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河北省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作 者: 王美红
导 师: 杨金田
学 校: 沈阳体育学院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女子 背向滑步铅球 运动技术 运动学
分类号: G82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铅球项目是河北省的优势项目,河北省培养出好几个优秀的运动健将,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运动参数分析河北省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找出她们技术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针对性的训练提供依据。本文以河北省田管中心4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机定距三维摄影测量方法对河北省四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健将进行全程技术的各个阶段的运动指标进行分析。分别在投掷圈的正右侧和左前侧放置两架日产索尼摄像机,频率为50hz,两台摄像机的夹角为110°左右,对录像资料采用“艾利尔”解析系统对资料进行解析。分析运动技术的滑步阶段、过渡阶段、最后用力这三个阶段。河北省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部分存在滑步阶段的时间相对较长,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均出现在右脚蹬离地面之前,即在右腿积极蹬伸阶段,但部分运动员在右脚蹬离地面瞬间由于蹬地角偏大致使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较大,水平速度相对较小,降低了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在过渡步阶段,巩立娇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差值最大为0.76,并且在这个阶段差值呈上升趋势,说明巩立娇身体扭转的程度比较大,但是李莉和马乔在过渡步阶段左脚落地瞬间,髋部和肩部没有形成较大的扭转,没有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研究对象在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基本符合铅球运动原理,但是有的运动员存在超越器械姿势不完善,减小了铅球加速距离,影响铅球出手速度。建议:1研究对象在滑步阶段要不断完善技术,加强左腿摆动,蹬摆结合,在滑步阶段要做到身体重心要压的低,动作要快,身体重心尽量不要有起伏,滑步时间尽量缩短。2在过渡步阶段,建议马乔加强左髋的制动效果,右髋积极向投掷方向转动等方面的训练,研究对象还要加强左腿由退让性工作向克制性工作的转变。尽量缩短过渡时间来减少速度的损失。培养运动员有效控制动作的意识与能力,建立有利于发挥自身特点的技术动力定型。3运动员把技术训练与速度力量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提高右腿肌群快速收缩能力,把握好右腿发力的合适时机,突出髋部侧移的技术,使铅球低并且远离支撑点,加大铅球加速的距离。4注重动作简单、实效,充分发挥技术的综合效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适合别人的技术不一定适合自己,并不是每个阶段的运动参数单一的提高,成绩就会有所提高,比如铅球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速度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限制,并不是出手角度在不超过45°的情况下,出手角度越大越好,因为出手角度越大,出手速度的损失越大,所以根据自己的投掷特点,发挥动作的实效才是最重要的。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前言  11-16
  1.1 选题意义  11-14
    1.1.1 研究背景  11
    1.1.2 文献综述  11-14
  1.2 研究方法  14-15
    1.2.1 研究思路  14-15
    1.2.2 研究对象  15
    1.2.3 研究方法  15
  1.3 论文创新点  15
  1.4 预期结果及意义  15-16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6-18
  2.1 研究对象  16
  2.2 研究方法  16-18
    2.2.1 实验测量法  16-17
    2.2.2 问卷调查法  17
    2.2.3 专家访谈法  17
    2.2.4 数理统计法  17
    2.2.5 比较分析法  17-18
3 结果与分析  18-34
  3.1 滑步阶段运动学分析  18-22
    3.1.1 滑步阶段部分关节速度的运动参数分析  18-19
    3.1.2 滑步阶段右髋的速度变化  19-21
    3.1.3 滑步时间长短对滑步效果的影响  21
    3.1.4 滑步阶段有关角度的分析  21-22
  3.2 过渡步阶段运动参数分析  22-27
    3.2.1 过渡步阶段铅球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  23-24
    3.2.2 过渡步阶段各关节速度的运动学分析  24-25
    3.2.3 过渡步时间对过渡步效果的影响  25
    3.2.4 过渡阶段位移的参数分析  25-27
  3.3 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学分析  27-34
    3.3.1 最后用力阶段的划分  27
    3.3.2 最后用力准备加速部分运动参数分析  27-29
    3.3.3 最后用力阶段加速部分运动参数分析  29-30
    3.3.4 最后用力铅球出手时的运动参数分析  30-32
    3.3.5 最后用力阶段铅球速度和重心速度的分析  32-34
4 结论与建议  34-36
  4.1 结论  34-35
  4.2 建议  35-36
参考文献  36-39
致谢  39-40
作者简介  40-41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41-42
附录  42

相似论文

  1. 月球车建模分析及滑转量估计研究,TP242
  2. 腹腔介入式手术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TP242.3
  3. 晶圆传输机器人关键控制技术研究,TP242.2
  4.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5. 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分段距离技术特征运动学分析,G821
  6.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7. 可回收式水平海底管道连接器关键技术研究,TE973
  8. 2010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选手发球技术的对比研究,G845
  9.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G823.4
  10. 我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43
  11. 陈宝琛教育思想研究,G529
  12. 具有间隙补偿功能的子午线轮胎成型鼓研究,TQ336.1
  13. 虚拟人运动仿真研究,R318.0
  14. 对女子竞技体操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的研究,G832
  15. 江苏省女子沙滩排球运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G842
  16. 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铁饼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G824.2
  17. 江苏省女子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849.1
  18. 在役化工容器壁面检测机器人的机械本体研究,TP242
  19. 管道复杂焊缝扫查器的研究与设计,TG439.9
  20. 交叉杆型并联机床运动学及Kane动力学研究,TH113
  21. 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诊断与身体恢复系统的研究,G822.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田径运动 > 投掷 > 铅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