究,R737.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女性生殖器肿瘤 > 子宫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