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枳实消痞丸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作 者: 董伟
导 师: 周延峰
学 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枳实消痞丸 化疗恶心呕吐 临床观察
分类号: R2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以枳实消痞丸为主联合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于化疗当天开始服用枳实消痞丸加减所构成的中药汤剂,同时给予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对照组14例,单纯采用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若两组患者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可酌情加用胃复安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发生时间、症状积分以及止吐药物应用情况,研究枳实消痞丸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表明,中药枳实消痞丸加减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的频率,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的强度,且可以减少其他副作用的发生。与单用5-HT3受体拮抗剂相比较,其疗效优于后者。但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首次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时间并未有明显延后;两组患者体力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中药枳实消痞丸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恶心呕吐可以有效改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全文目录
提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8 临床研究 8-14 一、 临床资料 8-10 (一) 病例来源 8 (二) 纳入标准 8 (三) 排除标准 8 (四) 脱落标准 8 (五) 一般资料 8-10 二、 治疗方法 10 (一) 分组方法 10 (二) 治疗方案 10 三、 疗效判定 10-11 (一) 观察指标 10 (二) 观察方法 10-11 (三) 疗效评价标准 11 四、 统计方法 11 五、 治疗结果 11-14 (一) 两组患者 CNIV 积分情况比较 11-12 (二) 两组患者 KPS 积分情况 12 (三) 其他评分情况 12 (四) 胃复安的应用情况 12-13 (五) 首次恶心呕吐出现时间情况 13-14 讨论 14-23 一、 现代医学对 CINV 的认识 14-17 (一) 恶心、呕吐的定义与发生机制 14-15 (二) CINV 的分类 15-16 (三) CINV 的影响因素 16 (四) 5-HT 和 P 物质在 CINV 当中的作用 16-17 二、 中医学对于恶心呕吐的认识 17-18 三、 组方依据和药理研究 18-23 (一) 药物组成 18 (二) 剂型选择 18 (三) 中药功效溯源 18-20 (四) 组方原则 20-21 (五) 现代药理学研究 21-23 结语 23-24 参考文献 24-27 综述 27-34 参考文献 32-34 附录 34-38 致谢 38-39 详细摘要 39-43
|
相似论文
-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 生肌红粉膏促进慢性感染性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R285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与研究,R774.1
- 益肾降脂汤治疗老年高脂血症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R259
- 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中风病后瘫痪(软瘫期、痉挛期)的临床研究,R246.6
- 柴板汤治疗流行性感冒表寒里热证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血清IL-2和IFN-r含量的影响,R254.9
- 护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R541.75
- 复方明珠软膏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R657.16
- 盆宁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阻型)的临床观察,R711.3
- 化瘀消癥汤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R714.22
- 麻杏化痰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热哮)的临床观察,R272
- 加味桑菊饮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观察,R272
- 健脾化积方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R735.7
- 阈值下近红外激光照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R774.1
- 紫金前列康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挟瘀证的临床研究,R277.5
- 冠心消斑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R259
- 痰热清注射液在肺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R269
- 健脾化湿祛瘀解毒法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理论与临床研究,R273
-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观察,R246
-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实热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R259
- 新型灸器的研制,R2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肿瘤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