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1xEV-DO系统无线接入网QoS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作 者: 田洪巍
导 师: 葛宝忠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专 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 无线服务质量 EV-DO版本A 多流无线链路协议 PFS-A AC-A
分类号: TN9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上的多媒体应用层出不穷,如IP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等多媒体实时业务。移动网络的数据业务已逐步从单一的数据传送向数据、语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化传输方向发展。专家预计近年内移动网络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将达到总业务需求的40%,其中实时应用所占的比重会持续增加。面对各种移动应用对服务质量需求的迅速增长,提供支持实时数据业务的、高速率的3G网络已经成为移动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4年3月3GPP2标准化组织发布了cdma2000系统的最新标准EV-DO版本A。EV-DO版本A拥有更快的传输速率:前向最高速率达到3.1Mbit/s,反向最高速率提高到1.8Mbit/s;增加了对服务质量的支持,提供数据业务端到端的QoS保障;支持更好的QoS调度,根据用户业务需求做不同的网络安排,能够根据上网或游戏等应用对网络数据不同的实时要求进行网络容量的分配,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来选择高容量或低时延,改善用户体验。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正是对EV-DO版本A无线接入网QoS机制关键技术,即无线承载业务用户平面QoS机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本人完成的工作如下: 首先,在分类方法方面,本人对MFRLP协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给出了基于VxWorks操作系统平台之上的MFRLP模块的详细设计方案;并且完成了MFRLP模块各个组成函数的代码编写工作。 其次,在分组调度方面,本人在EV-DO版本O中普遍采用的PFS算法的基础之上,结合承载业务的时延要求和优先级别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坏境的QoS分组调度算法,PFS-A算法。详细地分析了PFS-A算法各个参数的作用和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PFS-A算法的有效性,使用了Matlab仿真软件在不同用户数量、不同数据业务的条件下对PFS算法和PFS-A算法进行了模拟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论证。 最后,在接入控制方面,为了实现业务协商时商定的服务质量,保证QoS调度算法始终处于一种合理的负载状态,本人结合PFS-A算法,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接入控制算法,AC-A算法。详细地分析了AC-A算法中各个参数的作用和影响。 对EV-DO版本A无线接入网QoS机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有助于移动网络实时业务的广泛开展,适应互联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满足移动用户对多媒体应用的大量需求。事实上QoS还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在EV-DO版本O中实施。截至2004年8月,全球已有8个EV-DO版本O的商用网络,用户数量869万人。在这些商用网络中提供QoS的能力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2. 基于行为特征的IRC僵尸网络检测方法研究,TP393.08
  3. 级联型多电平交流变换器及其应用研究,TM46
  4. 带隔离变压器的Boost型三电平变换器研究,TM46
  5. SEPIC式三电平智能变压器的研究,TM42
  6. 高频隔离多电平交流变换器的拓扑推衍方法研究,TM46
  7. 基于CPU+GPU异构平台的字符串匹配算法研究与实现,TP301.6
  8. TiO_2/AC光催化技术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X703
  9. 基于LLC谐振电路的高效率AC/DC变换技术研究,TM461.5
  10. 数字音频码流分析系统研究,TN911.7
  11. 废催化剂热处理产物吸附有机废水的研究,X703
  12. P2P网络深度包业务识别(DPI)方法的改进,TP393.02
  13. 基于晶闸管的AC-DC变换器保护研究与设计,TM46
  14. IPv6环境下流量管理系统,TP393.04
  15. 两级式电流滞环控制逆变器的研究与优化设计,TM464
  16. 高分子强化絮凝剂制备与应用研究,X703.5
  17. 石灰一聚合硫酸铁法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及其费用最小化,X703
  18. 二穗短柄草的遗传转化及诱导型Ac/Ds转座系统在短柄草中的初步应用,S184
  19. 交流驱动大功率LED照明单元电热特性的研究,TN312.8
  20. Caspase-1抑制剂治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R589.7
  21. 植物灭螺剂有效成分的定量及其作用机理研究,R18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无线通信 > 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