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研究

作 者: 葛维春
导 师: 郑晓江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陆九渊 心性论 心学 朱陆之争
分类号: B24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83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历史和思想两个层面,主要运用文献综合与比较分析法,对陆九渊心性论思想进行总体研究。本文沿着儒家心性论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宋明理学思潮的逻辑进程,追溯了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的历史背景,并对其理论渊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析;同时,在深入考察和综合分析其心性论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挖掘出其心性论思想的重要理论价值,并探讨了其对当前社会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本文认为,陆九渊心性论思想是其在家学环境的熏陶和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下,用孟子的心性论命题对大程、上蔡、信伯、无垢等人的心性论思想进行阐发的结果。其心性论思想在南宋的创立和崛起,以及朱陆争鸣对峙的形成,不仅促进了朱熹“理学”的完善和发展,亦开创了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陆王心学”,从而实现了宋明理学思潮从程朱“理学”理本论向阳明心学心本论的转向。因而,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史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目录  5-6
导言  6-8
第一章 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  8-17
  一、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的历史背景  8-10
    (一) 宋王朝加强政治统治的需要  8-9
    (二) 传统儒学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9
    (三) 宋明理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9-10
  二、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的理论渊源  10-17
    (一) “象山心学为禅学”说  10-11
    (二) “有得于家学”说  11-13
    (三) “自得于孟子”说  13-15
    (四) “出自程门”说  15-17
第二章 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的基本内容  17-34
  一、“理”(道):心性论思想的本体依据  17-20
    (一) “理”(道)及其特点  17-19
    (二) 天道向人道的过渡及人道的内涵  19-20
  二、“心即理”说:心性论思想的核心  20-25
    (一) “本心”概念的提出  20-22
    (二) “心即理”说  22-25
  三、心性工夫论  25-32
    (一) 易简工夫  25-28
    (二) 剥落:借师友琢磨  28-30
    (三) 优游读书  30-32
  四、心性目的论——明理、立心、做人  32-34
第三章 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4-42
  一、从朱陆之争看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的理论价值  34-40
    (一) 朱陆之争的实质  34-36
    (二) 应时而出,促进朱熹“理学”的完善和发展  36-38
    (三) 开创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共创儒学发展史新的辉煌  38-40
  二、从现代人生问题看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的现实意义  40-42
主要参考文献  42-45
后记  45

相似论文

  1. 曹端理学思想述解,B244
  2. 陆九渊“心”范畴研究,B244.8
  3. 袁燮思想研究,K245
  4. 试析水墨绘画中漫画因素的内在意识与外化形态,J205
  5. 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B26
  6. 和会朱陆——吴澄哲学思想研究,B244
  7. 简论猪八戒的喜剧性格,I207.419
  8.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B948
  9. 语文德性教育的心学观照,G633.3
  10. 陆九渊书信编年研究,B244.8
  11. 杨士云诗歌中的心学思想探讨,I207.22
  12. 王阳明“心学”音乐哲学思想研究,J601
  13. 儒家心性论传统与工夫论思想研究,B222
  14. 浅析陈洪绶人物画画风的变异,J212
  15. 辟佛与立儒:胡宏心性哲学研究,B244
  16. 王阳明诗歌论,I207.22
  17. 张显光的哲学思想研究,B312
  18. 王艮百姓日用即道思想之研究,B248.3
  19. 俭约思想与日本设计形态的诞生,J53
  20. 朴趾源的实学及其哲学基础研究,I312
  21. 胡居仁居敬工夫论研究,B248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宋、元哲学(960~1368年) > 陆九渊(象山,1139~1193年)及其学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