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死刑限制问题研究

作 者: 卢丹
导 师: 李永升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死刑问题 限制死刑 死刑政策 废除死刑 国际潮流 人道性 问题研究 司法 刑罚方法 国际人权公约
分类号: D92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8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死刑这种自人类野蛮时期开始的残酷刑罚方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质疑,废除死刑已成为当今文明世界的共同愿望。我国是当今世界上保留死刑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对死刑在我国的存废与否的问题,学术界曾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各家的观点均有其有力的论据支持。就目前来看,废除和限制死刑的适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势不可挡的潮流和国际公认的刑事法制准则之一。面临这样的形势,我国的死刑制度亟待对其进行立法与司法方面的认真探讨与研究,从而探索出既顺应国际潮流,又合乎中国国情的解决死刑问题的最佳途径。基于此,笔者站在限制死刑的角度,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死刑限制问题进行论述: 首先,从死刑限制的历史沿革角度入手,笔者分别比较了国外在立法与司法方面对死刑政策的限制情况,并且分析了我国死刑限制政策在历史中的演进,力图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为我国当前的死刑限制制度寻找理论支持。死刑问题本质上讲就是人权问题。二战以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有了长足的发展,此时有接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废除了死刑,废除和限制死刑成为了国际人权的重要内容。我国于98年签署了国际人权公约,遵照公约限制并废除缔约国死刑的标准,我国还应在立法与司法等方面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并逐步向废除死刑的方向努力。从我国悠久的刑罚历史角度看,我国的死刑政策虽然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社会历史长河的进程之中,但慎刑的文化思想却也在各个历史阶段有所体现。因此,无论从当今的国际潮流还是从我国的固有历史传统看,死刑政策在我国得到限制地适用是有充分的外在依据和内在根基的。 其次,从刑罚价值的理论出发,笔者分别就效益性、公正性、非人道性方面阐述了死刑的价值体现,从而为死刑在我国从应然上进行废除,从实然上暂时保留并进行限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死刑作为一项刑罚制度,是统治者追求公正与效益的结合体,公正与效益成为了死刑赖以存在的正当性根据,但对死刑的非人道性的思考是在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之后才被提出来的。人道性的要求必将超越公正与效益,成为社会最高的价值追求。因此,死刑的非人道性决定了死刑的限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其次,死刑的限制还应与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犯罪情况等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无论从中国民众的报应观念,还是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全文目录


引言  9-11
第一章 限制死刑的历史沿革  11-20
  第一节 国外对死刑限制的现状  11-17
    一、死刑限制的思想渊源  11-15
      (一) 死刑限制的政治思想渊源  11-12
      (二) 死刑限制的道德思想渊源  12-15
    二、国外对死刑限制的现状  15-17
      (一) 从立法政策上限制死刑  15-16
      (二) 从司法程序上限制死刑  16-17
  第二节 我国在死刑限制上的历史演变  17-20
第二章 我国死刑限制的现实选择  20-30
  第一节 死刑限制的价值体现  20-24
    一、死刑的效益性  20-22
    二、死刑的公正性  22-23
    三、死刑的非人道性  23-24
  第二节 我国对死刑限制的原因  24-28
    一、我国死刑限制的现实国情  24-27
      (一) 从经济背景看废除死刑的不现实性  24-26
      (二) 从政治背景看废除死刑的不现实性  26
      (三) 从人文背景看废除死刑的不现实性  26-27
    二、我国死刑限制的合理性与现实性  27-28
      (一) 限制死刑的相对合理性  27-28
      (二) 限制死刑的现实可能性  28
  第三节 我国死刑的具体限制情况  28-30
    一、限制死刑的分配范围  29
    二、从犯罪情节上对死刑严格限制  29-30
    三、对死刑执行上的限制  30
第三章 对我国死刑限制制度的完善与构想  30-47
  第一节 死刑的立法限制  30-38
    一、从死刑罪名上对死刑的限制  30-35
    二、从犯罪主体上对死刑的限制  35-38
      (一) 对未成年人适用死刑的限制  35-36
      (二) 对怀孕的妇女适用死刑的限制  36
      (三) 对老年人适用死刑的限制  36-38
  第二节 死刑的司法限制  38-46
    一、我国死刑司法限制的构想  38-40
      (一) 司法的观念控制  38-39
      (二) 司法的技术控制  39
      (三) 司法的程序控制  39-40
    二、对我国死刑司法限制的几点建议  40-46
      (一) 统一死刑复核权的行使  40-42
      (二) 完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  42-44
      (三) 增设死刑赦免制度  44-46
  第三节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48

相似论文

  1.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922.68
  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3.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G641
  4. 关于邓玉娇案审判的思考,G206
  5. 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经济问题研究,G649.2
  6. 论电视节目模板的知识产权保护,G222
  7. 论我国的死刑限制,D924.1
  8. 试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研究,D922.291.91
  9. 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研究,D925.2
  10. 民事能动司法探究,D926
  11. 论人大对法院的监督,D926.2
  12. 信访与司法权的冲突与协调,D926
  13. 网络诽谤刑事问题研究,D924.3
  14. 老城区居民参与问题的研究,C916
  15. 传媒与司法之张力的法理分析,D926
  16.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研究,G623.24
  17.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研究,G633.6
  18. 论司法人员之独立人格与司法制度的合理设计,D926
  19. 数字音频真实性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TN912.3
  20. 论网络著作权司法保护若干问题,D923.41
  21. 信用卡诈骗犯罪相关问题研究,D924.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总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