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深海沉积物保真采样器保真技术的研究
作 者: 朱亮
导 师: 顾临怡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机械电子控制工程
关键词: 保真采样 深海 沉积物 取样器
分类号: P7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1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海底热液口的附近区域,沉积物中含有大量嗜压型微生物和溢出性气体,-如H2S、H2等。保持原位压力的沉积物取样器可以长时间保持样品的压力,使采集到的沉积物样品不会因为压力、光照等条件的变化,而造成气相溶解组份的散失,变价离子氧化态改变和有机组份分解,以及嗜压型微生物的大量死亡。论文通过对保真采样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深海沉积物保真取样器。 取样器的主体是保压筒,用于存放采集到的沉积物样品。采样过程中,取样器无扰动的插入沉积物中,当提起钢缆时,采集到的样品随样品衬筒一起被提升到保压筒内,上下封口自动密封,随着取样器被提升至海面,内外压差逐渐增大,封口在内压下自紧。实现半主动压力补偿的蓄能器可以用于补偿上述过程中的微小压力损失。采样的全过程均不需要甲板或水下电池供电。 该沉积物保真取样器于2004年6月参加海试,并成功地从水下3400m的海底保温保压地采取到一管沉积物样品,6个小时后压力仍保持在34.4MPa。结果表明,基于上述理论的深海沉积物保真取样器具有良好的采样能力和原位压力保持功能。 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介绍了在海洋资源勘探开发领域中沉积物取样设备的发展,分析了保真取样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保真取样技术在深海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最后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通过对海底沉积物工程地质特性的研究,了解沉积物层物理、力学特性对柱状取样的影响;接触取样的过程分析阐明了“桩效应”出现的机理,活塞式取样可推迟出现“桩效应”,提高取样长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取样刀筒的设计准则,确定理想的刀筒尺寸,降低取样过程中的样品扰动和压力变化。 第三章分析了深海保真采样产生的内外压差使得保压筒和样品衬筒必须采用相对活动的结构,“衬筒锁”可以方便的解决采样动作和样品转移动作的矛盾:由内而外的密封方式和特殊的下封口的翻盖结构可以实现可靠的密封;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研究保压简封口周围材料在高压下可能产生的塑性变形,从而提出最佳的封口方式。
|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26 1.1 课题背景 10-11 1.2 深海沉积物取样设备的发展 11-20 1.2.1 产生样品扰动的取样设备 11-13 1.2.2 样品低扰动取样设备 13-17 1.2.3 保真取样设备 17-20 1.3 保真取样技术在深海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0-22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2-26 1.4.1 主要研究内容 23-25 1.4.2 研究意义 25-26 第二章 接触取样的非扰动研究 26-39 2.1 海底沉积物工程地质特性 26-30 2.1.1 海底沉积物分类 26-28 2.1.2 海底表层土特性 28 2.1.3 海底浅层土特性 28-30 2.2 接触取样过程分析 30-36 2.2.1 “桩效应”的机理分析 32 2.2.2 “桩效应”的受力分析 32-34 2.2.3 取样器的参数选择 34-36 2.3 样品非扰动取样设计 36-38 2.4 本章小结 38-39 第三章 采样过程中的保真研究 39-49 3.1 样品转移 39-40 3.2 封口自紧 40-42 3.3 翻盖与下端盖的接触分析 42-48 3.3.1 Ansys接触分析特性 42-44 3.3.2 有限元分析 44-48 3.4 本章小结 48-49 第四章 样品半主动保压理论 49-57 4.1 半主动保压理论分析 49-51 4.1.1 保压筒体的变形 49-50 4.1.2 蓄能器压力补偿 50-51 4.2 半主动保压试验研究 51-56 4.2.1 40升保压筒体40MPa加压试验 51-54 4.2.2 6.3升蓄能器40MPa加压试验 54-56 4.3 本章小结 56-57 第五章 保压筒的设计研究 57-72 5.1 取样设备采样筒结构 57-59 5.2 保压筒的设计 59-68 5.2.1 保压筒体 59-64 5.2.2 筒体上端盖 64-66 5.2.3 筒体翻盖和下端盖 66-68 5.3 采水保压试验 68-71 5.3.1 试验内容 69-70 5.3.2 试验结果 70-71 5.3.3 结论与分析 71 5.4 本章小结 71-72 第六章 保真触发原理研究 72-84 6.1 基于行程到位控制的触发原理 72-76 6.1.1 取样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72-74 6.1.2 关键部件结构 74-75 6.1.3 海试结果研究 75-76 6.2 基于支撑反力控制的触发原理 76-83 6.2.1 取样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76-78 6.2.2 关键部件结构 78-80 6.2.3 海试试验 80-83 6.3 本章小结 83-84 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84-86 参考文献 86-92 附录 92-94 致谢 94
|
相似论文
- 杜塘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研究,X524
-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吸附与释放规律研究,X524
-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 太湖北部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X832
- 沉积物岩心灰度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东海内陆架高分辨沉积记录中的应用,P736.21
- 湛江地区大型饮用水供水水库污染状况研究与管理,X524
- 钱塘江沉积物多氯联苯的释放规律及其污染控制研究,X524
- 太湖入湖口沉积物磷素释放与模型耦合研究,X132
- 深海环境模拟装置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TP274
- 海底热液有机物采样器关键技术研究,TH766
-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团聚体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P343.5
- 黄河下游水体及河口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变化特征研究,X143
- 莱州湾沉积物主要有机物含量分布与来源解析,X143
- 东、黄海典型海域近200年的古生产力重建及其影响因素,Q911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重油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X55
- 深海内波弱非线性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南海应用的研究,P731.24
- 深海顶张力立管参激振动研究,P756.2
- 利用牙鲆鳃细胞系和斑马鱼胚胎检测和评估青岛沿海底沉积物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胚胎致畸性,X174
- 辽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X524
- 黄河口湿地沉积物中营养盐分布及交换通量的研究,X524
- 菲和亚甲基蓝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X70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调查与观测 > 调查与观测仪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