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氟磺草胺防除小麦田杂草的应用研究
作 者: 侯珍
导 师: 王金信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农药学
关键词: 双氟磺草胺 小麦 杂草 安全性 应用技术
分类号: S451.2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双氟磺草胺为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为了明确其在我国北方麦田的应用前景和研制更为高效、安全的新型麦田除草混剂,本研究采用室内生测法、平皿法、酶活力测定法、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双氟磺草胺的杀草谱、除草活性、对不同小麦品种安全性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机理、双氟磺草胺和2甲4氯异辛酯混用的联合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对麦田常见阔叶杂草活性高,对麦田恶性杂草播娘蒿、麦瓶草、田紫草(麦家公)、拉拉藤(猪殃殃)和荠(荠菜)的除草活性均高于常用除草剂苯磺隆,毒力倍数分别为1.56、6.26、1.65、18.27和22.75;济南17和山优2号两种小麦对该药的耐药性分别为苯磺隆的2.57倍和11.66倍;在小麦与5种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为11.16~49.32,远优于对比药剂苯磺隆的2.06~10.20。2.作物安全性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表现为对小麦株高及鲜重的抑制,且对不同小麦品种影响差异显著,其中对临麦2号、济宁13及济南17的株高和鲜重抑制率相对最高,潍麦8号、山农6号及泰山9818等相对最低。平皿法得出的结论与盆栽法结论一致,不同小麦品种根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其中济宁13耐药性最差,IC50值仅为0.2212μg a.i./mL,烟农15、枣20-28、济南17与济宁13耐药性相当,泰山9818、山农6号和潍麦8号耐药性较强,耐药性倍数为10.33~13.92。3.耐药型品种潍麦8号和敏感型品种济南17的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虽然二者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差异显著,但其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在离体条件下对双氟磺草胺的敏感性差异却并不明显;在活体条件下,小麦可以很快恢复ALS活力,且耐药型品种的恢复能力较强,潍麦8号ALS活力恢复只需2d,济南17需2.5d。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测定结果表明,潍麦8号相对于济南17,其GSTs相对活力的变化幅度较大且反应时间较短,在第2d就可达到峰值1.460,而济南17在第3d才达到峰值1.398。研究表明,2个小麦品种对双氟磺草胺的耐药性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是代谢酶GSTs对双氟磺草胺的代谢差异所致,而与靶标酶ALS对双氟磺草胺的敏感程度无关。4.双氟磺草胺和2甲4氯异辛酯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二者杀草谱具有互补性,双氟磺草胺对麦田主要杂草播娘蒿、麦瓶草、麦家公、猪殃殃、荠菜、鹅肠菜(牛繁缕)、独行菜等具有很高的防效,而2甲4氯异辛酯则对双氟磺草胺防效不高的蚤缀、藜和小藜有很高的防效,因此将二者混用能有效扩大杀草谱;双氟磺草胺和2甲4氯异辛酯在0.2~0.6:400~800的比例下混用,对猪殃殃和麦家公的联合作用类型均为加成或增效。5.大田试验进一步证实,药后40d,试验药剂50.5%双氟磺草胺(0.5%)·2甲4氯异辛酯(50%)可分散油悬浮剂在制剂用药量900g/hm2时即可达到总体株防效88.4%和鲜重防效91.5%,1800g/hm2用量时分别达到95.0%和96.3%,相比于对照单剂5%双氟磺草胺油悬浮剂的91.0%和92.3%以及50%2甲4氯异辛酯乳油的61.2%和72.2%,两药剂混用的加成或增效作用显著,对小麦安全而且有增产作用,制剂用量1800g/hm2时对小麦增产率为19.42%,可与人工除草的20.62%相媲美。
|
全文目录
符号说明 4-8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1 引言 12-23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3 1.2 麦田杂草 13-16 1.2.1 小麦种植及杂草发生概况 13 1.2.2 麦田杂草的危害 13-14 1.2.3 麦田杂草群落的分布和发生规律 14-15 1.2.4 小麦田主要恶性阔叶杂草分析 15-16 1.3 小麦田除草剂研究进展 16-20 1.3.1 小麦田除草剂常规品种优、劣比较 16-17 1.3.2 ALS 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17-18 1.3.3 双氟磺草胺研究进展 18-19 1.3.4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 甲 4 氯异辛酯 19-20 1.4 除草剂混用 20-23 1.4.1 我国混剂的发展原因 20-21 1.4.2 除草剂混用的意义 21-23 2 材料与方法 23-33 2.1 试验材料 23-25 2.1.1 供试药品及主要化学、生化试剂 23-24 2.1.2 供试杂草、作物及地块条件 24 2.1.3 主要仪器 24-25 2.2 试验方法 25-33 2.2.1 药剂配制与试材培养 25 2.2.2 双氟磺草胺除草活性研究 25-26 2.2.2.1 双氟磺草胺杀草谱试验 25-26 2.2.2.2 双氟磺草胺对小麦田 5 种主要杂草的生物活性测定 26 2.2.2.3 双氟磺草胺对 2 个小麦品种的选择性指数测定 26 2.2.3 双氟磺草胺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差异研究 26-27 2.2.3.1 双氟磺草胺对不同小麦品种苗期生长的影响(盆栽法) 26-27 2.2.3.2 双氟磺草胺对不同小麦品种根长的影响(平皿法) 27 2.2.4 双氟磺草胺对不同小麦品种安全性差异的机理研究 27-30 2.2.4.1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27-28 2.2.4.1.1 试剂配制 27 2.2.4.1.2 BSA 标准曲线的绘制 27-28 2.2.4.1.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8 2.2.4.2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力测定 28-29 2.2.4.2.1 试剂配制 28 2.2.4.2.2 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提取 28-29 2.2.4.2.3 离体条件下乙酰乳酸合成酶活力测定 29 2.2.4.2.4 活体条件下乙酰乳酸合成酶活力测定 29 2.2.4.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测定 29-30 2.2.4.3.1 试剂配制 29-30 2.2.4.3.2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提取 30 2.2.4.3.3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测定 30 2.2.5 双氟磺草胺和 2 甲 4 氯异辛酯混用的研究 30-31 2.2.5.1 双氟磺草胺和 2 甲 4 氯异辛酯的杀草谱试验 30 2.2.5.2 双氟磺草胺和 2 甲 4 氯异辛酯混用的联合作用测定 30-31 2.2.6 田间药效试验 31-33 2.2.6.1 试验设计 31 2.2.6.2 试验地基本情况及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31-32 2.2.6.3 施药方法 32 2.2.6.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32-33 3 结果与分析 33-49 3.1 双氟磺草胺除草活性研究 33-37 3.1.1 双氟磺草胺杀草谱评价 33-34 3.1.2 双氟磺草胺对小麦田 5 种主要杂草的生物活性测定 34-35 3.1.3 双氟磺草胺对两个小麦品种的选择性指数测定 35-37 3.2 双氟磺草胺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差异研究 37-40 3.2.1 双氟磺草胺对不同小麦品种苗期生长的影响(盆栽法) 37-38 3.2.2 双氟磺草胺对不同小麦品种根长的影响(平皿法) 38-40 3.3 双氟磺草胺对不同小麦品种安全性差异的机理 40-43 3.3.1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的制作 40 3.3.2 双氟磺草胺对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力的影响 40-42 3.3.2.1 离体条件下 2 种小麦 ALS 对双氟磺草胺的敏感性差异 40-41 3.3.2.2 活体条件下双氟磺草胺对 2 种小麦 ALS 活力影响 41-42 3.3.3 双氟磺草胺对 2 种小麦 GSTs 活力的影响 42-43 3.4 双氟磺草胺和 2 甲 4 氯异辛酯混用的研究 43-45 3.4.1 双氟磺草胺与 2 甲 4 氯异辛酯的杀草谱 43-44 3.4.2 双氟磺草胺和 2 甲 4 氯异辛酯的联合作用测定 44-45 3.5 田间药效试验 45-49 3.5.1 对阔叶杂草的药效 45-47 3.5.2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7-49 4 讨论 49-55 4.1 化合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49-51 4.2 双氟磺草胺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差异 51-52 4.3 双氟磺草胺对不同小麦品种安全性差异的机理 52-53 4.4 双氟磺草胺及 2 甲 4 氯异辛酯混配在小麦田的应用 53-55 5 结论 55-56 6 论文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56 7 论文特点及创新之处 56-57 参考文献 57-64 致谢 64-6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5
|
相似论文
- 嵌入式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机制的设计与实现,TP309
-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 高层建筑消防炮专用灭火弹研究,TU892
- 杂草稻杂草化特性、与栽培稻竞争关系以及化感潜力的研究,S451
- 江苏省杂草稻与栽培稻的比较研究,S511
- 上海市青浦区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其防除技术研究,S451
- 淮北地区直播稻田杂草发生、危害及化除技术研究,S451.1
- 基于小麦群体指标及氮营养状况的籽粒产量和品质预测研究,S512.1
-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 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耦合的小麦生长监测预测技术研究,S512.1
- 太原市草坪杂草群落生态与科学管理研究,S451
- 栽培措施对杂草稻生长及其与栽培稻竞争的影响研究,S511
- 杂草稻ORFs区域遗传多样性及籼粳血缘分化,S511
- 山西果园杂草数量生态与管理策略研究,S451
- 田野成像光谱仪中小麦叶绿素含量模型研究,S512.1
-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 小麦矮秆新种质N0381D株高性状分析,S512.11
- 小麦秸秆中高纯度纤维素的提取及应用,X712
- 不同质地土壤Cd、Pb胁迫对小麦生长生理影响的研究,S512.1
- 茉莉酸甲酯诱导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和9个抗病相关基因表达间的关系,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有害植物及其清除 > 杂草 > 化学除草 > 旱田作物化学除草 > 麦田化学除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