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孔、老的理想人格和教化思想

作 者: 张宏燕
导 师: 周可真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孔子 老子 人格 教化
分类号: B2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儒、道两家的创始人,孔子老子之间两种互见异同且大异小同的思想——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老子思想以“道”为核心,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政治伦理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既有的相关学术成果,以《论语》和《老子》作为基本的文本依据,从道德、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了孔、老关于理想人格和政治教化的思想。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将“人格”理解为“道德品质”,以此作为逻辑前提来探究和把握孔、老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并把这方面的思想理解为其教化思想的前提和基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君子人格”是经由“学礼”和“智”“勇”双修所达到的“成仁”境界。“成仁”者通过“克己复礼”使其内在的“仁”即“爱人”的精神外显于具有重行、有信、宽厚、成人之美等基本特征的具体行为。老子的理想人格则取法于“法自然”的“道”,是从事于“道”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圣人”。“圣人”以“无为”为其内在品质并外显于守柔不争而让利于人的行为。孔、老的教化思想是以其理想人格作为教化的目标的,其教化是围绕其理想人格展开的,是让人们在非强制和胁迫的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认同其理想人格并自觉地按照这种人格来进行自我修养的过程。孔子强调教化过程中作为教化者的统治者要做出修己正德的表率,以此引导和影响天下之人,使天下归仁;老子则要求统治者“常无欲”以保持内心清静,任百姓自化于自然之境。其教化目标的实现也就是其政治理想的达成: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实现“天下归仁”的大同社会;老子的理想国是“小国寡民”。在社会层面,孔子主张采取德育教化和礼乐教化的方式,尤重“德教”和教学;老子则主张“弃智”“绝学”,“其政闷闷”。孔、老的教化思想各有其特点,具有刚柔相济的互补性,其互补性表现为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不同的影响和作用——相对说来,孔子思想所起的是动力作用,老子思想所起的是平衡作用。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公司人格否认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2.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3.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4.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5. 朱熹善恶思想研究,B244.7
  6. 王阳明教化哲学研究,B248.2
  7.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8. 全职母亲人格类型(MBTI)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9.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10. 孔子教学理念操作转换研究,G420
  11. 孔子学院海外文化传播策略研究,G206
  12. 《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探析,C93-09
  13. 孔子中庸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审视,B222.2
  14. 先秦静范畴的修养论意蕴及逻辑演化,B22
  15. 涉法信访人员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16. 孟子人性思想与我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B222
  17.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8. 论老子“道”的美学思想,B223.1
  19. 老庄生命教育思想研究,B223.5
  20. 城市农民工精神关爱问题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D412.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道家 > 老子(李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