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温肺化痰祛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 者: 李威君
导 师: 李慧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小青龙汤 呼气峰流量 呼气峰流量变异率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课题从临床方面观察温肺化痰祛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通过测定呼气峰流量(PEF)及其变异率(PEFR),评价该法对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该法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适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属寒痰夹瘀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的分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程度不同采用相应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冲剂,疗程为1周,计算治疗前后哮喘症状日间、夜间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常规测定早、晚呼气峰流量(PEF)并计算其变异率(PEFR)。临床观察结束后,用Microsoft Excel2003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用Ridit分析、t检验、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等统计法对比两组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呼气峰流量(PEF)及其变异率(PEF)的变化。结果: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前咳嗽症状积分,呼气峰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哮喘的症候积分判定,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改善程度相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对患者有效,且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3、呼气峰流量(PEF)及其变异率:两组各自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早、晚呼气峰流量均有上升,呼气峰流量变异率均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呼气峰流量上升程度及其变异率下降程度更明显,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可使呼气峰流量上升,呼气峰流量变异率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温肺化痰祛瘀法联合西医基础治疗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对寒痰夹痰瘀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症状改善均有作用。中西医结合治法与单纯运用西医治疗相比,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2、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肺化痰祛瘀法治疗证属寒痰夹瘀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以更明显的提高早、晚呼气风流量,降低呼气峰流量变异率,更有效的改善气道的高反应性。3、本研究中未发现肝、肾功能不良反应事件,说明中药治疗在临床上比较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9 引言 9-11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21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11-15 一、定义 11 二、发病机制 11-12 三、病理生理 12-13 四、诊断与治疗 13-15 第二节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15-20 一、病名 15 二、病因病机 15-17 三、辨证论治 17-20 第三节 呼气峰流量及变异率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20-21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29 第一节 研究对象 21-23 一、病例来源 21 二、病例诊断标准 21 三、病例选择标准 21-23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3-26 一、分组方法 23 二、临床设计路线 23 三、用药方案 23-24 四、观察指标 24-25 五、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 25-26 第三节 研究结果 26-29 一、一般资料比较 26 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6-27 三、两组治疗前后呼气峰流量(PEF)及其变异率(PEFR)比较 27-29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29-34 第一节 立法依据 29-30 一、温肺化痰祛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立法依据 29-30 第二节 药理研究 30-31 一、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的作用 30 二、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CR)、13—肾上腺素能受体(13-AR)、环磷腺苷(cAMP)水平的作用 30-31 三、对气道结构重建的影响 31 四、抑制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 31 第三节 方药分析 31-32 一、方药组成 31-32 第四节 综合疗效分析及研究体会 32-33 一、临床疗效分析 32 二、对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PEFR)的影响 32-33 第五节 安全性评价 33-34 一、温肺化痰祛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安全性评价 33-34 结语 34-35 参考文献 35-38 附录 38-41 致谢 41
|
相似论文
- 维生素A不同给药途径对持续性哮喘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R562.25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一氧化氮呼气检测与血清ECP、IL-13、IL-8的关系,R562.25
-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8、IL-33水平的影响,R562.25
- STAT1 siRNA对人气道上皮细胞STAT1及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R562.25
- 维生素A和孟鲁司特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细胞及Th1/Th2平衡的影响,R725.6
- 氨茶碱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重塑影响的研究,R562.25
-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ADAM8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R562.25
- 贵州部分地区汉族人群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363S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研究,R562.25
- TGF-β_1/Smad信号通路在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R562.25
- 核因子κB系统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中药对其干预的研究,R259
- 四个经方及其合方并用对大鼠哮喘模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凋亡及Fas和Bcl-2表达的影响,R562.25
- 遵义市支气管哮喘患儿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R725.6
- “三九天”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R246.1
- ADAM33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哮喘的关系,R562.25
- 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35例临床分析,R595.3
- 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改变,R765.21
- “三伏穴位敷贴”疗法在儿童哮喘缓解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246.4
- 三拗芎葶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及理论探讨,R259
- 小儿哮喘急性期证治探讨,R272
- 基于现代医案探讨小青龙汤的证治特点,R289
- 三拗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血清IFN-γ、IL-4影响的实验研究,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