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谭人凤与辛亥革命

作 者: 刘威
导 师: 饶怀民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谭人凤 会党 中部革命思想 武昌首义 反袁斗争
分类号: K2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谭人凤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对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谭人凤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在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活动、历史地位以及性格特征等作一番探讨。以期对他作一客观、公允的评价。本文共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揭示了谭人凤走上革命道路的直接动因。由于受到家庭传统的熏陶,从小便立志反清,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试未中,打官司又为吏所侮,面对残酷的现实,由于自己对清政府的不满,决心走反清革命道路。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谭人凤从联络、发动到改造会党的历程。谭人凤在由办学到领导会党起义的历程中,他的思想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民国初年根据形势又提出改造会党。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谭人凤为推动同盟会革命战略的转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从确立中部革命思想到筹组同盟会中部总会所作的种种努力,实现了同盟会革命战略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变,将革命推向高潮。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谭人凤在武昌首义胜利后的革命活动。他见危授命,担当起保卫武昌的重任。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组织湘军援鄂,巩固湖南政权,为巩固首义的胜利成果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五部分论述谭人凤在反复辟斗争中的坚定态度,他深刻地揭示了南北议和的实质及其危害,始终坚持武力讨袁,支持、参与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第六部分指出谭人凤的性格特征。正是他思想激进、刚正不阿、注重实干,在革命党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7
引言  7-10
第一章 谭人凤走上革命道路的直接动因  10-13
第二章 从联络、发动到改造会党  13-26
  2.1 由办学到联络会党  13-14
  2.2 领导早期会党起义  14-21
  2.3 发表社团改进意见书  21-26
第三章 推动长江流域革命  26-32
  3.1 中部革命思想的确立  26-27
  3.2 参与筹组同盟会中部总会  27-30
  3.3 促进文学社与共进会的联合  30-32
第四章 见危授命,担当起保卫武昌的重任  32-39
  4.1 率先驰赴武昌  32
  4.2 组织湘军援鄂,巩固湖南政权  32-35
  4.3 担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  35-39
第五章 坚持反复辟斗争  39-50
  5.1 反对南北议和,坚持北伐  39-41
  5.2 反对袁世凯帝制活动  41-45
  5.3 积极参与护国运动  45-47
  5.4 参与护法运动  47-50
第六章 谭人凤的性格特征  50-56
  6.1 思想激进  50-51
  6.2 刚正不阿  51-52
  6.3 注重实干  52-56
结束语  56-59
参考文献  59-62
后记  62-63
附录  63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63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63

相似论文

  1. 论光复会特点及其对资产阶级革命党演变的影响,K257
  2. 中国的会党制度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D693.0
  3. 湖北军政府与辛亥革命,K257
  4. 伍廷芳与南北议和,K257
  5. 政党与基层社会,D05
  6. 辛亥革命中的会党与新军,K257
  7. 19世纪50年代广东会党起义原因新探,K254
  8. 中国的会党制度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D693.0
  9. 山西谘议局研究(1909-1911),K257
  10. 岑春煊在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实践及其理念研究,K257
  11. 近代中国人的朝鲜亡国著述研究,K257
  12. 《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K257
  13. 清末地方自治运动中的《大公报》舆论,K257
  14. 林白水与中国白话文运动,K257
  15. 启蒙、公民(国民)塑造与“公共空间”之构建,K257
  16. 劳乃宣研究,K257
  17. 论清末河南新政与河南社会经济,K257
  18. 理势之间:从排满到无政府主义,K257
  19. 清末“收开”运动中的周学熙,K257
  20. 赵尔巽与奉天清末新政改革,K257
  21. 《民报》对西学的传播及其对革命合法性舆论的建构,K257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辛亥革命(1901~1911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