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淋巴结转移率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及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小RNA特点的初步探讨
作 者: 杨翠翠
导 师: 付丽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数 淋巴结转移率 HER-2 生存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高通量测序 MicroRNA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实时定量PCR
分类号: R737.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 LNR)是否能更优于淋巴结转移数(positive lymph nodes, PLN)用于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总生存时间以及LNR联合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表达状态评价乳腺癌预后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2005年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后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至少有5年完整随访资料的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1095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比较分析PLN与LNR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无复发生存(replase free survival, R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LNR分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并据此确定LNR的最佳分组界值;分析比较PLN联合HER-2表达状态所界定的风险分组(PLN风险分类)及LNR联合HER-2表达状态所界定的风险分组(LNR风险分类)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1.单因素生存分析,肿瘤大小分期,组织学分级、ER/PR/HER-2状态、PLN、LNR、切检淋巴结总数、结外软组织侵犯、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与患者RFS、OS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2.多因素生存分析,当PLN和LNR作为协变量分别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时,PLN和LNR均为患者RFS和OS的独立预测指标(P<0.001);当PLN和LNR作为协变量同时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时,LNR依然是患者RFS和OS的独立预测指标(RFS:P<0.001, OS:P=0.002),而PLN不再是其独立预测指标(RFS:P=0.792, OS:P=0.124)。3. 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LNR分组(≤0.10,0.11~0.30和>0.30)患者其生存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尤以LNR>0.30患者组最为显著。4. Kaplan-Meier分析显示,PLN风险分类所划定的中度、高度危险组其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2.0%和57.1%(χ2=66.374,P<0.001),总生存率分别为92.3%和74.2%(χ2=50.139,P<0.001);LNR风险分类所划定的中度、高度危险组其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0.6%和53.5%(χ2=85.117,P<0.001),总生存率分别为91.0%和71.8%(χ2=61.281,P<0.001)。5.如果将中度危险组的复发或死亡风险比率(hazard ratio, HR)设为1的话,那么PLN风险分类所划定的高度危险组调整后的复发HR为2.88(95%置信区间,2.20-3.76)和死亡HR为3.78(95%置信区间,2.54-5.62);LNR风险分类所划定的高度危险组调整后的复发HR为2.93(95%置信区间,2.31-3.73)和死亡HR为3.57(95%置信区间,2.54-5.02)。结论LNR是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相对于PLN而言,LNR能更好的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和总生存时间。LNR联合HER-2表达状态所界定的风险分组不亚于PLN联合HER-2表达状态所界定的风险分组。由于LNR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态,因此我们建议采用LNR联合HER-2表达状态来评价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风险,为临床医生制定辅助治疗方案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第二部分目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因其特殊的生长模式:集团性生长、主间质分离以及高度的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等预后不良的生物学行为,越来越受到临床及病理医师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 (mi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为阐明肿瘤的发病机制并对其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本研究旨在从,miRNA表达水平角度探讨IMPC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等不良生物学特性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纯型IMPC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s, IDC-NSTs)组织样本各5例以及新鲜冻存样本各1例进行高通量测序;根据测序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的的miRNA,另外选取22例IMPC和24例IDC-NSTs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进一步验证测序结果的准确性。结果1.通过对两组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共计获得19%,504,842个序列读数。去除原始数据中的接头序列、低质量标签序列和接头聚合物污染后,共计获得175,300,661(88.76%)个序列读数,序列长度主要集中于21~23个核菅酸大小2.对测序数据整理分析后发现,IMPC和IDC-NSTs两组样本间共存在45种差异表达的miRNA。非监督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由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所形成的树状图能明显的区分IMPC和IDC-NSTs;来源于两例患者自身配对的石蜡包埋和新鲜冻存样本中,miRNA表达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p<0.001)和0.9904(p<0.001)。3.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let-7b、miR-30c、miR-148a、miR-181a、miR-181a*和miR-181b在两组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4.本组病例miRNA序列存在5’端变异,miRNA编辑和3’端非模板性插入等特点。Drosha酶比Dicer酶能更精确地定义IMPC和IDC-NSTs两组样本中的miRNA5’端;IDC-NSTs患者组miRNA编辑要明显多于IMPC患者组(p<0.05),胞嘧啶转变为胸腺嘧啶(C-to-T)和腺嘌呤转变为鸟嘌呤(A-to-G)分别占miRNA编辑总数的36.4%-44.0%和8.8%-11.4%;就成熟体miRNA编辑的空间定位而言,5、7、8和13~16位核苷酸出现miRNA编辑的频率相对较低;7.4%的miRNA存在3’末端核苷酸的插入,并且绝大部分为腺嘌呤核苷酸(约占58.9%)和尿嘧啶核苷酸(约占33.6%)插入结论1.高通量测序发现IMPC和IDC-NSTs之间存在差异表达miRNA,这些miRNA的聚类分析可以区分IMPC和IDC-NSTs.2.相对于IDC-NSTs而言,let-7b、miR-30c、miR-148a、miR-181a、miR-181a*和miR-181b在IMPC中的低表达可能是造成IMPC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的原因之一。3. IMPC和IDC-NSTs某些miRNA序列存在5’端变异,:miRNA编辑和3’端非模板性插入等现象,但这并非IMPC所特有的影响其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等不良生物学行为的关键因素。4.高通量测序所揭示的乳腺IMPC小RNA特点使我们对IMPC高侵袭性发生的的分子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Abstract 8-14 缩略语/符号说明 14-15 前言 15-18 第一部分 15-16 研究现状、成果 15 研究目的、方法 15-16 第二部分 16-18 一、淋巴结转移率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18-28 1.1 对象和方法 18-19 1.1.1 临床病例资料 18 1.1.2 随访 18 1.1.3 统计学处理 18-19 1.2 结果 19-25 1.2.1 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状态分布情况 19 1.2.2 单因素生存分析 19 1.2.3 多因素生存分析 19-22 1.2.4 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LNR分组患者的生存差异 22-23 1.2.5 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风险分组患者的生存曲线 23 1.2.6 不同风险分组的单因素回归分析 23-25 1.3 讨论 25-27 1.4 小结 27-28 二、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小RNA特点的初步探讨 28-61 2.1 对象和方法 28-41 2.1.1 实验材料 28-29 2.1.2 免疫组化法检测IMPC样本EMA表达 29-31 2.1.3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31-35 2.1.4 小RNA文库制备和测序 35-36 2.1.5 实时定量PCR验证高通量测序结果 36-40 2.1.6 实验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处理 40-41 2.2 结果 41-57 2.2.1 5例IMPC和5例IDC-NSTs小RNA转录本的高通量测序 41 2.2.2 文库构成及序列注释、映射定位结果 41-42 2.2.3 无偏分析IMPC和IDC-NSTs差异表达的成熟miRNA 42-49 2.2.4 实时定量PCR验证miRNA表达谱 49 2.2.5 miRNA异构体分析 49-53 2.2.6 分析成熟体miRNA的编辑 53-55 2.2.7 分析miRNA3’末端核苷酸的插入 55-57 2.3 讨论 57-59 2.4 小结 59-61 结论 61-62 参考文献 62-68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68-69 综述 淋巴结转移率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69-79 综述参考文献 75-79 致谢 79
|
相似论文
-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 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毒力因子的表达及两种根管常用药物对其作用研究,R780.2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NA定量分析和基因表达谱研究,R576
- miRNA-185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水平的研究,R737.11
- 一年生贡氏假鳃鳉载脂蛋白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Q78
- 线粒体mtDNA4977缺失突变质粒标准品的构建,R764
- CREB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551.3
- 斑马鱼p8、p8-L1和p8-L2基因的时空表达及其在胁迫反应中的作用研究,Q78
- 醛固酮瘤甲基化异常基因的芯片筛查及醛固酮瘤部分高甲基化基因与正常肾上腺差异表达的研究,R736.6
- 肝癌转移复发预测标签的验证及重要分子的预测价值分析,R735.7
- SNCG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胶质瘤细胞中的稳定表达和影响,R739.4
- VEGF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脏滞留率的影响,R54
- 药物诱导性反转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胚胎性别相关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S839
- BAFF通过活化NF-KB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765.2
- 黄药子及配伍当归对大鼠肝脏grp78、bad基因表达的影响,R285.5
- p53基因codon 72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R737.9
- 中国VHL综合征家系和佩—梅病致病基因突变分析,R450
- 恶性血液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R733
- GCS和MDR1在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形成中相关性的研究,R733.7
- 胃癌组织microRNA-21和PTE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R735.2
- APRIL在肺癌组织和痰液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研究,R73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泌尿生殖器肿瘤 > 乳腺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