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黑河胜山驼鹿种群生存力分析

作 者: 沈才智
导 师: 贾竞波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 驼鹿 种群生存力分析 生境选择 漩涡模型
分类号: Q95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76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黑河胜山地处小兴安岭西北缘,是远东驼鹿(Alces alces cameloides)分布密集区之一。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12月至3月,作者在借鉴以往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驼鹿数量进行评估,开展了驼鹿的种群生存力分析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种群生存力分析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探讨了驼鹿对生境的利用,应用漩涡模型对影响驼鹿种群动态的因子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利用粪便和驼鹿的其它痕迹,调查了驼鹿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胜山仅有驼鹿87~24只左右,估计精度为62%,可靠性为80%,与1987年的调查相比下降了71%~67%。 2、采用Manly选择系数对驼鹿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胜山驼鹿多选择向阳坡(55.7%),坡度较小(69.6%),雪深≤40cm(92.1%)、距离公路较远(83.8%)、距采伐点>500m(83.4%)的地区。在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沼泽中,驼鹿的痕迹点多位于高、中隐蔽度地区(比例分别为92.9%、93.5%、90.9%、75.8%),草甸中驼鹿的痕迹点多位于中、低隐蔽区(比例为87%)。从坡位来看,驼鹿的痕迹点在针叶林中多位于中坡位与下坡位(比例为88.1%);在落叶阔叶林、灌丛和草甸中,痕迹点多发现于上坡位和中坡位(比例分别为86.1%、83.3%、82.6%);而沼泽中所发现的痕迹点多位于下坡位(比例为86.2%)。研究还发现,隐蔽度和坡度与植被类型显著相关(P<0.01)。 3、应用漩涡模型(VORTEX9.503)对影响胜山驼鹿种群动态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的两种灾害因子均对种群产生一定影响,随着程度的加重,影响也越大,种群数量下降越快,尤其是在两种灾害(火灾和偷猎)共同作用下,驼鹿种群的衰退速度加快,100年后平均种群大小仅为5只。单次模拟灾害因子,发现偷猎(60%)的影响最为显著,灵敏度指数为0.8347。近亲繁殖对种群的影响很明显。随着二倍体致死当量的增加,灵敏度指数也升高,种群的衰退速度加快。种群对环境容纳量的变化也很敏感,当环境容纳量减少一半时,对种群的负面影响很严重。环境方差对种群动态具有一定影响,随着环境方差的增加,幼仔的死亡率增大。灵敏度分析表明,当幼仔死亡率在增高5%和降低5%的情况下,灵敏度指数分别为-3.8609和3.8191。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绪论  7-8
  1.1 引言  7-8
2 种群生存力分析研究概述  8-12
  2.1 种群生存力分析研究进展  8-10
  2.2 种群生存力分析在中国的发展  10
  2.3 种群生存力分析的保护生物学意义  10-11
  2.4 种群生存力分析所需的相关数据  11
  2.5 种群生存力分析方法  11
  2.6 本章小结  11-12
3 驼鹿的研究进展  12-17
  3.1 驼鹿的一般介绍  12
  3.2 驼鹿的研究进展  12-15
    3.2.1 驼鹿的生态学研究概况  13
    3.2.2 驼鹿的形态学研究概况  13
    3.2.3 驼鹿的分类学研究概况  13-14
    3.2.4 驼鹿的饲养与繁殖研究概况  14-15
    3.2.5 驼鹿的疾病与预防研究概况  15
    3.2.6 驼鹿的保护与管理研究概况  15
    3.2.7 驼鹿的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15
  3.3 本章小结  15-17
4 胜山驼鹿对生境的选择  17-24
  4.1 驼鹿生境选择研究概况  17
  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18
  4.3 研究方法  18-19
  4.4 结果  19-21
    4.4.1 胜山驼鹿对植被型的选择性  19
    4.4.2 植被型与其它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  19-20
    4.4.3 其它生态因子的分布频次  20-21
  4.5 讨论  21-22
  4.6 本章小结  22-24
5 黑河胜山驼鹿种群生存力分析  24-42
  5.1 黑河胜山概况  24-26
    5.1.1 地理概貌  24
    5.1.2 气候概况  24
    5.1.3 植被类型及特征  24-26
  5.2 黑河胜山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6
  5.3 黑河胜山野生驼鹿食物状况  26-28
  5.4 种群参数估计  28-32
    5.4.1 物种描述(Species Decription)  28-29
    5.4.2 繁殖系统(Reproductive System)  29
    5.4.3 繁殖率(Reproduetive Rates)  29-30
    5.4.4 死亡率(Mortality Rates)  30
    5.4.5 灾害(Catastrophes)  30-31
    5.4.6 交配垄断(Mate monopolization)  31
    5.4.7 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  31
    5.4.8 人为捕获和补充(Harvest and Supplementation)  31-32
  5.5 结果  32-39
    5.5.1 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动态  32-33
    5.5.2 各种因子影响下的种群动态  33-34
    5.5.3 参数的灵敏性分析  34-35
    5.5.4 影响胜山驼鹿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  35-39
  5.6 讨论  39-42
6 保护策略与管理建议  42-43
参考文献  43-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2-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福建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多样性与生境选择研究,Q958
  2. 进水口漩涡影响因素研究,TV135
  3. 利用非遗传信息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小尾寒羊种群生存力,S826
  4. 驼鹿冬季营养容纳量的研究,S865.3
  5. 普氏原羚生境的景观动态与适宜性评价研究,Q958
  6. 基于“3S”技术的扎龙湿地恢复初期丹顶鹤繁殖期生境选择研究,Q958.1
  7. 远东驼鹿染色体特征的分析,Q953
  8. 基于3S技术的高黎贡山羚牛生境评价研究,S863
  9. 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家域和生境特征研究,Q958
  10.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麂(Muntiacus muntjak)生态学研究,S759.9
  11. 森林采伐对马鹿冬季生境选择的影响,Q958.1
  12.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黔金丝猴生境分析,S863
  13. 冈斯底里山南坡草青期西藏马鹿生境选择及其适宜性评价,S829.9
  14. 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春季迁徙停歇生境选择研究,Q958
  15. 达赉湖保护区赤狐(Vulpes vulpes)的生境选择和景观特征分析,Q958
  16. 小兴安岭乌拉浑和烟筒山林场黑熊生境选择和适宜性评价,S863
  17.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章臭蛙与花臭蛙繁殖期的生境选择与种群动态研究,Q958
  18. 放归普氏野马的食物、水源、空间利用及生存对策的研究,S863
  19. 小兴安岭林区黑熊食性、家域和生境生态学研究,S863
  20. 多空间尺度下驼鹿和狍受人类干扰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研究,Q958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 动物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