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作 者: 薛宝琪
导 师: 李永文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关键词: 中部六省 中部崛起 区域旅游 旅游发展环境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95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部六省是指晋、豫、湘、鄂、赣、皖六个省份,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游地段,面积102.70 km2,占全国的10.7%;2004年总人口3.65亿,占全国的28.09%;国内生产总值(GDP)3.21万亿元,占全国的23.51%,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比较发达。从全国旅游资源分区来看,中部六省地跨中原古文化旅游资源区、华东园林山水旅游资源区和华中名山峡谷旅游资源区的结合部,是一个集名山大川、湖泊水域等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宗教朝圣、革命历史纪念地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富集之地。中部六省旅游资源不仅类型多、等级高、特色突出,而且区域分布差异大,互补性强,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地域组合良好,相互托衬,环境质量良好,回归自然氛围浓郁。旅游经济在中部六省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弥补社会总需求不足、调节供需平衡、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以及促进社会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五”以来,总体而言,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稳中有升,四大客源市场结构基本稳定;国内旅游市场需求高速增长,区内互为客源市场。从发展环境来看,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还是生态环境,对中部六省旅游业发展既有积极的促进因素,又存在消极的制约因素,但总体而言,积极的促进因素大于消极的制约因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本文在区域旅游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评价了中部六省的旅游资源禀赋及特征,运用定量的方法对旅游在中部六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分析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状况及其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部“旅游崛起”的思路与建议。除引论部分外,全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相关理论综述与诠释。综合评述了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及其研究进展;介绍并诠释了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10
1 引论  10-17
  1.1 “中部”概念的演变  10-11
  1.2 研究背景  11-15
    1.2.1 世界旅游业方兴未艾  11-12
    1.2.2 中国旅游业蒸蒸日上  12-14
    1.2.3 “中部崛起”问题的提出  14-15
  1.3 研究方法  15-16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  16-17
2 相关理论综述与诠释  17-27
  2.1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17-23
    2.1.1 研究进展及趋势  17-19
    2.1.2 基本理论  19-23
  2.2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  23-27
    2.2.1 研究进展及趋势  23-24
    2.2.2 基本理论  24-27
3 中部六省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及其特征  27-42
  3.1 区域旅游资源禀赋  27-40
    3.1.1 自然旅游资源  28-33
    3.1.2 人文旅游资源  33-36
    3.1.3 社会旅游资源  36-40
  3.2 区域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  40-42
    3.2.1 类型多,等级高,特色突出,开发潜力很大  40-41
    3.2.2 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地域组合良好,相互托衬  41
    3.2.3 资源区域分布差异大,互补性强  41-42
    3.2.4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环境质量高,回归自然氛围浓郁  42
4 旅游经济对中部六省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42-50
  4.1 指标选取  42-44
  4.2 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区域差异  44-46
  4.3 旅游对社会需求的扩张作用及其区域差异  46-48
  4.4 旅游对社会产品实现的促进作用及其区域差异  48-50
  4.5 小结  50
5 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50-54
  5.1 国际旅游市场  50-53
    5.1.1 市场需求稳中有升,市场结构略有变化  50-51
    5.1.2 市场需求空间分布略有不同,旅游经营相对稳定  51-53
  5.2 国内旅游市场  53-54
    5.2.1 市场需求高速增长,区内互为客源市场  53-54
    5.2.2 邻近东部,便于接受一环二角客流辐射  54
    5.2.3 接近西部,将会成为西部游客首选目的地  54
6 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发展环境分析  54-63
  6.1 经济环境  54-57
    6.1.1 从国际来看,面临着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回暖的良好发展机遇  54-55
    6.1.2 从全国来看,受国内经济增长与消费结构升级的进一步推动  55-56
    6.1.3 从中部情况看,受自身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  56-57
  6.2 政策环境  57-60
  6.3 社会环境  60-62
    6.3.1 国内外大环境良好,但仍有不安定因素存在  60
    6.3.2 区域环境条件有利有弊,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60-62
  6.4 生态环境  62-63
7 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发展思路与建议  63-73
  7.1 总体思路  63-69
    7.1.1 构建三大旅游区域系统  64-65
    7.1.2 建设三级旅游增长中心  65-67
    7.1.3 组织十五个特色旅游区  67-68
    7.1.4 培育区域旅游发展轴  68-69
  7.2 建议与措施  69-73
    7.2.1 提升旅游产业地位,充分发挥旅游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69-70
    7.2.2 优化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实现跨省区旅游优势互补  70
    7.2.3 优化旅游线路,合理组织区域旅游网络  70-71
    7.2.4 加强制度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旅游发展环境  71-72
    7.2.5 加强区内合作,促进与东部对接,共同提升旅游竞争力  72-73
结语  73-74
参考文献  74-79
后记  79

相似论文

  1. 安徽省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F592.7
  2. 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F592.7
  3. 后危机时代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对策研究,F832.6
  4. 从《印象·刘三姐》透视品牌旅游产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F592.7
  5. 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F224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及收益分配研究,F592.7
  7. 石河子与沙湾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研究,F592.7
  8. 福州建设海峡西岸旅游中心城市研究,F592.7
  9. 湖南省旅游卫星账户(HNTSA)构建初探,F592.7
  10.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合作机制研究,F592.7
  11. 中国西部区域旅游合作研究,F592.7
  12. 河北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F592.7
  13. 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及优化升级对策研究,F127
  14. 中部六省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F205
  15. 以产业转移为契机创立本地服装品牌,F426.86
  16. 西藏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分析及其拓展策略研究,F592.7
  17. 重庆区域旅游产业素质高级化机理研究,F592.7
  18. 基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河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F592.7
  19. 基于生态位测评的河北省区域旅游发展及空间格局研究,F205;F224
  20. 成渝两市的城际旅游模式研究,F592.7
  21. 中部六省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研究,F29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