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ABC、颗粒导电电阻率模型研究
作 者: 邢丽波
导 师: 宋延杰
学 校: 大庆石油学院
专 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关键词: 泥质砂岩 分散泥质 层状泥质 导电效率 双电层理论 泥质包裹颗粒 电阻率模型。
分类号: P631.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0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根据纯砂岩导电效率电阻率模型和双水模型理论,建立了分散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阻率模型,然后,再根据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的观点,建立了混合泥质砂岩通用导电效率电阻率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泥质分布形式对该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有很大影响;Q v、a 0、b 0、m 等参数不同时,C t与S wt关系曲线的曲率不同,且对C t与S wt关系曲线的影响随S wt的增大而增大;a t不同时,C t与S wt关系曲线的曲率不同;n 不同时,C t与S wt关系曲线的曲率不同,在S wt较大时,n 对C t与S wt关系曲线的影响随S wt的增大而减小。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的观点,而分散泥质砂岩的导电可用V.S.Afanasyev 等人提出的ABC电阻率模型进行描述,从而建立考虑分散泥质和层状泥质同时存在的混合泥质砂岩通用ABC电阻率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不同的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有很大的影响;阳离子交换容量Q v和胶结指数m 以及系数b 不同时,C t与S wt关系曲线的曲率不同,且对C t与S wt关系曲线的影响随S wt的增大而增大。基于层状泥质和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的观点,而分散泥质砂岩则采用泥质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从而建立考虑分散泥质和层状泥质同时存在的混合泥质砂岩泥质包裹颗粒导电电阻率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不同的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有很大的影响;随砂岩颗粒和粘土颗粒电阻率的变化,C t与S wt关系曲线的曲率不变;当m 或n 不同时,C t与S wt关系曲线的曲率不同, m 对C t与S wt关系曲线的影响随S wt的增大而增大;而饱和度指数n 的变化对C t与S wt关系曲线的影响不大。通过研究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阻率模型、ABC 电阻率模型、泥质包裹颗粒导电电阻率模型的求解方法,表明三种模型导出的方程都是关于S wt的隐函数形式,而且关于S wt的函数在0~1 区间内存在局部极小值,因此,为了保证迭代收敛,采用牛顿和二分结合的混合迭代算法,试算结果表明利用牛顿和二分混合迭代的算法求解关于S wt的方程是收敛的。通过对2 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数据的计算,表明所建立的三种模型适合于分散泥质砂岩地层解释;通过对1 组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解释,表明所建立的三种模型适用于层状泥质地层的解释。因此,本文给出的三种电阻率模型为通用电阻率模型,可用于求解不同泥质分布形式的泥质砂岩储层的含水饱和度。通过对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ABC、泥质包裹颗粒导电电阻率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给出了合理的参数确定方法。利用建立的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ABC、泥质包裹颗粒导电电阻率模型,对海拉尔盆地高泥地区的苏1、苏3 井进行处理,并将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试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个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是合理的,因此,我们所建立的三个模型均适用于高泥地区的泥质砂岩地层解释。
|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8-12 1.1 电阻率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8-10 1.2 混合泥质砂岩电阻率模型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0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0-12 第二章 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阻率模型研究 12-28 2.1 导电效率理论 12-13 2.1.1 导电效率模型 12-13 2.2 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阻率模型 13-16 2.2.1 层状泥质和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确定整个泥质砂岩的电导率 13 2.2.2 含油气纯砂岩导电效率电阻率模型 13-14 2.2.3 分散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阻率模型 14-15 2.2.4 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阻率模型 15 2.2.5 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阻率模型预测含水泥质砂岩地层的C_o 和C_w 的关系 15-16 2.3 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16-20 2.3.1 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的影响 16-17 2.3.2 a_t 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17 2.3.3 a_0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17-18 2.3.4 b_0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18 2.3.5 Q_v 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18-19 2.3.6 胶结指数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19 2.3.7 饱和度指数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19-20 2.4 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的精度分析 20-22 2.4.1 计算的含水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20 2.4.2 计算的含油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20-21 2.4.3 计算的层状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与文献给出的含水饱和度的比较 21-22 2.5 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的求解方法 22-24 2.6 混合泥质砂岩导电效率电导率模型参数确定 24-25 2.6.1 确定有效孔隙度和总孔隙度 24 2.6.2 确定层状泥质的含量 24-25 2.6.3 确定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 25 2.7 导电效率电阻率模型的应用效果 25-28 2.7.1 苏1 井实例分析与结果评价 26 2.7.2 苏3 井实例分析与结果评价 26-28 第三章 混合泥质砂岩ABC 电阻率模型研究 28-41 3.1 混合泥质砂岩ABC 电导率模型 28-30 3.1.1 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确定整个泥质砂岩电导率 28 3.1.2 分散泥质砂岩 ABC 电导率模型 28-29 3.1.3 混合泥质砂岩 ABC 电导率模型 29 3.1.4 混合泥质砂岩 ABC 电导率模型预测含水泥质地层的 29-30 3.2 混合泥质砂岩 ABC 电导率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30-32 3.2.1 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的影响 30-31 3.2.2 分散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对模型的影响 31 3.2.3 胶结指数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31-32 3.2.4 系数b 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32 3.3 混合泥质砂岩 ABC 电导率模型的精度分析 32-35 3.3.1 计算的含水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33 3.3.2 计算的含油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33-34 3.3.3 计算的层状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与文献给出的含水饱和度的比较 34-35 3.4 混合泥质砂岩 ABC 电导率模型的求解方法 35-37 3.5 混合泥质砂岩 ABC 电导率模型参数的确定 37-38 3.5.1 确定有效孔隙度和总孔隙度 37 3.5.2 确定层状泥质的含量 37-38 3.5.3 确定系数m和饱和度指数n 38 3.5.4 确定系数b 和极限电导率C_(olim) 38 3.6 ABC 电阻率模型的应用效果 38-41 3.6.1 苏1 井实例分析与结果评价 38-39 3.6.2 苏3 井实例分析与结果评价 39-41 第四章 混合泥质砂岩颗粒导电电阻率模型研究 41-55 4.1 均匀颗粒电阻率模型 41-42 4.2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 42-44 4.2.1 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确定整个泥质砂岩电阻率 42 4.2.2 分散泥质砂岩泥质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 42-43 4.2.3 完全含水混合泥质砂岩泥质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 43 4.2.4 含油气混合泥质砂岩泥质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 43 4.2.5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确定R_t 的方法 43-44 4.2.6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预测含水泥质砂岩地层的C_0 和C_w的关系 44 4.3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44-47 4.3.1 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的影响 44-45 4.3.2 包裹粘土电阻率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45 4.3.3 砂岩颗粒电阻率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45-46 4.3.4 胶结指数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46 4.3.5 饱和度指数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46-47 4.4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的精度分析 47-49 4.4.1 计算的含水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47-48 4.4.2 计算的含油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48 4.4.3 计算的层状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与文献给出的含水饱和度的比较 48-49 4.5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的求解方法 49-51 4.6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包裹颗粒电阻率模型参数确定 51-53 4.6.1 确定有效孔隙度和总孔隙度 51-52 4.6.2 确定层状泥质的含量 52 4.6.3 确定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 52-53 4.6.4 确定包裹粘土电阻率、干粘土含量 53 4.7 颗粒导电电阻率模型的应用效果 53-55 4.7.1 苏1 井实例分析与结果评价 53 4.7.2 苏3 井实例分析与结果评价 53-55 结论与建议 55-58 致谢 58-59 参考文献 59-61 附图 61-70 详细摘要 70-74
|
相似论文
- 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土电阻率特征研究,X53
- 渤海海上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P631.84
- 新老系列测井解释参数一致性研究,P631.84
- 基于毛管模型的泥质砂岩储层导电特性研究,P618.13
- 分层土壤最优化电阻率模型的研究,TM862
- 扶余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P631.84
- 东海低孔渗泥质砂岩有效介质孔隙结合电阻率模型研究,P618.13
- 泥质砂岩地区中心城区超大型深基坑中心岛法设计与施工研究,TU753
- 合肥市金寨路高架桥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评价,P642
- 低孔渗泥质砂岩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研究,P618.13
- 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水淹层复电阻率模型研究,TE319
- 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水淹层电阻率模型研究,P618.13
- 泥质砂岩三孔隙导电模型测井解释方法研究,P631.8
- 大庆外围油田泥质砂岩储层核磁共振测井解释基础研究,TE122.221
- 非饱和高庙子膨润土的体变特征及其微观机理,TU445
- 混合泥质砂岩双水电阻率模型实验研究,P618.13
- 测井曲线高分辨率处理及薄层解释,P631.84
- 复杂泥质砂岩储层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P631.8
- 低阻油层通用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研究,P631.322
- 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在高泥地区应用研究,P63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 > 地球物理勘探 > 电法勘探 > 方法 > 电阻率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