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紫色土区农林复合系统落叶分解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研究

作 者: 何孟
导 师: 王昌全;赵燮京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紫色土区 农林复合 落叶分解 土壤养分 土壤有机质微粒
分类号: S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6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四川中部紫色丘陵区人多地少,垦殖指数高,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该区农业生态系统相当脆弱且处于退化过程之中。但简单地以退耕还林(草)措施,又会导致粮食的大幅度减产。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持水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活力,川中紫色丘陵区引入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把林业与作物或牧业有机地结合成为相互依存的整体,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针对川中紫色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脆弱、退化等情况,结合当地引入果(枇杷、杏、梨)——粮间作的农林复合治理措施,研究了果树落叶的累积量,覆土后落叶碳、氮、磷、钾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土壤有机碳、有机质微粒(POM)、腐殖质和氮、磷、钾的影响,和不同复合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在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中,杏树、梨树和枇杷树的落叶量分别为109.7kg/hm2,103.1kg/hm2和757.2 kg/hm2。落叶覆土后,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有机碳含量不断减少,其分解规律可用分解系数模型Ct=C0-k×lnt来模拟。枇杷树落叶的分解系数为3.15,分解95%需要15.8年;杏树落叶的分解系数为9.45,分解95%需5.9年,而梨树叶分解系数为12.80,分解95%需2.6年。 果树落叶的分解在较长时间内会固定土壤中的部分氮和磷,造成土壤氮和磷在短期内下降;落叶氮和磷的累积率大小是:枇杷树叶>杏树叶>梨树叶;落叶的钾素却是一个释放的过程,释放量为0.88%~1.02%,枇杷树叶>杏树叶>梨树叶。 落叶埋土处土壤有机碳量呈现的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落叶分解前期,土壤有机碳量有所下降;落叶分解后期,土壤吸收落叶腐解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有机碳含量增加,杏树、梨树和枇杷树的增幅分别为0.36~2.18g/kg,0.36~2.27g/kg和0.62~2.38g/kg。 果树落叶的腐解会引起微小粒径的土壤有机碳增加,在不同果树落叶的试验地中土壤有机质微粒的相对比率(POMR-C)的增加程度有所不同,梨树叶地>杏树叶地>枇杷树叶地;土壤氮素也集中在0.25mm~0.05mm粒径甚至更小的粒径上。土壤游离态、联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有所变化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胡敏酸有一个增加又减少的过程。 农林复合种植模式没有引起土壤养分的明显降低,且间作试验区与对照的土壤养分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但间作杏树模式的土壤氮素在120天左右降低幅度达65.85%,易造成土壤养分的下降;间作梨树模式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作用,分别增加了为

全文目录


摘要  3-9
1 前言  9-16
  1.1 立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6
    1.2.1 农林间作的树种  10-11
    1.2.2 林木与农作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11
    1.2.3 农林间作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影响  11-13
    1.2.4 农作物产量研究  13-15
    1.2.5 农林间作营养循环模型的研究  15-16
2 材料与方法  16-19
  2.1 试验区概况  16
  2.2 供试材料  16-17
  2.3 试验内容与方法  17-18
    2.3.1 农林间作田间设计  17
    2.3.2 不同时期落叶的数量  17
    2.3.3 埋土后落叶碳氮磷钾的变化研究  17
    2.3.4 落叶埋袋处土壤氮磷钾的变化研究  17-18
    2.3.5 不同农林间作类型土壤的测定  18
    2.3.6 技术路线  18
  2.4 样品制备及分析方法  18-19
3 结果与分析  19-43
  3.1 不同时期果树的落叶量  19-20
  3.2 落叶入土后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20-23
    3.2.1 果树落叶有机碳累积分解率及分解系数模型  20-22
    3.2.2 落叶分解过程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转化  22-23
  3.3 落叶埋土处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  23-31
    3.3.1 土壤有机碳  24-25
    3.3.2 土壤有机质微粒  25-28
    3.3.3 土壤腐殖质  28-31
  3.4 落叶埋土处土壤氮磷钾的动态变化  31-34
    3.4.1 土壤氮素  31-33
    3.4.2 土壤磷素  33-34
    3.4.3 土壤钾素  34
  3.5 不同间作类型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  34-35
  3.6 不同农林间作类型土壤氮磷钾的变化特征  35-39
    3.6.1 土壤全氮  35-37
    3.6.2 土壤全磷  37-38
    3.6.3 土壤全钾  38-39
  3.7 不同间作类型土壤的物理性状  39-41
    3.7.1 土壤容重和土壤孔度  39-40
    3.7.2 土壤团聚体  40-41
  3.8 农林间作模式的农作物产量比较  41-42
  3.9 农林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42-43
4 结论  43-45
5 研究展望  45-46
参考文献  46-50
致谢  50-51
附录  51-54
在读期间的论文、科研情况  54

相似论文

  1.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2.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3.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4.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5.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6. 不同退化程度喀斯特生态系统中根际土壤的养分变化特征,S158
  7.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8. 土壤盐分胁迫对棉田土壤微生态的影响,S562
  9. 烤烟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10.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11. 汾河水库周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空间分布风险评价,S158
  12. 稻麦两熟制秸秆沟埋还田作用特点研究,S141.4
  13.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小麦水肥利用及农田固碳效应的影响,S512.11
  14. 核桃营养成分及养分需求规律研究,S664.1
  15. 南京市郊区蔬菜地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调查与安全评价,S631.1
  16. 松嫩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模拟增温及氮沉降的响应,S812.2
  17. 甘蔗间种菜用大豆研究,S643.7
  18.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演变的多要素分析,S157.1
  19. 施肥对藏北退化草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的影响,S812
  20. 辽西旱农区降雨资源跨季节调控技术研究,S513
  21. 河北省鹭类筑巢对栖息地环境影响的研究,Q95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土壤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