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虚义动词论

作 者: 刁晏斌
导 师: 马庆株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史 虚义动词
分类号: H14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816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对汉语动词中一个封闭的小类——虚义动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讨论,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虚义动词的内部考察,主要讨论以下问题:(1)正名,这类动词的称名比较多,我们采取了在已有的称名中选择一个比较通行的,再重新加以定义的方法,认为这是一种表示“泛义”或“类义”的动词。(2)虚义动词的范围,我们所划定的范围比以往要大,一是所讨论的词比以往多,二是确定的用法范围比以往宽。(3)虚义动词的分类,我们把虚义动词分为“做”义类和“处置”义类,从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比较了二者的异同。(4)虚义动词的意义,对虚义动词的各种意义进行了讨论。(5)虚义动词的功能,讨论了虚义动词的一般、替代、句法、关系、标记和语用等六种功能。第二章是虚义动词的外部考察,主要考察以下内容:(1)虚义动词的宾语,包括宾语的种类、性质、扩展情况及其语义特征等。(2)虚义动词的使用,包括构成的句式、文体和语体的差异、海峡两岸使用的差异等。(3)虚义动词的语言共性和个性,较为全面地比较了汉语虚义动词与印欧语系的英语、俄语等以及非印欧语系的日语和朝鲜语中相同或相近动词的异同,着重比较了英语的虚意动词与汉语虚义动词的异同,说明虚义动词是由汉语看世界语言和由世界语言看汉语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4)虚义动词的历史考察,按我们对虚义动词的分类分别进行。把“做”义类动词分为只在古代使用、由古代一直沿用到现代、在近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中出现等四种情况,考察其产生的经过,说明发展变化的原因;对处置义类动词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分别进行了讨论。第三章是现代汉语史视角下的虚义动词及其研究,包括以下内容:(1)现代汉语史概要,扼要说明了现代汉语史提出的经过、分期、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内容、意义和价值等。(2)现代汉语史视角下的虚义动词,说明这是绵延古今、具有人类语言共性、呈阶段性发展变化,以及体现海峡两岸语言差异与融合的一类动词。(3)现代汉语史视角下的虚义动词研究,指出以共时与历时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史与论结合为特色。(4)语料问题,指出本文属于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列出所建立的语料库的详细目录,对相关的事项进行说明。第四章是虚义动词研究示例——“进行”研究,对最典型的虚义动词“进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和分析。(1)用法分析,按及物性和不及物性分为两类,详细说明了不及物用法的使用原因和条件,对各种用法及形式做了比较精细的描写,最后列表加以总结。(2)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由“进行”句与非“进行”句可变换及不可变换的情况及其原因入手,得出以下的结论:“进行”句是一种强调性和有浓厚书面色彩的句子,“进行”是一个动词性的代词,它具有表示持续和泛义这样的语义特征。“进行”的语法功能是:给指称性动词安排一个恰当的位置、变无界为有界、解决没有宾语、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以及多述一宾的问题,此外还能满足音节方面的某些需要。(3)使用情况考察,考察了在不同文体中的使用情况、与体助词和其他成分的共现情况。(4)史的考察,对“进行”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在现代汉语不同时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全文目录


第一章 虚义动词的内部考察  9-42
  第一节 正名  9-17
    一、各家的不同称名  9-15
    二、我们的观点  15-17
  第二节 虚义动词的范围  17-24
    一、以前各家确定的范围  17-18
    二、我们确定的范围  18-24
  第三节 虚义动词的分类  24-30
    一、两类虚义动词的差异  25-28
    二、两类虚义动词内部的系统性  28-30
  第四节 虚义动词的意义  30-35
    一、已有的观点  30
    二、抽象义和具体义  30-32
    三、“虚”义和“实”义  32-35
  第五节 虚义动词的功能  35-42
    一、一般功能  35
    二、替代功能  35-36
    三、句法功能  36-38
    四、关系功能  38
    五、标记功能  38-40
    六、语用功能  40-42
第二章 虚义动词的外部考察  42-86
  第一节 虚义动词的宾语  42-50
    一、虚义动词宾语的种类  42
    二、虚义动词宾语的性质  42-48
    三、虚义动词宾语的扩展情况  48-49
    四、虚义动词宾语的语义特征  49-50
  第二节 虚义动词的使用  50-54
    一、虚义动词构成的句式  50-51
    二、虚义动词使用的文体和语体差异  51
    三、海峡两岸虚义动词使用的差异  51-54
  第三节 虚义动词的语言共性和个性  54-63
    一、与印欧语系语言比较  54-58
    二、与其他语言比较  58-60
    三、英汉虚意/义动词比较  60-63
  第四节 虚义动词的历史考察  63-86
    一、“做”义类虚义动词  63-74
    二、“处置”义虚义动词  74-79
    三、若干虚义动词现代汉语阶段使用情况考察  79-84
    四、余论  84-86
第三章 现代汉语史视角下的虚义动词及其研究  86-100
  第一节 现代汉语史概要  86-90
    一、问题的提出  86-87
    二、现代汉语史的分期  87-88
    三、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88-89
    四、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内容  89
    五、现代汉语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89-90
  第二节 现代汉语史视角下的虚义动词  90-91
    一、虚义动词是绵延古今的一类动词  90
    二、虚义动词是具有人类语言共性的一类动词  90
    三、虚义动词是呈阶段性发展变化的一类动词  90-91
    四、虚义动词是体现海峡两岸语言差异与融合的一类动词  91
  第三节 现代汉语史视角下的虚义动词研究  91-95
    一、共时历时结  91-94
    二、静态动态结  94-95
    三、史论结  95
  第四节 语料问题  95-100
第四章 虚义动词研究示例——“进行”研究  100-129
  第一节 用法分析  100-111
    一、及物性用法  100-105
    二、不及物用法  105-111
  第二节 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111-121
    一、变换情况考察  111-115
    二、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分析  115-121
  第三节 使用情况考察  121-124
    一、“进行”使用的文体差异  121-122
    二、“进行”与体助词共现的情况  122
    三、“进行”与其它成分共现的情况  122-124
  第四节 史的考察  124-129
    一、来源及历史  124-125
    二、分阶段考察  125-127
    附:行  127-129
参考文献  129-132

相似论文

  1. 现代汉语招呼语研究,H136
  2. 现代汉语语境的解释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H195
  3. 汉英一价动词对比研究,H314
  4. 汉英语基本颜色词对比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H195
  5. 现代汉语标题结构类型的计算机自动分析,H087
  6. 现代汉语商业营销用语研究,H136
  7. 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化”问题研究,H315.9
  8. 虚义动词研究,H146.2
  9. 现代汉语非基本颜色词的认知研究,H136
  10.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在商业广告文案中的运用,H146
  11. 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I207.42
  12.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方言词研究,H17
  13. 现代汉语量词及数量名结构研究,H146
  14. “V+N”熟语性结构的语义分析,H043
  15.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形动兼类词研究,H146
  16.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双音节名转形兼类词研究,H164
  17. 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双音节动词释义对比研究,H136
  18. 清代三小说礼貌用语及其与现代的比较,H131
  19.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H146
  20. 现代汉语定中结构语义关系分析,H146
  21. 现代汉语名、形、动词类活用情况考察,H146.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词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