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阜新市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 者: 贺沙
导 师: 余际从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矿业城市 阜新市 经济转型 人力资源结构
分类号: F24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8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重要性,正在随着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城市乃至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而矿业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矿业城市主要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也因资源的减少或衰竭而停滞甚至衰落。资源的衰竭迫使矿业城市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同时,为了社会的稳定,又必须使矿业城市的矿工和其他人员能有继续谋生的手段。矿业城市转型中的人力资源问题成为制约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转型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本文拟结合管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提出以产业结构变动为主线,从阜新市的实际出发,通过对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的调研和分析,对阜新市如何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通过管理人力资源来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矿业城市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一章介绍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对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第三章采用语言表述和采用数学模型或示意图相结合,利用统计学和运筹学知识,对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趋势等进行分析,揭示了阜新市人力资源现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SWOT分析。第四章运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阜新市人力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对阜新市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的情况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讨论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问题,旨在提出人力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第五章指出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的原因,在于政策和体制的问题。第六章对阜新市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和人力资源规划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实施有利于人力资源结构转型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大城镇化步伐;发展各类教育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完善阜新市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类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软、硬环境的塑造等。本文的创新点首先在于抓住矿业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这个热门话题,结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导向,首次对资源型试点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适应性分析。作为矿业城市转型研究来说,有一定的开创性。其次,在对大量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以产业结构变动为主线,引进GDP就业弹性系数,对数据和理论进行分析获得实证结果,论证了衰退产业人力资源转移的方向和障碍,试图建立一种使衰退产业人力资源有序、平稳的转移到其他产业中去的机制。

全文目录


1 绪论  8-11
  1.1 立题背景  8-9
  1.2 研究意义  9-10
  1.3 研究方法与工作路线  10-11
2 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  11-19
  2.1 对“人”的认识的演变  11
  2.2 人力资源相关理论  11-15
    2.2.1 人力资源的概念  11-12
    2.2.2 人力资源的特点  12-13
    2.2.3 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  13-14
    2.2.4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14
    2.2.5 人力资本理论  14-15
  2.3 人力资源规划理论  15-19
    2.3.1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15-16
    2.3.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16-17
    2.3.3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17-19
3 阜新市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9-54
  3.1 人力资源数量分析  19-20
  3.2 人力资源质量分析  20
  3.3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20-38
    3.3.1 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  21-23
    3.3.2 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  23
    3.3.3 人力资源的学历和职称结构  23-29
    3.3.4 人力资源的地区分布结构  29-30
    3.3.5 人力资源的城乡分布  30
    3.3.6 人力资源的单位分布结构  30-31
    3.3.7 人力资源的产业分布结构  31-38
  3.4 人力资源的流动分析  38-42
    3.4.1 人力资源流动途径  39-40
    3.4.2 流动人员行业分布  40-41
    3.4.3 人力资源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41-42
  3.5 以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的人力资源效益  42-45
    3.5.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  42-44
    3.5.2 不同行业收入比较  44
    3.5.3 人均收入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44-45
  3.6 阜新市产业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源供求现状的SWOT 分析  45-54
    3.6.1 优势Strength  45-46
    3.6.2 劣势(Weakness)  46-50
    3.6.3 机遇(Opportunity)  50-51
    3.6.4 威胁(Threat)  51-54
4 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适应性分析  54-62
  4.1 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54-55
  4.2 阜新市近年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情况  55-57
  4.3 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  57-62
    4.3.1 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横向比较  57-59
    4.3.2 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纵向比较分析  59-60
    4.3.3 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分析  60-62
5 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62-67
  5.1 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直接原因  62-63
  5.2 人力资源结构刚性问题分析  63-65
    5.2.1 人力资源产业间流动和配置的一般规律  63-64
    5.2.2 阜新市人力资源产业间流动和配置分析  64
    5.2.3 人力资源流动障碍  64-65
  5.3 人力资源流动的政策和体制障碍  65-67
    5.3.1 教育政策  65-66
    5.3.2 户籍制度  66
    5.3.3 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66
    5.3.4 社会保障制度  66-67
6 阜新市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政策建议  67-82
  6.1 推动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  67-71
    6.1.1 发展现代农业人力资源  67-68
    6.1.2 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吸纳人力资源的能力  68-70
    6.1.3 调整第二产业人力资源结构,着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的梯队结构  70-71
  6.2 财税金融政策  71-72
  6.3 迅速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知识结构  72-78
    6.3.1 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  72-76
    6.3.2 分步骤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  76-78
  6.4 完善配套政策,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  78-81
    6.4.1 加快城镇化进程  78-79
    6.4.2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79-80
    6.4.3 发展各类人力资源市场  80-81
  6.5 改革人力资源发展环境  81-82
    6.5.1 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81
    6.5.2 人力资源微观机制  81-82
结论  82-86
致谢  86-87
参考文献  87-89
附录  89

相似论文

  1. 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F124.5
  2.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3. 转型经济背景下土地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F127;F224
  4. 从“陕军东征”看199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心态,I206.7
  5. 基于RS和GIS的阜新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P237;P208
  6. 我国家具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F426.88
  7. 农业经济转型期沈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F326.1
  8. 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区经济转型研究,F299.2
  9. 论企业家在经济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F272
  10.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科技支撑,F299.2
  11. 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研究,F123.7
  12.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转型中政府职能研究,D630
  13. 社会资本累积与职业地位获得的实证分析,F224
  14.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F299.2
  15. 经济转型中FDI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F752.67;F224
  16. 矿业城市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分析及评价,F206
  17. 资源型城市阜新经济转型问题研究,F299.2
  18. 矿业城市经济发展脆弱性及发展策略研究,F299.27
  19.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耦分析,F426.1;F224
  20. 经济转型中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F249.21
  21. 基于GIS的阜新市土地生态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X8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地方劳动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