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细胞性B-NHL和DLBCL中IgVH基因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

作 者: 徐航娣
导 师: 周韧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关键词: IgVH 体细胞超突变 VH基因偏向性 小细胞性B-NHL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分类号: R73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免疫球蛋白(Ig)是B细胞产生的一种重要分子,在正常B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发生V-D-J基因重排,构成功能性IgVH片段。随后B细胞在抗原驱动下进入生发中心(GC),经历体细胞超突变(SHM),使IgVH片段更加多样性。目前认为根据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序列的SHM状态可以将B细胞归为3类:(1)生发中心(GC)前来源的B细胞,通常未发生SHM;(2)抗原驱动下在GC增殖的B细胞,有SHM且突变持续进行:(3)GC后来源的B细胞,含稳定SHM。相应地,上述三个阶段的B细胞发生恶变时也产生具备各自特征的B细胞肿瘤。由于SHM特定地发生于GC微环境中增生的B细胞,IgVH的SHM状态就成为了识别淋巴瘤来源的标志。研究还发现不同的淋巴瘤所使用的VH基因家族存在着差别,有的淋巴瘤对特定的VH基因家族有着特殊的偏好,即所谓的VH基因偏向性使用,这一分子遗传学上的特征在淋巴瘤发病中的意义也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对小细胞性B-NHL(SBCLs)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这两种B-NHL的VH基因结构进行比较,鉴别其VH基因的结构特点与淋巴瘤的发病、发展是否存在联系。

全文目录


缩略语  3-5
中文摘要  5-10
英文摘要  10-16
前言  16-21
试剂材料  21-25
第一部分 小细胞性B-NHL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研究  25-39
  1 材料与方法  26-29
  2 结果  29-36
  3 讨论  36-38
  4 结论  38-39
第二部分 MALT与DLBCL中IGVH基因的结构特点及比较  39-58
  1 材料与方法  39-46
  2 结果  46-53
  3 讨论  53-56
  4 结论  56-57
  小结  57-58
参考文献  58-61
综述一  61-66
综述二  66-78
就读期间参加的全国会议论文  78-79
致谢  79

相似论文

  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R733.1
  2. TNFAIP3基因突变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及临床特征相关性的研究,R733.1
  3.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AID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R733.1
  4. B-NHL中IgVH克隆重排及分子特征的研究,R733.1
  5. 应用CpG-ODN免疫刺激进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研究,R733.72
  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及机制探讨,R733.1
  7.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亚型和遗传学异常研究,R733.1
  8.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2、bcl-6基因所在染色体区域异常的检测及意义,R733.1
  9. 染色体的易位、重排与B细胞淋巴瘤发病关系的初步研究,R733.1
  10. 免疫化学治疗或化学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R733.1
  11. NF-κBP50,VEGF在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3.1
  12. p53和p1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的临床意义,R733.1
  13. 重组人p53转染淋巴瘤源性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R392
  14. 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异常调控及细胞周期异常调节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的影响,R733.1
  15. 中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学亚型、遗传学异常和BCL2蛋白表达机制的研究,R733.1
  16. LGT蛋白组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R733.1
  17. CARD11、Bcl-2和NF-κB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意义,R733.1
  18. B淋巴细胞肿瘤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研究,R733.1
  1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遗传学异常研究及其临床意义,R733.1
  20. 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的机制和临床意义,R733.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 网状内皮系统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