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末的劝善思想和慈善事业

作 者: 马丽
导 师: 王卫平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功过格 善书 袁黄 同善会
分类号: K248.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473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道德体系陷入一种无序状态。为缓和这种情况,地方士绅编撰各种善书以教化民众,试图重建社会道德秩序,维持一方安定。善书在当时被视为恢复社会秩序的工具之一。 嘉善士绅袁黄在善书的形成、发展和流传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劝善思想在明末清初大行于世,对当时的江南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同善会等慈善团体的创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本文以袁黄为重点考察对象,通过对其劝善思想来源、主要内容,及其对以后的慈善组织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理清这一时期社会思想中有关劝善思想部分的发展脉络,以期对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助益。

全文目录


绪论  9-13
  一、研究缘起  9
  二、研究现状  9-10
  三、研究意义  10-11
  四、本文结构与创新  11-13
一、善书出现的社会思想背景  13-21
  (一) 突出的社会问题与“功过格”的重新流行  13-18
    1、功过格的源流与发展  14-15
    2、功过格的具体作法  15-16
    3、功过格的流通意义  16-18
  (二) 王阳明心学对正统理学的挑战  18-21
    1、心学的缘起  18
    2、心学的主要特点  18-21
二、袁黄的劝善思想与实践  21-38
  (一) 袁黄其人  21
  (二) 袁黄劝善思想的形成  21-30
    1、袁氏的家学渊源  21-25
    2、佛教的影响  25-30
  (三) 从《了凡四训》看袁黄的劝善思想  30-34
    1、《了凡四训》的主要内容  31-32
    2、《了凡四训》的主要特点  32-34
  (四) 袁黄的劝善努力  34-38
三、劝善思想与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  38-46
  (一) 劝善思想与明末同善会  38-42
  (二) 劝善思想与清代的慈善事业  42-46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50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0-51
附录 袁黄的生平及主要事件  51-55
后记  55

相似论文

  1. 清代台湾的社会教育,K249
  2. 《游艺塾文规》正续编研究,I206.2
  3. 刘蕺山《人谱》哲学思想研究,B248.99
  4. “汉川善书”探析,I207.39
  5. 清代善书的刊刻与传播,K249
  6. 南宋金元新道教孝道伦理研究,B958
  7. 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K248
  8. 明朝初期文官集团与皇权的关系,K248
  9. 明代洮州卫研究,K248
  10. 河北回族家谱研究,K248
  11. 李贽:历史叙述中的形象差异,K248
  12. 明太祖“圣谕六言”演绎文本研究,K248
  13. 晚明苏州民变初探,K248
  14. 明代河西走廊的民族构成及其发展变化,K248
  15. 郑和下西洋的终结,K248
  16. 明代海防卫所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K248
  17. 明代户帖研究,K248
  18. 明代官制中的“左”与“右”,K248
  19. 评述历代牙行法律制度,K248
  20. 明代以来浙江湖州府菱湖镇的交通条件与空间结构,K248
  21. 万历援朝战争初期明日和谈活动的再探讨,K248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明(1368~1663年) > 万历至崇祯(1573~1644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